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
既然身为魏侯的魏罃已然拍板,那么这场朝会也便落下了帷幕。
当魏国群臣三三两两地走出大殿,身为司徒的公孙鞅身后却是传来了一阵呼唤。
“司徒留步。”
声音落下之际公孙鞅停下了向前的脚步,等他回头看去,来人不是司马孙伯灵却又是何人?
只见孙伯灵小跑着来到了公孙鞅的面前,双眼之中一阵笑容浮现。
“不知司徒可愿与在下一道?”
面对着孙伯灵的邀请,公孙鞅脸上同样出现了一抹笑容。
“司马,请!”
片刻之后,公孙鞅与孙伯灵并列走在宫室之间的过道之上,一如当年身处秦东之时。
只不过曾经的郡守、郡尉,如今已然是魏国位高权重的司徒与司马了。
任凭过道两旁的一名名甲士从身旁掠过,公孙鞅的目光却是始终停驻在孙伯灵的身上。
“伯灵,还记得你我二人共治秦东之时吗?那时的你我也时常像此刻这般并排而行。”
公孙鞅的话语似乎是将孙伯灵心中回忆勾了出来,他的双眼之中是满满的怀念。
“如何又能够不记得呢?鞅兄之才世所罕见,能与鞅兄同道,伯灵此生大幸。”
既然公孙鞅提到了两人身处秦东之时,那么在抒发了一番感慨之后,孙伯灵十分自然地将话题引导到了今日朝会之上。
“对于今日朝会,伯灵心中还是有些疑惑,还望鞅兄为我解惑。”
“你是想问君上为何会决定发兵攻齐?”
直接将孙伯灵心中所想吐露,只听公孙鞅继续说道:“昔日,伯灵初仕魏国,便向君上献上了灭秦大策。”
“这些年来我魏国也一直在为灭秦做准备,无论大力开发秦东,亦或是覆灭义渠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
“今日朝会之上,君上虽然表明了攻伐齐国的态度,但是我以为这并不是君上的真正目的。”
话说到这里,公孙鞅缓缓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他的视线直直地迎上了身后孙伯灵的目光。
当视线交汇于一线,无声之间达成共识的两人,各自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了一抹充满默契的笑容。
“鞅兄的意思是君上如此兴师动众地准备发兵伐齐,乃是为了将全天下的视线都汇聚于东方。”
“等到天下人都将目光投向魏国与齐国的争锋之际,也就是我魏国大策真正实行的时候。”
孙伯灵这一番话语说完,两人脸上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了。
……
“伐齐而攻秦,声东而击西,恐怕秦国才是君上真正将要攻伐的目标吧。”
就在公孙鞅与孙伯灵达成一致之时,大殿之中、端坐于坐席之上的相国公孙颀同样一口道破了魏罃的目的。
眼见着自己心中所想被看破,魏罃脸上不仅没有半点恼怒,反倒是充满了畅快之情。
“知我者,相国也。”
数息之后,脸上笑容渐渐敛去,魏罃的目光之中一道坚定之色浮现。
“为了这一战,寡人已经整整等待了十年,现在也该是与秦国有一个结果的时候了。”
“正因为此战事关重大,天下之人势必会关注非常,我魏国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关注。”
“为了保证此战万无一失,也为了转移天下人的视线,寡人这才想出了这一策。”
没有丝毫保留地向着公孙颀说明了的目的之后,魏罃直接从坐席之上站起,走到了大殿之中的一张地图之前。
“相国请看,当此之时齐国正处于权力交替的动荡之中,周边列国无不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若是我魏国摆出一副想要攻伐齐国的架势,那么天下诸侯不会有所怀疑,甚至周边列国眼见有利可图便会选择跟随。”
“不仅如此眼见我魏国有可能攻伐齐国,南方的楚国也势必不会坐视不理,楚军的主力极有可能调往东方。”
“到了那个时候,整個天下的视线都会移向东方,我魏国也可以游刃有余地攻伐秦国了。”
魏罃的话语落下之后不久,公孙颀缓步走到了他的身旁。
“君上之所以派遣御史大夫王错出使宋国、鲁国、卫国,就是要借助三国之口大作声势,让全天下人都相信我魏国要出兵齐国。”
“正是,寡人就是要让天下人以为寡人要发兵攻齐,而与齐国有世仇的宋、鲁、卫三国便是最好的传递使者。”
回答之间,魏罃的目光落在了身旁的公孙颀身上,“至于派遣相国前往赵国、韩国,寡人却是有别的考量。”
“若论出身,我魏国与赵国、韩国同出晋国;若论身份,我魏国与赵国、韩国皆是盟友;若论实力,赵国、韩国国力虽不如我魏国,但天下之人无人敢于小觑。”
“此番我魏国若想大功告成,必须保证赵国、韩国始终坚定站在我魏国一边,这也是寡人派遣相国前往赵、韩两国的原因。”
说完了这些,魏罃将手移向了面前的地图,将自己心中所能够接受的筹码摆了出来。
“若想使赵国、韩国站在我魏国一边,我魏国必须给予适当的条件。”
“从地图上来看,赵国以西乃是我魏国上郡、北部则是北狄诸族,皆不适宜赵国扩张。赵国若想向外扩张,东方的燕国、东南方向的齐国无疑是合适的目标。”
“我魏国不妨以支持赵国经略燕、齐两国,以此来换取赵国的支持。”
“从地图上来看,韩国东、北、西三个方向皆是我魏国疆土,只有南方与楚国相邻。韩国若想扩大的疆土,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楚国。”
“我魏国不妨以支持韩国攻伐楚国为条件,来换取韩国的支持。”
“另外莪魏国愿意用南方汝水以西的富裕之地,来换取韩国之前从秦国手中夺取的函谷关等地,这一件事相国也可以与韩侯多多商议。”
面对着魏罃这一番的殷殷嘱托,相国公孙颀脸上也是充满了肃然。
“臣,定不负君上所托。”
带着满脸的郑重,只听魏罃沉声感慨道:“有相国,寡人之幸,魏国之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