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是朝廷开采,而是煤商跟朝廷买了开采的牌照才有资格去开窑。
当然百姓自己去私采也是可以,只是西山煤碳已经开采了几百年露天煤所剩无几,质量还很差。
不是穷到一定地步,没人愿意去费那个事。
瘸腿的老李跟着一众老伙计往卖碳的临街商铺走去。
还没靠近就看见几辆板车停在了一家铺子前。
那板车上堆放着圆圆的煤,等走近才发现这煤有点奇怪,并不是压成煤块的那种,而是中间有许多圆孔的煤。"这煤一块一文钱?"
老李脸上满是失落之色,这煤比其他煤铺子的碳轻多了,他就知道怎么会有一文钱一块的煤。
铺子的年轻伙计推开玻璃门走出来招呼人。
没错,别人家的店还没用上玻璃窗,这家店门的上半边已经换上了玻璃。
“老人家可是买煤?我们家的煤耐烧,一块煤能用三个时辰。”
本来要转身的老李惊住,“小子,此话当真?”
他又看了一眼板车上的煤,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煤能烧三个时辰。
“不信?”伙计将门口的圆筒上的水壶提起来。
老李这才发现水壶下面竟然是个炉子,炉子里一颗空心煤球正发出暗红的光。
伙计笑呵呵道:“这最上面的煤球是我早上开门换的,不信你问问旁边摆摊的,我有没有换过?这都烧快两个时辰了。有人说没注意,也有人点头说没看人换。
一群人里有个格外倔强的老头。
“你新换个试试,我们盯着看。”
伙计笑呵呵将最底下还未燃烧完的碳取出来,又从板车上夹了一个放在最上面。
大肚子水壶重新坐上去,伙计招呼一群老头,“大爷,进里面坐外面多冷。”
老李跟着老伙计身后进了店,店内没摆放煤炭,倒是有不少跟外面一样的炉和水壶,还有不少带尾巴的铁锅。那铁锅比平常家用的要小不少,一看就知道是放在炉上用的。
老李问:“小子,你把炉拎进来,放在外面我们也看不到。”
门一关,可不就堵住了。
“那我开半扇?”
伙计拉开半边门,外面冷风一下吹进来,屋子仅有的一点热气也被吹走。
“还是关上。”
“对对,关上。”
伙计笑呵呵带上门,就站在门边给几位大爷介绍。
“闲着没事,我来跟几位讲讲,大家平日里用煤是不
是非常费?我们家
窝煤可是经过特殊技术改良过的,
非常耐烧,
温度也均匀,要是再
有老头子不认这个账。
“小子,话不是这么说,我们烧炕做饭用的,这怎么节省?”
伙计一拍大腿,“哎呀,我的大爷呀,一年四季,您总不能都烧炕吧?”
“您看我家这炉这蜂窝煤,一天用下来也就四个,要是炒菜做饭得用猛火也就多用两个,算下来也比煤块便宜。老李闷声道:“不划算,这煤没有煤块重。
人家煤块一个两斤多,这煤球三个还不一定抵上人家一个,算下来价钱也没便宜到哪里去。
伙计看了看左右,神神秘秘道:“大爷,您要是定得多,一千个蜂窝煤,我们额外赠送一千个。”“定两千送两千五,定三千送四千。”
“定的多送的越多,你们几位大爷商量一下,几人凑一凑不就够数了?到时赠送的再平分。”
老李一下子心动了。
加上送的这就比旁边的煤铺子便宜不少,他算了算,只要买一千个煤球再加上赠送的足够过一个暖冬了。“你说话算话?”几个老头子激动起来。
这优惠力度也太大了!
伙计忙示意他们小声一点,“这是一个人买一千才有的福利,我也是看几位大爷有眼缘,愿意让几位大爷凑一单。”老李给老友使了个眼色。
这白占便宜的好事可不能错过,算一算比旁边煤铺子便宜一半了,哪怕是夏日也买不到这个煤价。
“买了,我们几个人买三千,送四千对不对?每人分一千,小子,你们铺子有这么多煤吗?”
伙计笑呵呵道:“有有有,京城九个门都有我们的仓库,我给大家写提货单,大家拿着单子去
自家最近的门,那里会有人给你们送货。
菜市口的煤铺子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人,生意非常火爆。
最开始是看到或听到小报的人过来看情况,一听优惠力度,立刻忍不住想要购买的欲望。
等到了领煤的仓库,人家还搞什么抽奖,凡是超过一千的提货票子都能抽一次奖,要是买两千就抽两次。旁边堆放着十斤一包的米面,还有一罐罐贴着油盐酱醋纸的陶罐。
上去抽的都没空过手,手气最不好抽到了一包二两的盐
这可是盐,白给的!
总而言之,这次泰山商行的操作让京城的商人都大开眼界。
生意还能这样做,这还能赚钱吗?
官报的安善优看着不起色的广告业务,脸上满是优色。
报馆的主编人在汇报过去一年的财务情况。
马上到年底了,安善优总得知道自家报馆赚了多少。
“人家小报两文钱一份都不亏本,怎么我这十文钱一份只是不赔不赚?”
主编猜测:“人家广告做得好,这次卖煤炭是神来之笔,您看卖出去多少煤,整个外
成有几家没买煤?"
哪怕家里备足煤的,看了那价格低廉到前所未有也控制不住想要囤货的手。
安善优的夫人也跟着买了三千斤,还买了一套灶具,实话实说这炉子是真好使,夜里起来也能喝到热水。安善优皱起眉头,“就没有办法遏制小报?你看看,小报起来,吃了我们多少生意?”
主编疑惑道:“也没吃呀。”
他们以往的客户都是京官,少数订报的商人也是找了门路,官报代表着朝廷的动向,是官老爷的才能看的,那些商人想定报可不是有钱才能办到。不打通关系,他们官报也不敢送。
官报和小报的受众本来就不重合。
安善优直截了当问,“我们自己的小报为何订购数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