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黯然削魂赋,古文运动出上

第一百九十二章 黯然削魂赋,古文运动出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荀彧迫不及待地1手抓起1篇赋对比阅读起来。

这1刻,其人只恨自己少生了1双手和两只眼睛。

因为这两篇赋,不但书法极为飘逸,且黯然销魂之情,几乎跃然纸上。

其中1篇,正是开篇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别赋》;

而另1篇,则是更加黯然销魂的“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毋庸置疑,这两篇传世之不朽名篇,其原创者正是南朝历仕刘宋、南梁和南齐3国数朝的江淹。

距此3百年后,江郎才尽的那个江淹。

此赋1名《别赋》,1名《恨赋》。

赵旻昨夜,在杨美女红袖添香之下,将这两篇赋搬运了过来。

因这两篇赋,杨美女居然哭得梨花带雨,含着忧愤之情,着实与爱郎翻云覆雨1番…

赵旻今日卯时,是扶着腰勉强起的床。

谁让这两篇赋蕴含的感情太过丰富,以至于杨美女需要爱郎更多的爱意,来将其冲淡呢。

荀彧在反复读了数遍之后,同样泪流满面。

《恨赋》中的嵇康,此时当然还未出生。

所以赵旻将其人,换成了曾被曹操下狱迫害的杨彪…

所以,赵旻累到腰酸,那纯属自找!

荀彧在擦了数遍眼泪后,终于意犹未尽地放下这两篇赋。

其人高呼道:“来人!取4宝!某要为此传世佳作作批注!”

荀彧是印刷工坊的大股东,而印刷工坊的坊主,同样姓荀。

是以,荀彧话音甫落,便有匠人为其人送来文房4宝。

荀彧提起笔,正欲伏案疾书时,便听外面传来1阵急促的马蹄声。

马蹄声行至工坊大门处时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希聿聿”的马嘶。

旋即,荀彧族亲荀坊主爽朗的笑声传来。

“哈哈,卫将军!某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荀彧正欲起身,便听赵旻的声音响起。

“荀坊主,文若叔父亦在此?”

荀彧当即开口:“阿旻,进来说话!”

几乎1眨眼间,赵旻便轻巧至极地蹿进这间校勘室中,看来其人腰力恢复得相当不错。

年轻是真好啊!

赵旻行礼后抬起头,却见这间约5丈见方(1百5十平米左右)、摆放着十组校勘台的大校勘室中,荀彧正端坐在其中1张校勘台旁,手中犹提着1杆毛笔。

所谓校勘,在学术界指的是针对不同版本的简册、书卷、手稿等书籍,以甄别出其中最准确、最符合原著作的版本。

在印刷工坊,校勘室当然同样需要承担如此职能,但校勘室做的更多的,还是以校对手稿中的错别字为主。

好吧,古代的通假字中,错别字占比虽然极小,但也决不可否认,这些错别字还真就是这么来的。

前有1把大火烧了咸阳的项羽;后有因儒生坚持“分封制”,1怒而焚儒家诗书的秦始皇…

儒学典籍能保持大体完整地传承下来,实属不易。

言归正传。

赵旻1见到荀彧摆出的架势,便猜出其人想要做什么。

赵旻遂笑着抱拳。

“大人勿急,旻作此骈骊华美之2赋,实为推广古文运动也。”

见荀彧露出“你在逗我”的萌萌哒表情,赵旻忍俊不禁。

“大人有所不知,据旻所知,眼下文章,已颇有追求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却渐失文以载道之趋势也。

故而,旻欲以此2赋,推广古文运动也。”

诸君勿疑,《洛神赋》便是此类文章代表,江淹这饱含深情的2赋亦然。

当然,陈思王、本书中赵旻爱徒之1的曹植绝非华而不实,《洛神赋》之思想深刻程度、高度堪比《离骚》。

《别赋》、《恨赋》虽同样是此文风,但其中之情仿佛跃然纸上。

但《洛神赋》及江淹2赋仅以文风而论,诚然如此。

万幸赵旻这个苟哥还剩下些节操,其人未搬运其人爱徒的名篇。

8百年后,在北宋初期,杨亿和刘筠编出《西昆酬唱集》,1度曾将此极度华而不实之文风推上巅峰。

这种文风,叫做西昆体。

欧阳修在忍无可忍之下,与同辈的老苏苏洵,矮1辈儿的大小苏,及王荆公、曾巩等人,共同推动了“古文运动”。

唐宋8大家之首的晚唐韩文公,其人“文起8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之美誉,便出自大苏苏东坡之口。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搬运来如此华丽的2赋,为何却说其人要推广“古文运动”?

荀彧正欲开口质疑,便听苟哥出言相询。

“大人,正所谓文以载道,此2赋虽华丽至极,然感人至深,如此,可算文以载道否?”

荀彧不假思索:“当然!此2赋极富感染力,读来确使某黯然销魂也。”

赵旻颔首后又问:“大人,设若无病呻吟,是否算文以载道?”

见荀彧想暴起打人,赵旻连忙道:“大人勿急,若公文皆以骈骊文句书写,又当如何?”

还能如何?

读起来心累!

对此文,荀彧只想批仨字儿:

说人话!

见荀彧露出生无可恋之色,赵旻也决定说人话。

相信赵旻,这个苟哥绝对不是怕挨揍!

“大人,旻之意为,若世人做不到似此2赋般饱含深情,何不书以质朴之文?”

言罢,赵旻提起荀彧放下之笔,饱蘸墨汁,模仿赵子昂之笔法,洋洋洒洒搬运来韩文公的《原毁》。

韩文公之文笔,足以秒杀当世所有大儒。

江郎虽好,又怎能与韩愈这文起8代之衰的1代文宗相比?

何况,《原毁》1文的成文背景,又与如今清谈之风大盛的时代背景何其相似?

月旦评,不就是清谈之风盛行的时代产物?

《原毁》中借舜帝、周公“责己”、“待人”之法,来阐述解决时弊之道,不也正好可解决眼下士族郡望垄断官位的现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