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辽东操作秀,河北破暗流5
下之首肯也!公可含笑9泉矣!”
袁氏1众家人,以及吊丧之宾客,齐皆拜倒顿首。
“公可含笑9泉矣!”
1番祝祷、跪拜之后,袁氏家人继续迎吊丧之宾客,而淳于琼、逄纪等等6人,又1次进了书房密议。
这次依然是淳于琼首先开口。
“诸君以为,陛下所赐封某等之官职如何?”
天子之圣旨……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伏寿依照赵旻的意思所下之圣旨中,封审配为9卿之1的卫尉,淳于琼为位比9卿的城门校尉(相当于满清9门提督);
沮授、逄纪、许攸3人,则分别被封为尚书令、尚书仆射下属的尚书左、右丞。
这些官职,无1不是显贵之职。
城门校尉、执金吾、北军中候互相牵制,皆管辖京城之城卫军。
尚书左、右丞,相当于尚书台这1中枢机构中尚书令、尚书仆射两大巨头的副手。
尚书令在魏晋南北朝,相当于宰相,尚书仆射则是副相。
在隋唐尚书令空置的情况下,尚书仆射干脆就是宰相。
赵旻心中很清楚,这5人目前是袁绍麾下各派系的首脑,如若不给他们显贵之职,如何能打散袁绍麾下1众臣属?
综上所述,淳于琼话1出口,逄纪、许攸、沮授、审配4人便连连颔首。
沮授抚须油然道。
“而今明公既已为陛下谥为“贞”,则某等便应秉承明公之遗志,竭尽所能为皇汉尽忠!”
审配却叹了口气。
“诸君,配以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死亡同年(202),曹操便公开向孙权勒索“任子”(即人质),实际是在试探扬州方面的底线。
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7年,下书责(孙)权质任子。--《江表传》
此处的“任子”有些许问题。
因为按《孙登传》记载,孙登是孙权长子,且出生于赤壁之战翌年(209)。换言之,建安7年(202)的孙权,膝下无子,又如何能被勒索到任子?
虽然《吴书》与《江表传》1口咬定彼时孙权拒绝遣送任子,实际情况却是孙氏宗亲,因畏惧曹操淫威,纷纷与之暗通款曲。
代表人物就是孙贲与孙辅。
孙贲是孙坚从子,孙策、孙权从兄,也是孙坚之后,孙策之前的孙氏首领,代孙坚领兵,受封豫州刺史。
在曹遣任子的3年前(199),孙贲便嫁女于曹操之子曹彰,结为亲家。
袁绍方强,而(孙)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孙)匡,又为子(曹)章取(孙)贲女。--《吴书孙讨逆传》
孙贲因为与曹氏的姻亲关系,在赤壁之战时(208)甚至打算送自己儿子去曹营做人质,彻底走上了邪路。
豫章太守(孙)贲,女为曹公子妇(即儿媳),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孙)贲畏惧,欲遣子入质。--《吴书朱治传》
孙贲的弟弟孙辅,也受到哥哥影响,“遣使与曹公相闻”,图谋不轨。
(孙辅)迁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孙)权幽系之。--《吴书孙辅传》
按《孙辅传》的时间线记载,孙辅谋逆,在平定庐江(199)之后。且孙辅是被孙权囚禁,可知此事无疑发生在建安5年(200)孙策死后。
孙辅以宗室身份叛变,必然事出有因。结合时间背景,可推断此事大概率发生在建安7年(202)曹操“逼遣任子”的大背景下。
曹操敢于向孙权逼遣,就是仗着袁绍去世(202),天下无人再能遏制自己的兼并野心。可见袁绍之死的影响范围,有多么巨大。
按蝴蝶效应与混沌理论来看,在动力系统中,即使最细微的振动,也可能导致巨大的连锁反应。
袁绍鹰扬河朔、雄踞4州,其影响绝非“蝴蝶振翅”可比。因此袁绍去世(202),也导致了罕见的政治震荡,几乎神州大6的所有军阀,都极大程度地受到了袁绍之死的影响。
关中诸将因此彻底倒向曹操,甚至亲自下场,武装干预中原混战,协助平定郭援之乱(202)。
刘备北伐因此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刘表与袁谭袁尚决裂,从此困坐江汉,闭门不出(202)。
刘璋因为前1年(201)平定内乱,早已民穷财尽,不得不休养生息。袁绍死后,刘璋更是不敢造次,最终向曹操俯首称臣。
孙权则被公开勒索任子,哪怕彼时(202)其根本“无子可遣”。在逼遣的压力下,张昭为代表的鸽派,与周瑜为代表的鹰派,立场争执也提前浮出水面。
(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孙)权意不欲遣质(子),乃独将(周)瑜诣母前定议。--《江表传》
虽然孙权无子可遣,却挡不住孙贲、孙辅兄弟与曹操眉来眼去。最终孙贲遭到猜忌,孙辅被幽禁致死。东吴宗室内部险些又掀内乱。
袁绍死后的影响,乃至于此;其生前的能量,也便可想而知。陈寿称袁绍知名当世、鹰扬河朔,岂为虚言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