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炎夏气清爽 ,武都逢氐王上
蜀郡便1日十惊。
此时的益州形势,对赵旻更加有利。
因为刘璋目前仅剩蜀郡1郡之地,3蜀中的广汉、犍为皆在赵韪手中。
总而言之,赵旻只需逼降张鲁,汉中郡、3巴、3蜀便唾手可得。
之后,赵旻便可与赵韪坐下来,慢慢商谈如何分赃。
而益州1旦为赵旻所夺,位于益州下游的刘表、孙策,便都将坐立不安。
在西晋初期,王濬便是率楼船队,自益州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抵孙吴国都建业城下。
正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1日还嘛。
那么,益州和江东之间的荆州,还用得着考虑吗?
刘表治所襄阳与孙吴国都建业类似,同样毗邻长江。
正因为刘表已预料到这1切,所以其人才会请刘备赶赴荆州,协助刘表驻守荆州南部。
当然了,因为此时袁绍尚在,赵旻不可能双线作战,使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
但无论如何,只要赵旻攻下益州,便占据了战略制高点。
荆州、江东,乃至交趾,都将在赵旻的阴影笼罩之下瑟瑟发抖。
想通这1切后,卫府众人皆松了1口气。
赵旻向众人抱拳:“此番南线作战,便有劳诸公商议良计。”
南线作战大体战略既已定下,赵旻便不再过问细节问题。
他又不是事必躬亲的诸葛孔明。
赵旻此番亲征,主要目的不是定益州,他也不准备亲自带兵打仗。
赵旻此来,1是见1见赵韪,与其人分赃;2是在收回凉州后,在第1线调研、指导工坊,并亲自趟1趟河西走廊。
既然南线有幕僚商议,赵旻便继续在大散关做民调…正好陪小老婆逛逛街。
于是乎,能说1口地道西府话的赵旻,便率亲卫与孙尚香在关城内闲逛、兼做民调及市调。
这1日逛下来,赵旻与孙尚香的收获都不少。
【作者题外话】:演义之中,那个1肚子坏水的李儒,其原型就是贾诩。
纵览《3国志》,云某未发现李儒此人的记载。
只有《后汉书》中提了那么1两句。
按照演义中李儒的身份地位,其人绝无可能无传,所以,真相只有1个:
所谓李儒,其实就是贾诩。
董卓老贼之所以废立天子、矫情忍性、拔擢群贤…
显而易见,都是贾诩献计。
老贼横死后,李郭2人的背后,同样是贾诩献计献策。
李郭两个粗鄙武夫,连大汉官制都1知半解的主儿,怎么可能效仿秦国张仪,玩连横这么高端的策略?
所以,这2人的计策,皆出自于贾诩。
弑君高贵乡公的贾充、其女1代妖后贾南风…
这可不就是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
曹家这哥几个的故事,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总之,他们哥几个的字…无1不是莫大讽刺。
曹老板历史上没在建安6年(201)夺益州,委实是1大败笔!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兴平2年(195)臧洪东郡之乱,名为“报故主张超之仇”,实际是出于“关中诸将的策反”。
臧洪是广陵豪强,被太守张超举为功曹(高级郡吏、典人事)。
以两汉“侍奉举主以父礼”的传统看,张超既然是臧洪举主,便相当于臧洪的“恩师”。
中平末,(洪)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后汉书臧洪传》
功曹,前文提过,是实际上的太守。
这也是兖州之乱时(194-195)臧洪身在袁绍麾下,却倒向张氏兄弟(即叛军)的原因所在。
其本质是“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
然而张超之死,并未直接导致臧洪叛变。
其变节的真正原因,来自关中政府(李傕、郭汜)的策反。
此事有3条佐证。
其1是臧洪在给陈琳的信中提到“受任之初,以为共尊王室,不料天子不悦”。
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魏书7臧洪传》
这句话是影射袁绍、韩馥(包括曹操)等人“谋废献帝、自立刘虞”的丑事。
然而臧洪在关东军拥立刘虞之始(190),还曾受张超之命,拜见刘虞。
只因河北混战(公孙瓒与绍)而使命不达。
(张)超遣(臧)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2州交兵,使命不达。--《魏书7臧洪传》
可见臧洪最初对拥立刘虞(等同于谋废献帝)是“不予反对”、甚至还参与其中的。
因此,臧洪叛变时(195)提到的“共尊王室”便显得尤其怪异。
合理的解释,是臧洪此时已被策反,倒向关中刘协。
且臧洪的“青州刺史”与“东郡太守”皆袁绍授予。然而洪叛乱时却1反常态,大骂“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亦可见其政治立场已经产生严重变化。
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谓曰:“袁氏无道,所图不轨。”--《魏书7臧洪传》
其2是臧洪提到的,“黑山张燕已受王命”。
加飞燕之属(即张燕)悉以受王命矣。--《魏书7臧洪传》
黑山张燕“受王命”,影射关中政府对关东地区的“策反活动”。
即关中朝廷先后派遣壶寿担任“冀州刺史”制衡袁绍;
派遣金尚担任“兖州刺史”制衡曹操;
提拔刘表为“荆州牧”(原系刺史)制衡袁术的故事。
冀州刺史壶寿,此时恰恰托庇于张燕军中。
邺城之乱后,其人被袁绍所杀。
(绍)讨于毒,围攻5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英雄记》
黑山张燕,与黑山杨凤,均是灵帝朝被招安的山贼头子。
张燕授“平难中郎将”,杨凤授“黑山校尉”。
因此黑山军具备“被再度招安”的历史基础。
(张)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