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晴雯匆匆离去
第620章 晴雯匆匆离去
阁楼西厢房内,
安静的有些渗人,周围的丫鬟立在那,沉默不语,脸色有些苍白,这事可是大事。
李纨眯着眼盯着尤夫人,上下喘着气,好似用完了全身的力气一般,
总归是把话说完了,
尤夫人一时间踌躇不定,倒是银蝶儿心中一动,夫人断然不能离开宁国府,更不能让出夫人的位子,宁国府里可有不少丫鬟奴才,指望夫人安身立命的,
忍不住开口劝道;
“夫人,大奶奶的话不无道理,宁国府如今风雨飘摇,您也要为自己以后想想,咱们这些做奴婢的,有那么多人,还指望着您呢。”
“是啊。尤夫人,奴婢虽然跟着小姐身边,您看看这院子里,侯爷没来之前,冷冷清清,连个多余伺候的丫头都没有,府上不闻不问,小姐这些年守寡的日子,有多难过。”
素云也开了口,早在小姐开口的时候,就明白了小姐的用意,想想也是个法子。
尤夫人静静想了一会,心中大动,毕竟诺大的宁国府也没其他主子,只有老爷和自己,要是老爷和蓉哥儿不回来,自己虽说成了寡妇,还要给新来的爵爷让位,寄人篱下不说,要是他心里动了邪念,自己又当如何,
“好是好,可是如何能瞒得了两府的人,尤其是荣国府的老太君,还有二太太那里,不好隐瞒。”
尤夫人也说到了问题的关键,
李纨见到尤夫人态度软了下来,脸上恢复了笑容,
“是很难,所以,明日,素云,你腿脚好些时候,去侯府找侯爷,把事情说了,还有凤丫头那里,容她想想办法。”
夕阳西下,京城的热闹,反而又上了一个台阶。
张瑾瑜揉了揉脑袋,起身走到桌边,倒了碗茶水,润润嗓子,
早有侯府亲兵在外领命,出去准备车架,晴雯闻言,心中大动,远远的道谢。
林黛玉放下毛笔,问道,
“行了,回去吧,难为你在这伺候我那么多天,你在侯府待几天再回来,没了你也不行。”
“对了,还有那些皮软甲,都穿在内里,小心点。”
“姑娘多心了,奴婢就想和姑娘说一声,今晚想回侯府,来跟姑娘说一声,望姑娘放行。”
说完,还摸了摸晴雯的手,交代一番,有了晴雯待在院里,府上的事,好办了许多,也没个不长眼的,总比雪雁那丫头毛手毛脚的强。
“是,侯爷,”
晴雯不敢打扰,安静的站在那,
良久,
晴雯这才有了笑容,欠了身,就告退,走的倒是不含糊,竟然披了衣服就要走,林黛玉觉得不妥,吩咐道,
“来人啊,准备车架,派人护送晴雯回去。”
宁边一身藏蓝色的劲装,带着一群黑衣亲兵,猛地看来都吓死个人,不过想一想也对,那种地方,去的都是达官显贵,争风吃醋在所难免,虽然自己正人君子,坐怀不乱。
“侯爷,弟兄们换好衣物等着呢,什么时候过去?”
“怎么,人送到了,怎么回来后就神魂不舍的,可有原因。”
晴雯用完了膳,
转身进了书房,
“嗯,用膳,这么快。”
晴雯明显一愣,回道,
晴雯还真不敢私自跑回去,林姑娘虽然好说话,但毕竟是主子,规矩还是要讲的。
看着太阳渐渐沉了下去,此事还需要和侯爷说一声为好,晴雯总感觉心底有些不安,伺候人时间长了,也知道一些道理,万一大奶奶有了,被尤夫人发现那可就糟了,毕竟东府的尤夫人也住在那,有些事,朝夕相处时候,瞒不住。
侯府里,
张瑾瑜竟然在东屋小睡一觉,时辰差不多了,这才睁开眼,神清气爽,
“这丫头,”
果然见到林小姐站在那,静静地临摹字帖,虽然看不懂写什么,但是小姐的字写的好看,看着舒服,
也不给收拾屋子,转身就走,让刚进院子的宁边,瞧得尴尬。
林黛玉轻笑了一声,看着有些慌张的晴雯,笑道,
俗话说,人至性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哪哪的总归是有些不好的,带上这群人,俗人俗事就能少了许多,
张瑾瑜这样一想,心中也就释然了,不过看着乌泱泱的人马,就是太多了点,
“你也准备的太好了,不要那么多,楼下留十人看着车架,楼上二十人足以,让弟兄们带上短弩放在腰间,以防万一。”
门外,
“姑爷,姑爷,夫人问,何时用膳?”
“是,林姑娘。”
林黛玉的小院阁楼,
正在这时,从庭院中快步走来一個丫鬟,正是宝珠。
这一耽搁,
总归想着上午的事有些不对,那屋内女子呕吐声音,分明是大奶奶的,素云还抱着糕点,记得侯爷每次来,都会去大奶奶那里,想着大奶奶那美艳的身材,晴雯一时间羞红了脸,侯爷风流成性,为何对自己反而不动心思。
想到这,
晴雯紧张之余,也不忘向林小姐知会一声,毕竟林姑娘待自己极好的。
太阳就落了山,
张瑾瑜揉了揉眼,看着窗外,也没见日头了,是挺快的,想到了今晚还有个活,要是吃过了再去,银子不是白花了吗,
自己哪里是浪费银子的人,想了下回道,
“你回去和母亲,还有夫人说,今晚,我还有公务在身,不在家中用膳,让她们先吃吧。”
“是,小姐。”
“是,林夫人,”
本想一切从简,但是一想到胳膊上的箭伤,还是小心些为好,
宝珠在屋外满脸的不高兴,怎么又不在家中吃,今日小姐可是做了不少的菜品,但是想到侯爷“威严”,宝珠拖着长音道,
“是,姑爷,不吃就不吃,奴婢回去了”
林黛玉走过来,看着眼前有些神色不安的丫头,在两府的下人当中,有晴雯独特气质的,只此一人,怪不得侯爷多为关照,林黛玉并非什么都不懂之人,跟随而来的老嬷嬷,教了许多,贾母也时常提点,总归是以前多有疏忽。
宁边应了声,而后带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