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丹阳拜孙策,谯县祭曹魂1
3县之大江沿岸探查。
及至9江郡历阳之后,我与斥候会合方知,大江南岸之芜湖段隐见营寨。其时我殚精竭虑之后,方才想通玄德叔父全盘之所谋。
是故,在历阳县我便遣汉升、仲业2位将军携我书信赶赴9江郡治寿春,请子虞、文向2人出兵相助,最终侥幸破解玄德叔父之计。”
赵旻这是谦虚之言,其实早在襄阳城之时,赵旻便已猜到刘备1定在庐江、丹阳交界处的芜湖、春谷2县之1。
是以,赵旻实则只派斥候探查了这两个县。
言罢,赵旻起身向刘备深施1礼。
“玄德叔父,伯符兄长乃旻平生知己,其弟既遇险,旻便断无袖手旁观之理,此番旻得罪之处,尚请玄德叔父海涵。”
原不原谅赵旻,那是刘备之事,赵旻无法左右;
但向不向刘备道歉,是赵旻能做主之事。
刘备笑容丝毫未变,当即扶起赵旻,顺势轻轻拍了拍赵旻的手。
“阿旻不必如此,你我公归公、私还私,阿旻可将云长、文长1路送回,叔父已感激不尽矣。”
赵旻趁机道。
“叔父大人不妨再考虑12,旻可为叔父,向天子讨封王爵,叔父可择涿郡为封地。”
刘备是刘氏宗室,从理论上讲,其人是可以封为国王的。
注意:两汉的王国与郡同级,相当于后世的省。
而且涿郡是刘备老家,刘备若封为涿王,无论如何也算是衣锦还乡、足以光宗耀祖。
然而…
刘备却微微1笑,摇了摇头。
“阿旻想当然耳!”
【作者题外话】:诸葛亮所献之计,后文会有提及。
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势交者,势败则倾。
赤壁之战(208)是汉末分水岭,奠定了3国的鼎足之势。
孙刘两家联手之威,让曹操悔恨不已。
然而…
孙刘两家貌合神离,只是以利相交罢了!
赤壁之战虽然同心抗曹,孙刘联盟却各怀鬼胎。
刘备势弱,自然需要自抬身价、谋求外援;江东势强,却面临着自身的困境——即淮泗人与江东人的矛盾,以及淮泗人的内部冲突。
虽然鲁肃对刘备大献殷勤,还自诩“我(诸葛)子瑜友也”,但从他出使之前的心迹表露,便可以看出孙刘联盟的脆弱可笑。
时诸葛亮与(刘)备相随,(鲁)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吴书鲁肃传》
鲁肃出发前,曾对孙权说“刘表2子不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即指刘备党附刘琦,蔡瑁党附刘琮。
今(刘)表新亡,2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吴书鲁肃传》
对此情况,鲁肃的建议是“观时待变,相机而动”。
若(刘)备与彼(刘琦)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吴书鲁肃传》
在鲁肃看来,如果刘备与刘琦不够融洽,那便“图之”,即率兵进讨。
可见在曹兵压境的绝境下(208),孙权依然没有放弃对江夏的争夺,甚至曾打算将刘备也1并剿灭。
如果注意到,这段对话发生在鲁肃出使前夕,那么后来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术,分量几何,也便不言而喻。
客观评价,诸葛亮能平安从东吴返回,殊为不易。
至于其人本传中的溢美之词,恐怕主要是“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的立场倾向。
所以,罗先生的“舌战群儒”,不过是为了凸显、渲染演义第2男主诸葛亮的风采罢了。
诸葛亮对江东之行的凶险,可谓记忆犹新;
刘备后来亲自前往江东时,便遭到诸葛亮的极力劝阻。
刘备返回后,亦对左右慨叹“孙权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可见孙刘联盟,纯系时势所迫而已。
(刘)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乐资《山阳公载记》
说到孙刘湘水之盟,便不能不提到曹操讨伐汉中。
建安2十年(215)曹操征伐汉中,张鲁战败出降。
彼时(215)的刘备不在川中,而在荆州,正准备与孙权鏖战。
因为张鲁突然倒台,刘备不得不忍痛割让长沙、桂阳、江夏3郡,与孙权讲和,回援蜀中。
这便是湘水之盟的前因后果。
对孙权而言,得到荆南3郡之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刘备放弃桂阳(接壤交州苍梧),也彻底宣告退出对交州地区的争夺。
有鉴于此,孙权在与刘备讲和之后,立即发动了合肥之战。
呵呵,历史是不是很有趣?
曹操只是攻汉中而已,却牵1发而动全身,引起了建安2十年的风起云涌。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