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消失的门
这下,华哥和黄毛也被吓够呛。
“你……你没开玩笑?”
涛子都急了!
“华哥,你又不是不了解我!我从小敬天敬地,敬鬼神,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呢!”
华哥摸着下巴,点点头:“如果真和你说得这样,那你也应该往楼外跑啊!怎么还上楼了呢!这不就被女鬼瓮中捉鳖了嘛!”
华哥这么一问,涛子脸色更难看了。
“当时我也是想赶快跑出去!可是……可是找来找去,找不到楼门了!”
“那么大的楼门还看不见?你当时吓傻了吧!”华哥的脸色也是微变,再次朝着涛子怒吼。
看得出,在他们三人中,涛子是最卑微的。
“当时我顺着走廊往前跑!楼梯就在我右侧,楼门应该就在左侧,正对的楼梯!我在这里上了好几年学,还能不知道嘛!”
华哥回道:“就是啊!你应该很熟才对!”
急得涛子皱起了眉头:“问题是当时楼梯的对面还是墙!连一楼大厅都消失不见了,我……我一不眼花,二不眼瞎,还能看错了?”
这时候华子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不再乱吼,神情也更严肃了。
“后面的喘息声越来越近,还有……还有笑声,我听得很清楚,是女人的冷笑声。实在没办法,我才往楼上跑的,一口气跑到了五楼厕所,藏到了最里面的隔间内。”
黄毛脸色也是大变,赶紧催促:“那鬼上去了?”
涛子并未被黄毛的打岔影响,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讲述。
“我蹲在隔断内,大气都不敢喘,刚开始外面寂静无声,我刚松了口气,结果就再次听到了喘息声,我听得很清楚,声音越来越近,很显然那女鬼知道我藏在这里,找来了!”
黄毛再次接茬:“那你见到那女鬼了?”
涛子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然后摇了摇头:“没有!当时……当时我都快被吓死了,喘息声越来越近,好像已经进入到这个厕所。”
“当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女鬼打开隔断的门,我就闭着眼冲出去。谁知就在这时候,喘息声忽然停了啊,外面又是死一般的寂静。”
“再后来呢!”
显然,华哥也被涛子的讲述吸引,并且相信了他的话。
“后来外面传来一声幽幽的声音,好像是个女孩!”
女孩?难道是橘子?
我忙问:“她说什么了?”
“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原来是秦永涛啊!”
“啊!难不成女鬼还认识你啊!”
惊得黄毛直接跳了起来。
涛子眉头紧皱地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啊!她说完这话,我立刻觉得浑身乏力,特别累,双眼像是被灌了铅,很快就没有意识了。”
涛子讲述完,华哥和黄毛一人一句开始“评判”起来。
他们并不知道刚才涛子所说的女鬼,很可能就是当年和他们一起玩耍,喊他们大哥哥的小女孩橘子。
看情景,在最后一刻,橘子认出了涛子,也放过了他。
毕竟她的记忆从十一年前就被迫中断了,所以对那时候的玩伴儿印象会很深刻。
华哥让涛子赶紧洗把脸,然后三个人带我去找校园后的枯井。
校园很大,看来当年还真是一大片荒地啊!
b楼的后面还有个两层楼,华哥说这是学生的食堂。
枯井就在食堂的后面。
看到食堂,三个人再次忍不住吐槽起来,这嘴皮子利索程度,都能和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媲美了。
“现在看到这栋楼,我还觉得反胃呢!那时候,我们经常用馒头砸开核桃,经常喝完了,也没看出是大米汤还是小米粥。”
“食堂有很多大老鼠,还不怕人,那时候我还以为是食堂的爷爷养的呢,有一次,我们从舀稀饭的锅里,舀出一只煮烂的的大老鼠,几个同学抬着水桶去给主任看,主任仔细瞅了瞅,说‘已经死了,不用怕,别吃就行’。”
“食堂老板娘比猪都胖,据说净重三百三十斤,晚上压得食堂老板嗷嗷叫……”
我被几个人的吐槽逗笑了。
说着话,来到的食堂的后面。
这是一片荒地,看得出四周原本有栅栏,还有“外人勿进”的告示牌,可此时已经只剩痕迹了,大概是调皮的孩子们干的。
“小马哥,学校有严格规定,这地方谁都不能靠近啊!”华哥说。
“是不是橘子母女出事后,才出了这个规定?”
华哥挠着头想了想:“好像是吧!时间太久了,记大不清楚了!”
我终于看到了这口枯井。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似乎还是一口古井。
井沿儿都是青石板。
这种样子的青石板我只在考古节目中见到过。
站到井边,握着强光手电照向井内。
砌井的砖也是已经风化得不成样子的古砖。
“这里怎么会有一口古井呢?”我喃喃道。
一侧的秦永涛听到了我的话,回道:“我倒是听我奶奶讲过,这口井是大清道光年间挖的,当时……当时天下大旱,连黄河都干涸了,庄家几乎颗粒无收,死了很多人,死的动物更是不计其数,可是这口井却始终清水不断,救了这一带很多村民的命。”
“这神话故事倒是很有意思啊!”
对于他的讲述,我根本没当回事,随口回了句。
“这不是故事,是……是真的!”
“道光年间距今150年了,难不成你奶奶那时候就出生了?亲眼看到的?”黄毛帮我回怼。
“你……”
古井四周堆积着不少杂物,应该是当年出了命案后,打捞橘子尸体时挖出来的。
“小马哥,你不是派出所的吗?找这口古井干嘛!不会是重查十年前小橘子母女被害的案子吧?”
“不应该啊!当年犯案的三个人已经抓起来了。”
我没搭理他们,而是转身环视四周。
根据我掌握的阴阳堪舆学知识,发现这是一处罕见的“极阴”之地。
古书上说,把逝者安葬在这样一个地方,尸体会千年不腐,万年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