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神级军工系统 > 第113章 十拿九稳

第113章 十拿九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晨只好把自己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了解,给李伟科普了一番。最后,他总结道:“如果让倭国抢先注册了‘钕铁硼’的专利,以后咱们生产含有这成分的每件商品,都得乖乖掏腰包给他们付专利许可费。

更糟的是,咱们自己的技术路线会被他们卡死。按照国际惯例,这类专利的有效期长达二十年!”

接着,他转向郭教授:“郭老,我有个建议。我觉得你们学校应该适时在校内开展‘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鲁大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校,影响力巨大。

这里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由他们传播的理念,能影响一大批人,最终提升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

郭宜城沉思片刻:“你说得对,不仅学生要教育,很多老师对这事儿也懵懵懂懂,甚至完全不当回事。这教育应该覆盖全校师生,不只是咱们学校,全国高校都应该推广。”

苏晨皱眉:“郭老,您的想法我完全赞同,但我们几个人势单力薄,怕是推动不了这么大的事情。”

李伟哈哈一笑:“苏晨,这个你不用愁。咱们郭教授还有一个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苏晨一听,喜出望外,不顾车内空间狭窄,躬身向郭教授深深一鞠:“郭教授,郭代表,失敬失敬。这件事就拜托您了,办成此事,对当下有益,对未来有功,功德无量。”

郭教授连忙摆手:“苏晨,这事儿本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职责所在,它关乎我们辛勤科研成果的保护。

现在反倒是你这个临时的局外人操心,本就不应该。如果不是你提醒,我也没往这方面想。其实,我该谢谢你才对。”

苏晨也连忙摆手:“我就是个跑腿的,出出馊主意还行,真功夫不够。这事还得郭老您亲自上阵,当然是感谢您。”

郭宜城没被苏晨的奉承冲昏头脑,他摸着下巴沉吟道:“苏晨,你又提醒我了。这事儿我得推一把,但要说带头,我一个人的分量还不够。

让我想想,对了,有一个人,他在咱们华夏的材料学界,堪称‘泰山北斗’,他的影响力足够了。回头我联系他,如果那小老头愿意出山,这事十拿九稳!”

能让郭宜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如此推崇,称作“泰山北斗”的人,必定是学术界响当当的人物,为新华夏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宗师级大师。

会是谁呢?

苏晨脑海里念头飞转,一个个名字闪过,突然,他猛地想起一个人,脱口而出:“郭教授,您说的,莫非是师老?”

郭宜城闻言,有些惊讶地看向苏晨:“哦?看不出,你小小年纪,居然也知道那小老头的大名?他在我们业内威名赫赫,但由于从事的是基础研究,媒体很少大肆报道,你能知道他,不错,不错。”

苏晨一脸敬仰:“郭老,我好歹读了几年书,也算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知道师老的名号是应该的。”

师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杰出的金属学与材料科学巨擘,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领域的先驱,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领航者,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战略家,华夏科学院院士,华夏工程院创始人、副院长、院士。

在他94岁高龄离世后,留下了“华夏材料学之父”的传奇。

师老的名声,或许不如两弹元勋中的几位那样响亮,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然而,正是他奠定了华夏尖端装备的材料根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华夏的厚积薄发,龙腾东方。

但在苏晨的记忆中,这仅仅是师老科学征途中的一枚小勋章。

师老这一生,教书时培育出满园桃李,科研时硕果累累,写论文时著作等身。

没有他,华夏的许多尖端装备就失去了坚固的基石。

苏晨前世无缘得见此老,此刻听郭宜城提及,心中激动不已,他说道:“郭老,如果您能请动这位前辈出马,这事儿肯定成。不过我有个小小请求。”

“什么请求?”

“我想找个机会,去拜访一下老人家,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表达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这事儿容易,那小老头比我年轻十几岁,见了我还得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哥。你想见他,随时可以,我来安排。”

郭宜城说得轻松自在,苏晨一琢磨,也是,论辈分,师老比郭宜城低半辈,况且郭宜城在加州理工当过访问学者,是华夏磁学的开山鼻祖,学问地位都不逊色于师老。

听他说话的口气,两人还相当熟络,看来自己这次机会是稳了。

一旁的李伟不乐意了,嚷道:“郭老您太偏心了,我是您的学生,搞的也是材料,怎么这种好事您把我给忘了?不行不行,要是有机会,必须得带上我。”

郭宜城望着这位新收的、尚未正式入门的弟子,满脸慈祥,答应道:“放心吧,不会落下你,到时候肯定带你一起。”

车内笑声一片,郭宜城尤其高兴。选择材料研究这条路,注定要当一辈子的幕后英雄。

但他眼前的两位年轻人,一个是他得意门生,聪明伶俐,将来一定能继承他的衣钵,甚至青出于蓝;另一个则是眼光独到,不仅懂得材料研究的重要性,还通晓国际规则,更难得的是,口袋里还有大把的资金支持他—。

好吧,老爷子得承认,这最后一项才是真正的关键。

能在职业生涯和人生暮年遇到这两个年轻人,实在是天大的幸运,怎能不让他乐开花。

接着,郭教授切入正题,向苏晨详述实验的最新进展和遇到的难题。这一讲,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

李伟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针对疑惑之处与郭教授交流探讨,而苏晨却仿佛听天书——他前世专攻雷达、电子和信息系统,和磁性材料隔着十万八千里,能听懂才怪。

幸好,科学总有相通之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