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器不过手
“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李平安自信地笑了起来。
上官婉清没再多说什么,转身从橱窗内将那幅虾戏图取下来,抬手递到李平安面前,说道:
“苏小姐想要的就是这幅画,你今天既然是作为他的鉴宝师傅来的,那你就好好看一看吧!”
李平安没有接画,反而微微后退了半步,笑道:
“上官姐,你就不要再试探我了,‘器不过手’的规矩,我还是懂的。”
所谓“器不过手”,便是在欣赏或者鉴宝的时候,绝对不接别人手递过来的古董。
必须由古董的主人,将古董放置在桌子上,然后再去拿过来。
缘由也很简单,一个是为了保护古董,以免在过手的时候失手,导致古董受到损坏。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为了避免被人碰瓷。
有些心思邪恶之人,为了钱财,故意在将东西递给他人之时,将其摔碎,以此来讹诈碰瓷。
早些年,就有发生过这样的问题,所以业内就有了“器不过手”的潜规则。
而这条潜规则虽然很普遍,可对于行外人来说,这大多都不了解。
上官婉清的这家红月斋,其实也是古董店,只不过他这家店,主做古玉生意,相对比较单一而已。
但这并不代表上官婉清就不是行内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潜规则。
此时露出这么大的破绽,只能是在试探他!
在上官婉清见自己的意图被识破之后,也没有尴尬,反而大大方方的笑道:
“连行业内的潜规则都知道,看来你确实做过不少功课,即使如此,那你们俩跟我来吧!我们去里头的雅间聊。”
每家古董店其实都配备雅间,毕竟,有些大笔的交易,是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做的。
更别说,大多数古董店都有,不太能放到台面上说的古董来源,其中有一些比较敏感的古董,也不能放到台面上来卖,自然就需要一个雅间。
红月斋的雅间,李平安在两年前就见识过。
甚至,他还在雅间里面住过。
那时候,他经常都是送外卖送到半夜,然后才过来铲猫屎,一开始就算是再晚,他也是回家去住的。
直到有一晚刮台风,下暴雨,他回家的路上,被台风吹掉下来的树枝砸伤,之后上官婉清就让他下雨天住在店里的雅间。
所以,红月斋的雅间他并不陌生。
但那是两年前的事了,自从上官婉清离开之后,他就只在起初的一段时间过来打听过,之后就再也没来过。
此时再进雅间,却发现雅间内的很多布置都有所变化。
而那个时候,李平安虽然从小学习鉴宝知识,可他那会儿大学都没毕业,真正的见识却没多少。
如今发现,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雅间,竟然从地板到桌子和墙壁,全部都有红木打造。
特别是摆放的桌子和椅子,所用的材料竟然是黄花梨木,虽然只是海南黄花梨,但也价值不菲。
不说别的,光这套桌椅价值就在10万以上,更别说摆放在边上的一个,看起来只是装饰品的小博古架上,所摆放的那些小型的瓷器和摆件,竟然全部都是老物件。
所以说大多数是高古,并不算太值钱,可架不住数量多啊!
特别是摆放在角落的那只白瓷花瓶,还是一只泛着白光的甜白釉,虽然从光芒的强弱来看,并非皇室出品,但从工艺来看,绝对出自官窑。
仅仅只是一个雅间而已,竟然用真正的古董来当摆设,这让李平安都不得不佩服上官婉清的豪气。
而上官婉清在李平安进入雅间,开始就一直在观察他的表情,见他的脸色有所变化,这才满意的点头道:
“瞧你这点事儿,我这小雅间里的东西,你都能够看得懂啊!我现在倒是有点信你了!”
“不过,你现在最大的挑战,还是这幅字画,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幅字画是齐白石的真迹,但这幅字画也确实有自己的问题。”
“我是做古玉生意的,我这家店能长长久久地做下来,所依靠的也不是坑蒙拐骗,而是实打实的只卖真古玉。”
“虽然字画和古玉不同,但我做生意的规矩依旧不会变,东西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但问题在哪里,那就得靠你们自己的眼力了!”
“你竟然知道这幅画有问题?”李平安有些惊讶地看着上官婉清。
古玩店向来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反正航道里有钱货两清,不退不换的规则。
所以,所有古玩店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做生意,当然了,传承久远,财大气粗的九龙阁除外。
没想到上官婉清竟然还保持着自己的底线,这倒是让李平安有些惊叹。
而上官婉清的脸色则是平静得很,淡淡的说道:
“不要那么大惊小怪,每个生意人的习惯不同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平安闻言,便也没再多说什么,转而将目光放在那副虾戏图上。
他如今既然要走古玩收藏这条路,那自然也要好好经营自己鉴宝大师的人设。
每一个鉴宝师傅都会随身携带手套和放大镜,前者是为了避免手上的汗渍,对珍贵的古董造成损坏,后者的作用就不用说了。
李平安昨天因为是匆匆的,所以一直没戴手套,但昨天晚上回去之后,他就立马准备了一双手套,和一把高倍放大镜。
此时他将手套拿出来戴上,这才小心翼翼地从桌子上拿起画,一点一点的打开,将其平铺在桌子上,然后才拿起放大镜,侄子细细地开始查看。
齐白石的虾戏图是出了名的自然写意,所以有着独特的风骨。
这种风骨和写意,让齐白石在近代风声鹤起,同时也成了他的画作标志。
李平安早年学的那些鉴宝知识里,最后一部分所学的,就是近代的各种书画家和工艺大师,其中就有关于如何鉴定齐白石画作的资料。
但资料归资料,可这幅画又确实是真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