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生平安刘仁晋
凌知星得知l刘乡丞生病的消息后,立刻准备好一份精挑细选的礼物,匆匆赶往刘仁晋家中探望。到了刘仁晋家门口,凌知星轻轻叩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刘仁晋的家人将她迎了进去。他知道凌知星此番前来定是担心自己的病情,于是微笑说道:“有劳挂念,我已无大碍,只是需要些时日调养罢了。”说着,他又咳嗽了几声。
凌知星连忙递上带来的礼物,并关切地叮嘱道:“这些都是补身子的良药,你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便好。”接着,两人聊起了近况。
刘仁晋原本是元朝泰安州的一名书办,工作还算稳定。然而,当天下陷入混乱之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去这份工作。刘仁晋之所以会辞职,是因为他早已看透局势。当时天下动荡不安,战乱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觉得继续留在官场已经没有意义,反而可能会卷入其中无法脱身。所以,他以守孝为由主动请辞,希望能借此保住性命。
刘仁晋本欲借着守孝之由避开这场混乱纷争的时代之战。然而,天下已然大乱,四处皆无安宁之所。当他返回家乡时,发现连湘潭这个地方也已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之中。尤其是红巾军,更是把湘潭搞得翻天覆地、鸡犬不宁。
刘仁晋长期在外为官,有一定的声誉和威望。因此,众多起义军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试图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但这位刘仁晋行事十分谨慎小心,总是以守孝为名婉言拒绝各方邀请。
在洪武称帝之前那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数年里,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如脱缰野马般四处游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恐慌。面对这混乱不堪的局面,湖南人易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高举反抗大旗,与红巾军紧密合作,遥相呼应。
他深知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抵御强敌。于是,他奔走呼号,组织乡亲们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在他的努力下,人们纷纷响应,迅速行动起来,在湘乡各地建立起一座座坚固的山寨作为自卫据点。这些山寨宛如铜墙铁壁,成为了乡亲们生命和财产的坚实屏障。
特别是每个规模较大的村庄都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守护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使得村庄得以保持安宁。村民善于利用地形优势,在交通要道、山前山后等关键位置巧妙地搭建起箭楼。这些箭楼高耸入云,视野开阔,可以及时发现敌人的踪迹并进行阻击。
而那些身强力壮的村民则自愿组成自卫队,日夜巡逻,严密防守。让一般的流匪望而生畏,不敢轻易侵犯。就这样,易华所部成为湖南势力最大的一支起义部队。
湖南地区山峦起伏、地势复杂,众多山寨散布其间。平日里,寨中的百姓们辛勤劳作,开垦荒地种植庄稼,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些寨子也因此被称为“民寨”。然而,当遭遇土匪流寇侵犯时,寨民们会迅速团结起来,紧闭寨门,组织力量自卫防御,并训练兵马守护家园。
易华与刘仁晋早已相识,刘仁晋目睹了易华为保护乡亲们所付出的努力,深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人难以独善其身。如果不投身于此,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背井离乡远走高飞;要么投靠官府寻求庇护,但这样很可能会先遭自家被查抄之祸。
经过深思熟虑,刘仁晋决定加入易华的军队并担任参谋一职。毕竟他见识广博,明白要想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队伍,必须树立威信。于是,他向易华提议将贪婪成性的州官王文彪处死,同时四处张贴告示,宣称对于那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恃强凌弱之人绝不姑息,必将严加惩处。通过这件事,易华的名气越来越大,没过多久,易华所率领的部队成功掌控了周边近十个县城的区域。
公元 1363 年,时值元末明初之际,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陈友谅与朱元璋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这场战役双方激战数月有余,但最终陈友谅败北,并在战斗中身亡。陈友谅死后,他的儿子陈理退守武昌,企图负隅顽抗。然而面对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围城猛攻,陈理终究难以抵挡,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开城投降。至此,朱元璋的势力愈发强大。
翌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其声威日盛,已有一统江山之势。易华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成大事,于是暗自与朱元璋麾下猛将蓝玉建立联系。尽管易华年岁较长,但与蓝玉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得到蓝玉的支持后,易华成功联合了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多支义军,纷纷归附于朱元璋旗下。由于自觉年事渐高,争霸天下之心已渐渐淡漠,易华为自己谋求到一个湖广参政的职位,从此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易华向来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但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看到他和蓝玉关系密切后,更是觉得他善于钻营取巧。这里面就包括了陈友谅麾下的降将阳从政以及潭州指挥使严广。
阳从政主要负责税收工作。他仗着湘乡曾经两次向陈友谅部队输送过十万八千石粮食,就把这个数字当成了湘乡秋季赋税的定额标准,还按照这个数额来征收银两。不仅如此,他还找借口说易华在此地经营多年,理应熟悉情况,于是强行把征税的任务推给了易华。
然而,这次征收的额度实在太大,任凭易华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而且这样做其实就是拿易华当刀子使,把湘乡的百姓往绝路上逼。
易华本是本地人,当初起义也是为了家乡自保,却如何肯将家乡推入火坑之中,可此时朱元璋正率部北征,对粮饷需求极大,对易华的争辩自然不喜。
刘仁晋建议,对阳从政只需表面听从,依着数额征收便可,暗中激起民变,到时候朱元璋抽不出身,自然需要易华镇压民变。可这易华不愿牺牲手下,于是对阳从政、严广采取兵谏,阳从政、严广假意答应后要杀阳从政,暗地里纠结大军对易华镇压,虽然期间经历诸多故事,但最后落得败亡的结果。
阴差阳错,这刘仁晋只因当众建议听从阳从政的要求,才躲过了一劫,可自己却吓破了胆,待明朝成立后一直不敢出山为官,只求着一生平安,直到洪武十一年,因着老相识山梦的原因,才做了一名乡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