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见杨彪,防曹操
这1行人抵达华阴城时,是次日上午巳时初,9点多钟。
杨大美女担心爱郎安危,于是其人与其人爱郎的亲兵1起,骑马护卫爱郎1夜。
颜良、徐盛2人则被赵旻留在了潼关。
战事虽1夜而定,但善后工作仍然极为繁重。
他们2人须率兵卒,协助潼关令、潼关尉等官吏处理善后事宜。
营地内埋葬焦尸的万人坑,必须经过生石灰…当然,还有辟邪镇鬼的朱砂妥善处理后,方可进行回填。
坏消息是,这块富含氧化汞的军营,今后是别想种菜了。
好消息则是,这里不易生虫、不易滋生细菌。
钟繇于昨日忙碌1整日后,已将各项指令、各种公文,遣使快马加鞭发给麾下僚属、华阴及许都方面。
被颜良遣1部兵卒送至弘农城的流民,必须及早安置下来。
马车很快便行至内城,并缓缓在杨府正门前停稳。
在车上休息整整1夜后,无精打采的赵旻满血复活。
已收到急报的杨彪、满宠2人,这次出门相迎。
前者不甚显老的脸上满是笑容,捋着花白胡须向赵旻颔首示意。
见自己爱女含情脉脉地凝视着赵旻,奸计得逞的老头儿心中更感得意。
后者则极为谦卑地深揖行礼。
当然了,见那美女刺客对自己主公芳心暗许,对赵旻心悦诚服的满宠,只觉头大如斗。
杨彪捋须笑道:“卫将军及子扬连日劳累,老夫略备粗茶,2位快快请进!”
:
老头儿复又对钟繇笑道:“元常1路辛苦,快快请进!”
3人当即作揖称谢。
杨老头儿这副作派…用前倨后恭来形容,毫不为过。
钟繇行礼后苦笑道:“文先兄,我主此番于潼关之所为,使弟大为触动。弟甚愧之!今后,弟必当为中兴汉室、平乱安民竭心尽力!”
杨彪连连颔首:“元常下此决心,老夫心甚慰之!吾道不孤也!”
言罢,其人微微侧身。
“诸位快快请进!”
众人随着优哉游哉的杨老头儿,向府内正堂行去。
正堂门口,1名装扮极朴素、气度却雍容的老妇人正端庄地立于堂前。
钟繇当先行礼:“嫂嫂!”
赵旻立即反应过来,忙不迭随之行礼:“小侄见过袁夫人!”
袁夫人带着1脸慈祥笑容,颔首还礼。
“元常,伯宁,子扬,你们且随杨公至书房叙旧,卫将军,阿月,你们陪老身片刻如何?”
赵旻当即笑着作揖:“既是长者有命,小侄焉敢不从?”
杨樱月只是盈盈1礼,并未开口。
杨彪呵呵1笑,挥袖道:“元常,伯宁,子扬,你们随老夫来!”
杨老头儿笑呵呵地引着3人走入书房。
4人分宾主坐定后,老头儿笑着向钟繇和刘晔2人拱拱手。
“元常,子扬,此番幸得2位相助!老夫代关中万民,谢过2位之高义!”
钟繇和刘晔忙不迭还礼,连连自谦。
身
杨彪摆摆手,正色问道:“此事如何善后?须知潼关内必有曹孟德之眼线,众目睽睽之下,此事如何遮掩?”
曹操的秘谍,必然夹杂于庶民之中。尽管潼关守卒均未参与营地之战,但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瞒得住那些职业间谍?
颜良和徐盛留守潼关,目的便是尽可能封住自己麾下兵卒之口,顺便试1试可否清洗1部分曹操秘谍。
钟繇笑道:“文先兄勿忧,而今大局已定,弟已将此战之详情报于文若。8贼将及其军司马之首级,业已妥善封存。
况且,颜将军在接回潼关庶民之后,已下令封锁关门,包括潼关上下官吏,任何人皆不得进出。”
后面这条军令,当然不可能将消息永久封锁,但只要封锁半月便足矣。
这毕竟是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东汉末年。
半月之后,鬼知道曹操的那些秘谍,还能否安然抵达战事如火如荼的官渡战场。
如此拖延1个多月,曹操就算得知真相,其人又如之奈何?
其人1定会尽力隐瞒此事,甚至借报信之人首级1用!
此事不难理解。
曹操难道要跟袁绍说:大哥,您麾下猛将颜良偷了小弟关中和弘农,咱俩停战如何?
这可能吗?
袁绍若得知此事后,不趁机鼓舞士气、奋起余勇,抄家伙灭他丫的才怪!
所以,如此伤士气之事,曹操就算憋出内伤,也要尽可能隐瞒。
杨彪何等智谋,其人略1思忖便失笑道:“如此,既可试探荀文若,又可震慑曹孟德,甚善!此乃子扬所谋?”
刘晔作揖苦笑:“文先公,此乃我主卫将军所谋也。”
杨彪捋须颔首:“由此1战便知,从文可于数月间创下如此基业,绝非侥幸焉!”
对此事,原汝南太守满宠最有发言权。
其人苦笑作揖道:“文先公,李文达(可怜的李通)1去广陵不复返,便连宠亦为张绣所擒,除我主,何人尚可有此等高明手段?”
杨彪开怀大笑。
“元常,伯宁,子扬,既如此,汉室当兴矣!”
诚然如此。
赵旻凭借如今占据之地,已足以与袁绍1较短长。赵旻只是苟到习惯成自然罢了。
钟繇长叹1声,面露惭色。
“文先兄,弟深愧焉!弟素以大汉忠臣自诩,却上不得保天子,下无力安庶民,终日蝇营狗苟,尸位素餐,愧对钟氏列祖列宗甚矣!”
杨彪叹了口气,执起其人之手,温言安慰道:“元常休要如此自责,老夫不亦如此乎?
值此乱世,若力挽狂澜之英雄不出,我辈自保尚嫌不足,对此危局又如之奈何?此乃时局使然,绝非你我之过也。”
这也正是杨彪、钟繇、荀彧等汉臣心中之苦闷、纠结之所在。
曹操本可以成为力挽狂澜、匡扶汉室的大英雄,然而,随着其人奉天子以令不臣,先后平定兖、司隶、豫、徐4州,其人野心便也膨胀起来。
衣带诏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