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成都片刻破,益州刀兵歇2
赵旻令其人整备攻城器械,使其人误以为,赵旻最终还是要攻城。
张鲁等降臣虽已揣摩出赵旻目的…
但他们谁敢说破?
于是乎,这1日,雒城便在平静之中度过。
是夜,赵旻愉快地与香妹子在榻上进行了数番苦战…
香妹子的爱火,已经足足憋了好几天,这1释放出来…
饶是赵旻腰力非凡,也有些吃不消。
而成都城内的益州牧衙署,则注定了是个不眠之夜。
翌日卯时,赵旻强忍着腰酸背痛、满身抓痕、昏昏欲睡之苦,强打起精神,在张鲁等降臣带路下,率军赶赴成都城。
而此时,成都城益州牧衙署内,争论1夜的刘璋,以及东州、益州两集团,犹在争吵不休…
虽然因颜良和夏侯渊正在武都郡大杀4方,卫府精骑行军速度下降不少…
但以苟哥的率军速度,未至午时,高大巍峨的巴蜀第1大城,成都城便遥遥在望。
赵旻前世时,曾多次护卫大领导来成都,其人对成都的印象,是终日雾蒙蒙、晴天极少。
然而,这两日,雒城、成都1带,不但天气晴好,且因有风之故,颇有几分凉爽之感。
此时此地的锦官城巍峨城墙,沐浴在夏日灿烂阳光下,仿佛发着光1般。
成都地处4川盆地,周边皆1马平川之坦途,其西侧群山环绕,东侧渔歌阵阵,宛若世外桃源。
因昨夜战斗激烈而有些昏昏欲睡的苟哥,此刻精神陡然1振。
其人心道:如此美景,焉可为刀兵所毁?老子定要兵不血刃拿下此地!
远处的平民们,在看到声势如此惊人的骑兵后,早已慌乱不已。
在1阵喧嚣中,原本在城外忙碌的平民,慌不择路地向城内逃窜。
于是乎,赵旻高扬起手,原本疾驰的卫府精骑,在数息之间便静止不动。
尽管早已习惯了卫府精骑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作风,但身处军阵中的张鲁等降臣,仍不免暗赞卫府军威雄武。
随着赵旻换上另1匹空马,卫府精骑们也在数息之间,完成换马的战术动作。
于禁抱拳道:“主公,此处道路开阔,某等是否继续前行至城下?”
【作者题外话】:正如贾诩是演义中的李儒原型1般,阎圃便是演义中张鲁谋士杨松的原型。
而暗耻3国志,给阎圃的智力、政治两维都在8十上下,在3国志游戏世界,这是2流谋士中的顶尖水平。
在暗耻3国志中,双9十的谋士屈指可数,双8十5的谋士,纵观全游戏世界,也不过34十人。
暗耻3国志虽被众人鄙视,但其统计数据的科学严谨,确实可圈可点…虽然暗耻黑于禁黑得狠了点儿。
综上,阎圃的能力可想而知。
曹彰曹植这俩尚未束发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就是打酱油的。
他俩戏份不会太多,所以云某没必要每次都提。
成都的天气…
蜀犬吠日了解1下。
苟哥确实有意在成都开课授业,因为此事1举多得。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自入川前后开始,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双方已经隐隐疏离。
虽然君臣2人在表面上维持了相互尊敬的态度,实际背后却暗潮汹涌、忌惮提防。
我们从刘帮主对留镇荆州的人员安排,以及其背后逻辑着手进行分析。
刘备入川之后,荆州的留守人选是极具分析价值的案例。
从能力角度看,“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的诸葛亮明显比“骄于士大夫”的关羽更加适合留守工作…
然而,最终却是关羽留守,而诸葛入川。
诸葛亮诚1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傅子》
羽善待卒5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蜀书张飞传》
诸葛亮未能留镇荆州明显是遗憾且令人费解的事情。
想要认识这1问题的深层逻辑,必须着眼于荆州彼时的实际情况。
荆州彼时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就是它的归属权始终在孙、刘双方摇摆。
尤其是刘备控制的南郡(郡治为襄阳),是从孙权手中借来的。
而南郡控制着北进中原与西入川蜀的水6要道,战略价值奇高。
因此孙权不可能甘心放弃这块肥肉。
(刘)备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惟(鲁)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吴书鲁肃传》
从记载看,孙权曾多次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讨还荆州,结果均遭到刘备的无情拒绝。
孙权也曾尝试诉诸武力夺回荆州,因此双方在建安2十年(215)、2十4年(219)、章武元年(221)先后3次兵戎相见。
不难看出,刘备打从1开始就没打算归还荆州。
换言之,留守荆州的将领必须是刘备集团中的强硬派。
所以,以“骁锐”著称且轻视孙权的关羽,是最符合刘备需要的人选。
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魏书温恢传》
(关羽)乃骂曰:“狢子(指孙权)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典略》
相较而言,诸葛亮对待孙吴方面的态度则比关羽要温和得多。
“北拒东和”1贯是诸葛亮的既定方针,此1节无需赘言;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在后主刘禅时代,诸葛亮还1力主导了“赞述东西”的外交事务。
诸葛亮与兄瑾书曰:“孝起(指陈震)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欢乐和合,有可贵者。”--《蜀书陈震传》
所谓的“赞述东西”,即后主建兴7年(229)孙权称帝,蜀汉群臣激愤,提议吴蜀断交。
然而,诸葛亮却表示为了同盟大业,不妨暂时承认孙权的帝号。
他甚至还派遣陈震赴东吴向孙权贺喜。
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权僭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