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久旱
塞外的夏日,即使白日再炎热到了傍晚也是有凉风的,所以晚饭就在院里吃。
晚饭的菜以冷菜为主,下午李壮杀了一只羊,莫嬷嬷炖了一锅手把羊排,另外还做了凉拌百叶,椒麻鸡,凉拌青瓜,松仁玉米,炸土豆片,花雕醉螃蟹,蟹黄焖饭,菠菜拌花生,毛血旺,小酥肉,还有一大盘炸鸡。
炸鸡是安安中午和莫嬷嬷说想吃的,沈修齐前一段时间送来了信,同时一起送来的还有一筐山葵,莫嬷嬷把山葵都放进了地窖低温保存,安安今天想吃蜂蜜芥末的炸鸡,莫嬷嬷早上就把鸡腌上了,还特意冰了酸梅汤。
下午柳韵怡几人过来,嬷嬷又额外加了其他的菜。
都是比较熟的人了,也不需要招呼,自己在石桌边坐好,等汐娘和张老太太过来再开饭。
“苏铮呢?我今一下午好像都没看见她!”
柳韵怡下午没看见苏铮以为她在酒坊,不过眼下谷雨都从酒坊回来了,苏铮依然没在,柳韵怡好奇的问。
“莫愁姐姐最近害喜严重,闻不得油烟的味道,平常都在自己的院子待着,吃饭也是嬷嬷单独给做,阿青哥拿回自己院里吃。”
安安解释苏铮不在的原因。
“那可要恭喜她了,等她孩子出生你给我去个信,我也要过来吃满月酒!”
柳韵怡对苏铮的事迹一直都很佩服,两人也算熟识,如今有了好事情,自然要恭喜的。
“没问题,今天喝的胭脂醉也是莫愁姐姐酿的,虽然葡萄酒常温喝更好,但是我喜欢冰镇后的冷冽口感,今常温的和冰镇的酒都有,阿怡姐姐和亦文哥哥自己选喝哪种!修公子也请不要客气。”
柳韵怡和修亦都比较保守,拿了常温的酒。
冯邕则比较好奇冰镇葡萄酒的口感,和安安一样选了冰镇的。
螃蟹在北地不常见,修亦也是第一次吃,细细观察着柳韵怡如何食用才开始动手,
月上中天,院子里吃醉的几人被没吃酒的扶着回了各自的房间睡觉。
柳韵怡和冯邕这次过来就待了两天就走了,四海客栈那边有突发情况需要柳韵怡去处理,只得提前结束行程。
“阿怡姐姐,等你有时间一定要再来多住几天,院中的桂花快开了,嬷嬷做的桂花糕和桂花蜜的冰粉可好吃了!”
安安在院外送别几人,依依不舍。
“放心吧,我有空就会过来的,快秋收你也要忙了,等粮食收完你来边城,咱们还去秀水庄痛痛快快的玩它几天!”
柳韵怡也很享受这种没事打扰她的日子,但是四海客栈事发突然,入驻的一伙人在客栈闹事打死了人,她必须得亲自去处理。
几人在这边依依惜别,李壮则和乌药一起把家中新做的香肠和腊肉给几人往车里装。
来的时候车装的满满当当,回去时车依旧满满当当。
柳韵怡回边城直奔四海客栈,冯邕家中有事先回去了,修亦留下陪着柳韵怡。
安安则继续日日去酒坊检查施工情况。
夏日的风吹呀吹,一直吹到了中秋节。
在这期间,一滴雨都没有下,不远处的湖泊都干的水位退了很多,家中拴着水桶去井里打水的绳子也是加了两次长度了。
草原上大片的青草逐渐枯黄失去生机。
“这样下去可怎么好?今年过冬的牧草还没去割呢,外边的青草却都提前死了。我今早去井里打水,前几天才加长的绳子又短了需要接了!”
李壮在后院马棚旁和张老爷子诉说着。
今年天气热又不下雨,都中秋节了,穿单衣在外边站着还是会热出汗,实在是反常。
外边大片的野草枯死,种的庄稼隔一个月就要去浇一次水,眼看收成了,总不能让庄稼这个节骨眼上缺水长不成。
“今年初秋就开始缺水,如今滴雨未下,咱们家种了粮食还有井倒是好说,我有些担心那些牧民,今天牧草枯的早,浅些的水塘也都没雨,我听格里戈尔说他家那边的牛羊已经有些瘟疫的症状了,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张老爷子眉头紧蹙,看着枯黄一片的草原叹息。
“爹您是担心牧民的牛羊饿死和瘟疫?若真如此,他们今年冬天该怎么生活?”
李壮心肠软,听见张老爷子说牧民赖以为生的牛羊出了问题,替他们担忧。
“这是其中一点,你可知为何自古以来边塞地区一到春季就会有匈奴人去烧杀抢掠?”
张老爷子问李壮。
李壮有些茫然,摇了摇头。
“因为过了一冬天,他们家里的存粮吃完了,春天牧草还没长出来,青黄不接,他们填不饱肚子,自然就要去抢有屯粮的地方。”
“这和眼下的旱灾有什么关系?”
李壮还是不太能理解。
“外公的意思是说,今年干旱让牧草提前枯死,游牧民族的牛羊没了草,如今又染了病,牧民没了牛羊就没了生活来源,很可能会去我们境内抢粮食,甚至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安安从前院过来叫两人吃饭,听到了两人谈话,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也不完全是她自己想到的,上学的人学历史应该都知道。
张老爷子见外孙女过来,点了点头。
“安安说的没错,既然咱们提前想到了,防范就要提前做起来。玉米还有几天就能收了,在这之前得万万小心,防止有人过来偷粮食。酒坊那边也是,挑着精壮的青年组成巡逻队,日夜在家和酒坊周边巡视着。还记得王家庄当时的做法嘛?咱们就参考当时的办法就行。”
张老爷子又吸了一口手中的烟袋,提醒外孙女。
“我晓得的,已经和谷雨商量过了,这几天在挑选巡逻的人。不过家中和酒坊离的远,我担心锣声传不过去,我准备去边城买些烟花,晚上有情况放烟花更显眼。”
安安早就想到了这点,和谷雨还有刘善水这几天就在商量着。
“你心中有数就行,去边城多找些人跟着,一次去多买些东西,年前若没有特别的事就不要出门了。”
张老爷子叮嘱。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如今虽还没到这个地步,但是也不容乐观。塞外民族不屯粮,经不住天灾,都小心些。”
“我会安排下去的,外公,爹,咱们回家吃饭吧!”
张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