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雄风 > 第三十二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6

第三十二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旻的意思不言而喻。

你刘备既然送来“平平无奇”之交趾特产聊表寸心,那么老子便同样精挑细选许都工坊之优质货物,做为回礼。

从此你我双方两不相欠!

然而……

问题在于,刘备送来的,真是“平平无奇”之交趾特产?

反正赵旻不管,因为这都是你们亲口所说。

糜竺、刘琰2人当场傻眼……

这……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比之玄德公,竟然不遑多让?

董昭拼命忍着笑,对糜竺、刘琰2人躬身道。

“2位先生请随老夫来,时近岁除,许都工坊已停产,存货不多,请2位先生随老夫1同前去挑选。”

董昭话虽如此说,然而……

糜竺、刘琰2人又岂敢真去挑选回礼?

若他们2人真敢挑选回礼带回交趾刺史部……

那么,刘备在中平年间鞭死的那个督邮,就是他们即将到来的悲惨命运。

所以2人在欲哭无泪之下,只好向赵大娘连连顿首行礼。

“某等仅为老夫人赠礼而来,却万万不敢收卫将军之回礼,还望老夫人勿使某等为难。”

赵大娘同样努力憋着笑,挥挥袍袖淡淡道。

“既如此,2位先生请恕老身不能收阿备之厚礼,阿备之好意,老身心领,2位先生请回!”

如此1来,糜竺、刘琰2人便颇感为难。

不言而喻,这礼,是无论如何都送不出去了。

值此紧急之时,糜竺终于发挥出来其人的作用。

只见,糜竺先后向赵大娘、赵旻母子2人顿首行礼。

“老夫人、卫将军,既如此,某等便暂且收回薄礼,只不知……某等应如何做,2位方可收玄德公之薄礼?”

糜竺不愧是做生意的高手、东海郡著名大商贾。

其人1语便道破其中之关键。

这礼送不送得出,关键在于刘备求人的态度。

赵旻笑着站起身。

“劳烦子仲、威硕2位先生转告玄德公,扬州豫章郡、荆州桂阳郡皆为大汉国土,皆应归于天子之手,非玄德公所有,更非刘琦所有!2位先生,请回!”

赵旻已经明说:

你刘备想让老子为你站台可以,但是!

豫章郡、桂阳郡,你必须乖乖归还朝廷!

糜竺伸手拦住脸色大变的刘琰,继续赔着笑脸看向赵旻。

“卫将军,此事不必转告玄德公,糜某即可做主。此2郡本为汉土,且始终为汉土!”

糜竺怎么可能有如此权力?

所以显而易见,刘备对此早有预料、而且已经嘱咐糜竺便宜行事!

赵旻见状,心中不由1惊。

大耳朵啊大耳朵!老子还真低估了你这老小子!

诚然如此。刘备封王的决心已经颇为坚决,而且刘备愿为此不惜1切代价。

刘备猝不及防使出如此招数,算是将了赵旻1军。

纵然赵旻厚颜无耻至极,此刻也不好再提其他要求……归根结底,赵旻也不想与刘备撕破脸皮。

所以,赵旻这1次,输就输在其人低估了……刘备封王的决心与意志。

无奈之下,赵旻只好颔首。

“既如此,我便代家母收下玄德公之厚礼(代天子收下豫章、桂阳2郡)。2位先生请回,我必在许都恭候玄德公大驾!”

言罢,赵旻挥了挥袍袖,示意送客。

糜竺当即大喜。

其人向赵大娘、赵旻母子连连行礼。

刘琰脸上虽然犹带忧色,却也不得不赔着笑行礼。

刘琰显然未看透,刘备对封王志在必得的决心。而这个结果,其实绝对可以被称为皆大欢喜。

于是乎,赵府之内,张凝愉快地清点着刘备所献之“薄礼”。

显而易见,这份“薄礼”,比刘备贿赂刘协的那份“薄礼”,犹要贵重十倍不止。

就刘备封王之事而言,刘协的话语权,终究远不及赵旻的话语权。

赵府之外,糜竺则1再暗示刘琰,钱财、宝物皆不过身外之物,惟有封王之事,如今才是重中之重。

至此,刘琰才如梦初醒。

如今赵旻既已收下厚礼(双重含义),糜竺便心事尽去。

无论如何,刘备封王,几乎已成定局。

关键在于南洋诸国,究竟值不值得刘备付出如此大代价。

因为诸葛亮1时之间,未能抵达交趾郡龙编县之故,刘备1方如今皆不知,南洋诸国究竟是富庶还是贫瘠。

所以,刘备实际上是在豪赌。

但话说回来,即便南洋诸国皆为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也值得刘备去赌上1赌。

因为“信大义于天下”,是刘备追求1生的理想。

“信大义于天下”之外在表现,便是“内圣外王”。

刘备如今为了理想,已经不惜1切代价……

做为大商贾赵大娘的重点培养对象,张凝很快便清点完毕,刘备所赠之“薄礼”,也就是交趾刺史部特产之各类奇珍异宝,其价值约为百万匹绢……

折合后世软妹币,大约为3个小目标,也就是刘备未来1两年的军费支出、赵旻今岁出征并州的军费支出总和。

呵呵,刘备大手笔啊!

所以,赵旻对此头疼不已。

在头疼之下……

赵旻只好进宫求助于伏寿。

“禀皇后,刘玄德……”

赵旻将刘备贿赂自己、主动归还豫章及桂阳2郡、欲使自己带头为其人劝进之事,原原本本、151十地转述于伏寿。

伏寿显然不懂,封王时劝进等关键流程的原因,以及其必要性。

赵旻只好耐下性子,先为伏寿解释何谓“金刀之谶”。

两汉延绵4百年,法统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之下,便产生了“刘氏当王”的“金刀之谶”。

直至隋唐之际,朝野之间还有大量“金刀谶”与“刘氏当王”等内学术语流传,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刘昉)常云姓是卯金刀(刘(劉)字为卯金刀),名是1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