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七十一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5

第七十一章 大漠遇胡哨,姑臧收马超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韩公谬矣!”

荀彧冷笑不止。

“韩公可知,昔年孝灵皇帝因南宫失火焚毁殿宇,故每亩田加赋1钱,由此引得天下大乱乎?此何故?请韩公教我!”

荀彧说的是中平2年(西历185年)时,亦即黄巾之乱平定翌年,南宫云台失火之事。

彼时,天杀的汉灵帝欲重修殿宇,却不愿花自己卖官鬻爵、“辛辛苦苦”挣来的钱。

十常侍们当然也不愿花自己贪污受贿、“辛辛苦苦”攒下的5铢钱。

这些天杀的宦官们冥思苦想后,给天杀的刘宏支了个招。

“陛下,今天下田亩众多,陛下每亩田加赋1钱,何愁修殿?”

于是乎…

天下大乱!

东汉犹如风中残烛1般摇摇欲坠,不到4年,便名存实亡。

原因很简单!

每亩地加征1钱,看似不多,然则…

别忘了,彼时士族豪强,瞒报田亩、兼并土地,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县中望族手中囤积着逾8成良田却不交税!

所以…

这每亩1钱的加税,便加到了小地主、甚至是无地的客身上!

何况…

天杀的宦官们、天杀的买官的两千石们、天杀的县令县吏们还要层层加码!

于是,小地主破产,依附于士族豪强的各种客们,即便卖妻鬻子仍难以凑齐税额,因而陷入绝望…

所以,既然今上无道,老子难以苟活,不如反特么的!

天下遂大乱!

彼时,白波谷黄巾贼、黑山黄巾贼、泰山黄巾贼、兖州黄巾贼、汝颖黄巾贼、青徐黄巾贼、长沙郡区星之乱等等…

林林总总、斑点散布、祸乱天下,直至今日(建安6年)其残党犹存。

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摘自曹丕《典论之自叙》。

究其根源,天杀的刘宏固然要负最主要责任,但无论如何,那些瞒报田亩、4无忌惮兼并土地的士族豪强,都难逃其责。

荀彧虽身为士族1员,却也对此深恶痛绝。

韩赦既然胆敢睁着眼说瞎话,荀彧便不介意恶心恶心这个糟老头子。

韩赦果然涨红了老脸,讷讷不能言。

见气氛颇僵,杜畿干笑着打圆场。

“令君,某实是欲言,因新粟亩产约十8斛,是以而今河南郡诸望族,已对新政极为拥护,下1步便可推行两税法。”

所谓两税法,即只按照屯田税率征收夏秋两税,其余杂税1律取缔。

因此,赵旻才要大力推行1年两熟…好算账嘛!

赵旻效仿的是北宋仁宗朝的税制,即针对地主及农民,只征两税而取缔其余1切税。

值得1提的是:宋仁宗赵祯,同样重视商贾和外贸,北宋的商税及榷税收入,几乎冠绝封建时代。

而赵旻不需要征收商税和榷税,因为他只需要供货赚差价即可。

汉末可不是北宋,这时代哪里有北宋时期的那种市民?

荀彧不再揪着韩赦不放,其人闻言微微颔首。

“伯侯,河南郡在5月中收割之冬小麦,均产几何?”

杜畿作揖。

“回令君,均产2十3斛。然因耕种冬小麦者,皆为去岁安置之流民,故不在新政之实施范围内。”

2十3斛即6百3十市斤,放在后世是歉收…

小麦的平均亩产,在赵旻未来之前,大概是7斛,也就是后世2百斤上下。

这是因为汉末的耕种技术实在太落后了。

但解决流民问题,不1定能解决现有问题。

换言之,冬小麦收成即便再好,也只是使流民安居乐业、解决温饱而已,却解决不了社会主要矛盾。

要知道,汉末的社会主体、协助统治者稳固统治的群体是士族。

这是全民文盲、士族垄断知识的中古时期汉末,不是近古甚至近代时的明清。

汉末之所以大乱,导火索是农民起义,最终成势、并割据1方者,却是地主阶级。

注意:汉末不但没有自耕农,且小地主也因天杀的刘宏倒行逆施而破产,最终不得不依附于士族豪强。

不然…李典、糜竺、陈登那些数量庞大的客及部曲,又从何而来?

荀彧通过杜畿的汇报,心中已对其人有了大概的认识。

这是1名能吏。

于是荀彧语气中略带上几分审视。

“是故,伯侯以为,河南郡诸望族,因粟亩产大增而不反对两税?”

杜畿颔首后作揖。

“诚然如此,令君。盖因诸望族耕种所得,远高于往日,如此则其仓廪必实,仓廪实而知礼节也。”

由此可见,不止颖川、河南2郡,今年推行新政之地,应皆已大幅、甚至是超出所有人认知地增产。

如此1来,谁还有怨言?

所以杜畿的逻辑完全没有问题。

于是荀彧抚须颔首。

钟繇突然道:“伯侯,你可曾婚配?”

钟繇此言1出,众人皆愕然。

杜畿同样错愕不已。

“回使君,某尚未婚配。”

钟繇抚须而笑:“今河西4郡及2关,皆乏人镇守,伯侯可愿赴任?”

众皆恍然,惟杜畿仍愕然。

“使君,今河西4郡及2关已重归我皇汉乎?”

4郡2关,指的是武威、张掖、酒泉及敦煌4郡,玉门关、阳关2关。

钟繇笑着颔首。

“正是!卫将军尚欲重设西域都护府也。如何?伯侯可愿往?”

杜畿对此不假思索。

“回钟使君,国既欲用某效力,某必责无旁贷也!然则…钟使君,某欲举荐1高士,随某同赴河西4郡。”

包括杨彪、赵大娘和袁夫人在内,众人都笑了起来。

钟繇正愁无人可用,闻言欣然颔首。

“伯侯但说无妨。”

杜畿作揖道:“此君乃右扶风苏文师也,长某3岁,亦为孝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