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3
逾期问斩!诸公及有司悉知!”
在赵旻的娇妻美妾们看来,正是因为她们的努力劝说,才使伏寿劝刘协将十2年工期,改成了2十年。
这是属于她们的伟大胜利。
尽管赵旻心中偷笑不已,却还是1再向自己的娇妻美妾们表达了发自肺腑的谢意。
3日后的卯时,大军准时开拔。
但明显不同于正常的军队出征…
正常出征,骑兵的德胜钩上,挂的是长矛、长戟等兵刃,马鞍两侧装的是甲胄、短兵刃、弓箭等军械。
但赵旻所率领的3万骑兵,德胜钩上挂的是卫府工坊精制的铁锹、铁镐,马鞍两侧装的则是厚布手套、铁锤、斧凿、刮板、3角铲、泥斗等工具。
而且,这3万骑兵虽然戴胄,但穿的都是粗布衣。
这身装扮,显得颇有些不伦不类…
外人显然不知,赵旻这是将胄…也就是兜鍪当做安全帽来使用。
在蒙蒙晨曦、薄薄晨雾之中,隆隆蹄声之下,3万扮相不伦不类的大军在赵旻、钟繇及钟敏率领下,1人双马、浩浩荡荡地向关中疾驰而去。
相比于步兵,骑兵最大的优势可不仅仅只是速度快。
骑兵的另外1项优势,是不需要运载粮草辎重的马车随行,更不需要兵卒将甲胄、兵器统1放在马车上。
在古代,步兵骤然临敌之所以会惨败,其根源正在于此:
1方有备而来、装备齐整,而另1方赤手空拳、毫无防护,尚未交战,胜负便已定。
也就是说,无论机动性,还是临敌应变能力,骑兵都远超步兵。
那么…骑兵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
马太贵!
但这个问题,在卫府根本不存在。
汉末3大产马区是幽州(东北及河北)、并州(山西及河套地区)及凉州(青、甘、宁、内蒙西及西域)。
卫府虽然未统治幽州、并州,但卫府有凉州和西域。
卫府如今的中军,除臧霸、陈登这两人的近5万部曲之外,已经全部升级为骑兵。
由是故,赵旻率领的3万骑兵…同时也是工程兵,仅用了4日,便抵达了白公渠起始点所在的泾水流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骁骑将军这1职务的相关记载较少,只被《宋书》描述为“领营、功高者居之”。
从史源角度推断,它有可能源自曹操的故职“骁骑校尉”。
(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魏书武帝纪》
汉魏时代,将领晋升之后,新的职官也往往保留着旧的前缀。
比如皇甫嵩从“左中郎将”晋升为“左车骑将军”(见《皇甫嵩传》)、朱儁从“右中郎将”迁“右车骑将军”(见《朱儁传》)、诸葛亮从“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见《诸葛亮传》)、刘封从“副军中郎将“晋升为”副军将军”(见《刘封传》),皆属此类。
既然骁骑将军“领营”,那他应该与中领军类似,主要由曹氏子弟担任。
建安年间出任过骁骑将军者,有曹仁、曹彰,明帝时又有秦朗(曹操养子)。从可见史料推断,它基本属于曹氏禁脔,但地位低于领军与护军。
至于游击将军,虽被《晋书》归入曹魏中军系统,但相关记载甚少。
出任过游击将军者,有5子良将中的乐进、卞太后之侄卞兰、陈群之子陈泰,不过在他们的履历中,基本找不到执掌禁军的线索。
有鉴于此,《宋书》未将其归入魏世中军之列。学者黄惠贤在《曹魏中军溯源》1文中也将游击将军排除在外,略而不谈。
按照《宋书》的描述,曹魏的中护军是不领营(掌兵)的,只负责“主武官选举”,看起来就是1个人事职位。
但中护军的权力在齐王曹芳之世出现了变化。
正始初年的中护军由曹爽表弟夏侯玄担任,正始5年(244)曹爽与夏侯玄发动骆谷之役,夏侯玄离开洛阳奔赴长安,中护军1职转由夏侯玄妹夫司马师担任。
(夏侯)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魏略》
翌年,即正始6年(245),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曹羲”。这是1处关键线索。
6年秋8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曹)羲。--《晋书宣帝纪》
曹爽毁营、改其编制归属,说明在正始6年时(245),中垒、中坚2营是隶属中护军(即司马师)的。因此才需要将之拆分整编,使之重新隶属于中领军(即曹羲,曹爽之弟)麾下。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