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后妈,后妈?
要准备文农的婚事,文家上下都很忙,原本按照他们乡下娶媳妇的规矩,没有那么多要求。
可如今文修易的地位已然不同,就连文瑶都变成了郡主,这云雾镇还是她的封地。
那些人可不管你文家分没分家,只知道是文家二房娶亲,还未到婚礼就已经有不少人主动送了礼,就是小娇家那边也难以幸免。
好在罗氏知道这祖孙俩不容易,提前让杜嬷嬷去了张家,帮着张罗和应对。
只是这样一来,这婚礼就不能按照村子里的规矩来了。
对于这个,文修易是有些愧疚的,毕竟这样一来,倒是有些像他家抢了文农婚事的主场了。
文修竹和李氏却无所谓,反而觉得自己家是沾了大哥的光,如今才有这么多人都想来参加儿子的婚礼,他们担心的,只是怕婚礼弄得寒酸,丢了大哥的脸,急的嘴角都起泡了,只能找罗氏求助。
“娘,您给支个招,不怕花钱,关键是,不能给大哥丢脸了,要不,我和孩子他爹现在去城里给文农买个院子,把婚事放到城里办?醉仙楼包场咋样?”李氏问婆婆。
罗氏瞪了她一眼:“钱多啊,家里这么多人包什么场。”要她说,这些人也真的是闲的很,没事跑到人家来凑什么热闹,真的是。
说完,罗氏摆了摆手:“原来咋定的,还是咋定,现在是他们自己凑上来的,到时候单独在老大那边开几桌意思意思就行了,到底是文农和小娇的婚事,你和老二才是主人,不用管旁人说什么。
至于你大哥那,他若是嫌你们丢了脸,就不会回来。”
罗氏这么说,李氏就放心了,高高兴兴的继续张罗。
罗氏找了时间又去找文修易聊了聊,确定文修易并没有因为如今身份地位不一样了而看不起两个弟弟,觉得他们成了自己的拖累,罗氏才放心下来。
满意又欣慰的看着大儿子,罗氏道:“行了,到时候冲着你和瑶瑶来的客人你们就自己招待,另外我瞧着又有好几家之前没见过的人送了礼来,府城那边的,瞧着是冲公主来的,你有空问一声,公主若是不想理,就把东西和帖子送回去,省的给人家公主添麻烦。”
文修易一头雾水:“娘,你咋不自己去?”
原本三公主到了古桐村,文修易一开始还担心她一个金枝玉叶到乡下来会不习惯,刚开始两天还担心着,后面瞧着三公主和他娘,包括两个弟妹都处的挺好,文修易才放心下来。
真说起来,他和三公主呆的时间,还不如他娘多呢。
罗氏一听,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让你去就让你去,哪来那么多话。”
狠狠地瞪了一眼大儿子,罗氏骂了一句:“真是个晦气东西。”就走了。
莫名其妙又挨骂的文修易满是无奈的找到大儿子:“你有空给你奶看看,我咋觉得你奶像更年期了。”
文俊头也不抬:“我奶不是更年期。”
“那是啥?”
文俊微微一笑:“我奶那叫看你不爽期。”说完,无奈的耸耸肩,继续埋头帮文瑶抄书。
西游记快讲完了,云底捞那边现在得上新,文瑶翻来翻去,翻了一本封神榜出来。
她现在有空就带着夏兰心到处乱窜,抄书这种事,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打趣完了文修易,文俊才问了一句:“我奶让您干嘛了?”
文修易把事说了,末了说道:“我就是问了一句她自己干嘛不去,我说啥了我。”
文俊沉默了一会,语重心长的说了四个字:“那您是真的活该。”
“臭小子,长本事了是不是,还敢拿你爹开唰。”文修易一个栗子敲在文俊脑袋上,不轻不重。
文俊无奈的揉了揉脑袋,放下笔抬起头认真的看着文修易,这认真的小眼神看的文修易莫名的心虚的往后退了一步。
“干,干嘛这样看着我。”主要是原来,这个儿子但凡用这么极其认真的眼神看着他,下一步就要开始教育他了,教育他不该为了事业,让他们两个娃自食其力。
想到这些,文修易有些尴尬的咳了咳:“俊啊,你看爹现在虽然搞事业,但是也没忽略你们不是?”所以,教育就免了吧。
文俊却在他胡思乱想中说了一句:“其实我和瑶瑶不介意有个后妈的。”
“哦,我还以为你又要教育我呢,不是,啥?后……后妈?”文修易瞳孔震惊。
“嗯哼,后妈。”文俊不再理他,继续提笔抄书。
文修易沉默了半天,消化了文俊的话,犹豫了一会才试探着喊了一声:“儿子……”
文俊头也不抬:“没意见,同意,我们可以搬出去。”
文修易嘴角抽了抽,最后所有的话都化作了一声叹息:“臭小子。”
说完就走了。
文俊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眼底闪过心疼。
上辈子也好,这辈子也好,老文同志的晚年似乎都孤孤单单的,如果这次能改变他的将来,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文修易从书房离开,满脑子都是文俊那句他们不介意有个后妈。
后妈。
后妈。
文修易脑子里满脑子都是儿子说的这两个字,所以迎面和三公主碰上的时候,嘴比脑子快,脱口而出了一句:“后妈。”
三公主一顿,一脸不解,似乎没听懂:“文昌伯?”
文修易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赶紧改口:“公主,出去了啊。”
看着三公主一身普通农妇装扮,换下了绫罗绸缎,卸下了珠光宝气十分接地气符合古桐村入乡随俗的三公主,手里还拎了个篮子,篮子里是乱七八糟的一些新鲜蔬菜,里头有些还带着泥土,有些还沾着露水。
三公主见他盯着自己的菜篮子,无奈的笑了笑:“大伙儿太热情了,非要让我拿回来给几个孩子尝尝鲜。”
这些菜都是村里人自己家种的,三公主到了古桐村之后在这里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宁静,还有烟火气。
不在京城,她也不再需要端着,放下身段,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和大家偶尔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一起做做绣活。
古桐村里,几乎没有一个闲人,哪怕是年迈的老者,也会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手上不停的编制一些用来装东西用的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