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下问不为辱,文心雕龙出中
评述自先秦至此时之文论之作,旻欲取名为《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确实是我国第1部文学理论著作。
据说,此书是刘勰借鉴孝子丕的《典论》,并详读先秦至南朝诸多诗赋、文章后而最终成书。
总之,《文心雕龙》哪怕是在后世,都是1部影响力极为深远的文论巨著。
赵旻将其提前2百多年搬运过来,对这时代的文风、乃至压制玄学清谈之歪风,将有极大作用。
尽管赵旻又1次未支付版权费。
赵旻大致讲解1番此书之内容后,方才呵斥儿子的董和,便迫不及待道。
“主公明日便可开课讲解,某等今日便召集3蜀士人至成都!有主公如此巨著,益州何愁不安?而天下何愁不定乎?”
这便是秩序虽然崩坏,但文化氛围仍极高的汉末。
法正、孟达等人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孟达作揖道:“主公若讲此巨著,或许如秦子敕等隐士亦将出仕也!”
费观动容道:“刘璋、王文表(王商)前番曾多次请其人出仕,皆为其人婉拒,子敬竟有如此把握?”
孟达笑着作揖:“宾伯先生,非达有把握,实乃达对主公之巨著有信心也。”
赵旻故作不知:“敢问秦子敕何人?”
董和作揖道:“主公,秦宓秦子敕,乃广汉绵竹人也,此君学识之博,犹胜王文表也。王文表数次征召其人,其人皆不愿出仕。”
费观笑道:“主公勿忧,某随后便请其人前来,其人只要至此,或将为主公所用也。其人之才学,绝不在陈孔璋之下也。”
陈孔璋便是建安7子之1、现为袁绍御用文人的陈琳。
吴懿是个急性子。
其人当即起身抱拳。
“事不宜迟,某这便去见3郎君,请其人为主公造势!”
【作者题外话】:诸君勿疑…
因今晚有酒局之故。云某本章上传慢了。
诸君放心,云某存稿已有近3十章…
然则…
云某的行文习惯诸君想必已了解…
作者的话,占据了云某全章的近1半时间和精力。
云某此刻写作者的话之时,犹有些晕晕乎乎…
近8两老白汾加3瓶青岛12度发苦的原麦汁啤酒…确实有点儿多。
赵旻实则是在演戏,他根本就没把赵韪放在心上。
此时的法正,平心而论、客观而言,确实比成长在温室中的诸葛亮要强。
其实不用东州人说,苟哥也会重用3蜀士人。
苟哥还是缺人才。
秦宓(i4声)的辩论,在演义中极为出彩。
咱们简短截说,继续聊孟达。
咱们来看看,孟达在蜀国的“旧日人脉”。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刘晔、费诗等人,对孟达均有清晰认识,即所谓“恃才好术、终必为乱”。
孟达作为“屡易主君”的叛臣,其“狡兔3窟”的手段相当娴熟。
达叛离上庸(220),作书于刘备,自卑自污,以此求免,最终保全了“在成都为质”的家小。
伏想殿下(即刘备)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
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
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也。--《孟子度与刘备书》
达子孟兴,在蜀国还1路做到了“议督军”,活到了邓艾破蜀(263)之时。
达子(孟)兴为议督军,是岁徙还扶风。--《魏略》
至于《孟达与刘封书》,更是脍炙人口,龙翔凤舞,堪称“人性分析”的典范。
孟达仕宦曹魏时,在蜀国亦有所关通,主要往来对象即李严与诸葛亮。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与孟达、法正(司隶扶风)均属东州系统,同气相闻。
孟达、法正是好友;
李严则是法正死后、被刘备擢拔的“新任东州代表”,故与孟达常有书信,言语间颇为亲昵。
考虑到李严“腹藏鳞甲、不可狎近”,孟达与李严的私交应该相当好。
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蜀书十李严传》
诸葛亮对孟达的态度相对复杂。
1方面,其人痛恨孟达的反复无常;
另1方面,其人又不得不利用孟达在东3郡的特殊地位,来筹备北伐大计。
故亮1面与孟达书信交通,同时对费诗等人骂辱孟达亦“不置可否”。
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蜀书十1费诗传》
诸葛亮的潜台词是:
我就笑笑不说话。
因费诗的底线,明显比孟达还要低1档。
彼时屡有传言,称孟达滞留蜀中的家属,已经遭到诸葛亮处决。
达皆不置信,最终证实确系谣言。
可见孟达对自己在蜀中的人脉,亦颇为自信。
达与严、亮另有玉玦、鸡舌香等礼物往来,可谓在魏蜀2国间游刃有余。
太和元年,诸葛亮从成都到汉中,(孟)达又欲应亮。遗亮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战略》
黄初年间(220-226)桓阶、夏侯尚、曹丕的先后离世,是促使孟达回归蜀汉的主要诱因。
但诸葛亮对孟达并不信任,故在司马懿轻兵奔袭时,食言自肥,坐视孟达覆灭。
甚至有学者认为,诸葛亮诱降孟达,本就是借曹魏之手除掉孟达,同时借除掉孟达的契机来削弱李严的“阴谋”。
注意:此事详见田余庆《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文多不载。
这种观点阴谋色彩略强,可暂搁置不论。
但诸葛亮“前恭后倨、坐视夷灭”却是史实。
《费诗传》称“亮以为达无诚款之心”,此语甚为迷惑。
彼时孟达全家质押在成都,其身边已无任子可遣。
纵使达在魏国另立家室,恐怕子嗣亦应质押洛阳。不知所谓“诚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