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十八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18

第十八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1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且,满宠实际执行起来时还根据西域实际情况做了微调,因此,这些措施成效斐然。

具体不再赘述。但有1点至为关键:

蜀锦、绢,是丝绸之路唯2的法定流通货币。蜀锦是大额货币,绢是小额货币。

仅此1项,赵旻便足以控制丝绸之路的主导权。

后世的漂亮国为何屡屡干涉中东内政?

其目的不在争夺资源,而是为了维护美元对石油的唯1交易权!

只要石油只能用美元来购买,那么漂亮国便可以变相控制石油资源。

因为美元的发行权、发行量等等调控手段,都掌握在漂亮国手中。

蜀锦同理。

赵旻此举,还可以通过这种金融方式,将益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言归正传。

伏寿闻言,果然陷入沉思。

赵旻借机,又抛出来东北之事。

“禀皇后,因今岁卫府诸猛将大伤乌桓元气之故,幽州胡人必将出现空闲之牧区。

以是故,来年卫府应趁此良机,介入鲜卑、乌桓等诸部胡人之争斗,并以之使幽州诸胡部臣服于大汉。

此外,交趾牧刘玄德窃据大汉之扬州豫章郡、荆州桂阳郡,亦应归还于天子。其人应在交趾刺史部之治所、交趾郡龙编城正式就任交趾牧之职。

如此1来,则刘玄德之左将军、张翼德之后将军之职,理应由天子1并收回!”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魏书》的秽史属性,源自半个世纪前的“国史之狱”(450)。

彼时主编国史的崔浩,因为秉笔直书,无所避讳,触怒了太武帝(拓跋焘),惨遭灭门大祸。

(崔)浩尽述国事,备而不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往来行者咸以为言,事遂闻发。(崔)浩伏受赇(贪污受贿),其秘书郎吏已下尽死。--《魏书崔浩传》

有崔浩“珠玉在前”,后来的史官,也就学聪明了,基本围绕着“北朝伟光正、南朝假恶丑”的调子书写,北魏的国史也就越来越没法看了。

当时南北朝不仅在军事上屡有冲突,在文化领域也相互贬低攻讦。

比如北朝骂南朝为“僭主”,撰写《岛夷传》;南朝骂北朝为“魏胡”,撰写《索虏传》。

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资治通鉴》

索虏即“索头虏”,泛指北方的辫发习俗。至于“岛夷”所谓何物,不言自明,因为中国近代史中,也颇有相似故事。

《魏书》为了贬低南朝,也将司马睿写作“牛家子”。

大概因为时代久远,以讹传讹,《晋阳秋》中的“小吏牛钦”,在《魏书》中摇身1变,成了“将军牛金”。

僭晋司马叡,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魏书僭晋司马叡传》

实际牛金是曹仁的部曲帅,与司马懿平辈,绝无可能是司马睿生父。

当然,无论是《宋书》还是《魏书》,对司马睿身份的贬低质疑,均出自相同的理由,即“政治立场”的对立。

北魏与南朝的对立,是显性对立;而刘宋与东晋的对立,则相对隐性。

隐性的表现,是刘宋表面受晋禅让,按理应该尊崇晋室;

但实际刘裕篡夺之后,大4诛杀司马氏子孙,完全不顾体面。

在刘裕之前,禅让之君(刘协、曹奂)大抵还是可以善终的,但自刘裕之后,便开启了“斩草除根”的优良传统。

宋、齐、梁、陈无1不是禅让,但后朝之君,却尽杀前朝之主。

此风气滥觞,即始自刘裕。

既然刘宋与北魏鄙夷东晋,那对东晋的开国之主,自然更不会有任何好话。

东晋的孙盛既已提供了黑材料,那刘宋与北魏的史官,也便乐于笑纳。

当然,他们编写时更加粗心,竟把“牛钦”误认为“牛金”,滑天下之大稽。

侧面也可见这群“秽史撰写者”,对稽核校对的工作很不上心。

这些人,只要能达到“侮辱东晋”的政治目的即可。

下1章咱们继续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