第30章:冒名认领
眼前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和许芳华差不多年纪的姑娘。
她将信接了过去,问了下许芳华要将信寄到哪里。
许芳华说了宋毅的地址,又问了句,“再麻烦你帮我看看,有没有同样这个地址,寄给许芳华的信。”
许芳华这句话说完,那姑娘就愣了下,随即看向了许芳华,道:“确实有许芳华的信,但你是许芳华吗?”
“我是啊。”许芳华忙掏出自己的工作证给她看。
虽然她是公社小学的临时工,但也是有发工作证的。
上面写了她的名字和住的地址,以及职位。
许芳华很庆幸,自己带着这個东西。
其实,几年前,从村里来县城,是需要介绍信的,介绍信上会写上你的姓名,地址,以及你要来县城做什么事。
介绍信,就相当于一个人暂时的名片是,也是一张重要的通行证。
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但近两年,来县城不需要介绍信了,但去远的,像是省城或者更远的地方,就需要介绍信了。
赵雪梅,也就是邮局这姑娘拿过去看了看,确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许芳华。
只是她的眼底满是惊讶和疑惑,“你是许芳华,那之前那个姑娘是谁?”
“你说的应该是我朋友,魏柔……”接着许芳华就形容了下魏柔的模样。
“对,就是她,她就魏柔,不叫许芳华?可她说她叫许芳华啊,而且……”
而且都是那个姑娘来寄许芳华的信,宋毅写给许芳华的信,也给她拿走了。
听完赵雪梅的话,许芳华这才真正确定,这三年宋毅确实给她写信了,但是信件也全部被魏柔给拿走了。
许芳华随即将自己拜托魏柔寄信的事情说了。
“……我只是没想到,她会冒名认领我的信件。”
赵雪梅也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
在邮局工作,其实冒领的这种事情时常有发生,之前就因为这事,两年前产生过很严重的后果,所以除了是非常熟,真的知道领的就是这个人,不然是需要身份证明的。
但是赵雪梅没想到,自己也会犯这种错误。
其实,也不怪赵雪梅。
三年来,魏柔来寄信和冒领的时候,那时候对这方面管控比较松。
后来,虽然严格了,但因为魏柔经常来,一年的时间,足够让赵雪梅记住眼前这个姑娘就是“许芳华”,所以为了方便和快速,赵雪梅就没跟魏柔要身份证明,而且魏柔也很会做人,每每都会和赵雪梅打招呼,让赵雪梅对她印象深刻,就差处成朋友了。
要不是今天真正的许芳华来了,她还被蒙在鼓里呢。
三年啊,那个人冒领了三年,可她却什么都不知道,这要是被领导知道了,那她这份工就不用干了。
赵雪梅心底很慌,忙对许芳华道:“抱歉,之前确实是我没有去核实,那些信……”
“那些信,我会想办法去拿回来的,也不怪你,也有我自己的原因,要不是我拜托魏柔寄,她也没有办法冒领。”
听到许芳华不会追究,不怪她,赵雪梅松了口气,这份工算是保住了。
她可是记得,当初就是因为有人冒领了烈士遗孀的抚恤金,导致她的两个同事被开除了。
许芳华这事,要是真的追究起来,她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但许芳华不追究啊。
赵雪梅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对许芳华有了更加好的印象。
“那就好,对了,你刚刚要问寄给你的信件是吧,还真有,就是今天早上到,我现在就拿给你。”
许芳华眼睛就是一亮。
当从赵雪梅的手里接过那封信,看到信封上熟悉却又似乎更加刚毅的字时,许芳华的眼眶就是一酸,泪差点落了下来。
这是宋毅的字,是宋毅的字啊。
许芳华一眼就认出来了。
许芳华抱着这封信,就像是丢了许久的珍宝,重新被找回来了般,心底是又激动又高兴,又泛着一丝没办法言说的心酸。
“谢谢你,谢谢你。”
“这三年,你对象一直都有给你写信,少的话,一个月也有一封。”在得知宋毅是许芳华的对象后,赵雪梅道。
“好,谢谢你。”
确定宋毅这三年真的给她写信后,许芳华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
将信小心翼翼放好,许芳华在离开前跟赵雪梅说了,以后她不会让魏柔来寄信,会自己来,而魏柔如果还继续来冒领信件,那也不能将信件给她。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的。”赵雪梅保证道。
赵雪梅如今对那个冒领信件的魏柔是恨得牙痒痒的,差点,她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要知道,这年头,一个工人的岗位,一个能被传下去给子孙,能月月拿工作的铁饭碗有多难。
差点,她这份工就要被那个叫魏柔的女人给毁了。
下次遇见那个叫魏柔的女人,她肯定要狠狠拆穿她,以泄她的怒火。
从邮局离开,许芳华坐着刚好从村里来的牛车一起回的家。
回到家,看到许锦宁在,还在打量她,似乎很好奇她去做了什么,想起小丫头在心里偷偷关心她,她便将这次去邮局的全过程都说了,在回自己的屋前,还说道:“……那魏柔,没想到我把她当朋友,她居然干出这样的事,等我把宋毅写给我的信拿回来,我就和她绝交!”
【绝交好啊,就该这样,那样的毒闺蜜,就该远离,我的傻大姐,你终于聪明过来了。】
临踏进自己的屋子前,许芳华果然听到了小丫头的心声。
只是……
这小丫头,我可不傻,我当然聪明着呢,我可是我们咱们村子里,唯一一个高中生。
打小,她在学习上,都是第一的。
她是想考大学,当大学生的,可惜如今高考停了,她只能在公社小学当一个临时老师。
不能考大学,对于许芳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也不知道这个遗憾什么时候才能弥补。
她知道,不止是她,就连生产队那些下乡的知青们,其实也在等待着高考恢复。
恢复高考,考上大学,他们就能离开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