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唐横刀诞于大秦
听完嬴长生指点的致富方向。
晨曦眼中燃气希望之火,握紧拳头,发誓道:“我嬴晨曦今日在此立誓,今后要励精图治,用心经略千顷食邑,不再依靠俸禄供例过日子,本宫不赚他个盆满钵满,誓不罢休!”
刚信誓旦旦发完誓言,扭头又笑嘻嘻向嬴长生问道:“侄儿,那你说说,本宫要种什么?”
嬴长生心说姑奶奶真是个傻白甜。
不过想想也对,像她这种从小被宠着长大的人,十指不沾阳春水,虽读四书五经、学过三纲五常,却不懂得如何经营管理。
“口说不如亲眼目睹,待此间事了,侄儿带姑姑去东宫食邑看看,姑姑自然就知道种什么了。”
“好。一言为定,到时侄儿可不能说自己政务繁忙推托。”
留下两位公主在大厅里继续摆弄玻璃,嬴长生自己跟着两个属官,前往炊事房检测横刀。
一出大厅门,嬴长生就派人去东宫禁区请三位黑龙卫过来。
不一会,嬴长生抵达炊事房。
出现在眼前的,是被吊起来的三排猪躯干,这是打算用来试刀的。
还有属官手里的横刀,一共有三把。
分别采用不同的渗碳量、锻打时长、包折次数、淬火程度打造而成。
半刻钟后,子鼠、李信、巳蛇三位剑道高手同时抵达。
“孤近来新造三件兵器,特请三位前来试刀。”
“遵命。”
说是来试刀,三人兴致勃勃。
但是看三把笔直兵器,造型更像是剑,嬴长生却说是刀。
揣着一丝疑惑,子鼠从属官手上接过一柄做工精美的横刀。
他把刀刃从鞘中抽出几尺的瞬间,明晃晃的刀光映射到脸上,让他有些愣住。
禁不住赞叹道:“好一把神兵利刃!”
当子鼠把整把横刀全抽出刀鞘的时候,觉得嬴长生果然说的没错,人家虽然不会武功,但对兵器分类还是比较有研究。
这是一把三尺有余的细刃横刀,刃宽一尺,与剑不同的是,剑是双锋、亦称双刃剑。
刀是单锋,有刀背,而且刀尖是直角三角形。
刀柄裹着一层防滑蟒皮。
刀格、刀镡、刀鞘都有做工精美的黄金螭纹。
(注:格,刃与柄中间的护手。镡,刀柄顶端的部件。)
巳蛇这时也拿起一把,爱不释手在把玩着,这家伙还把舌头伸出去,在刀刃上舔一下。
嬴长生饶有趣味地问道:“滋味如何?”
巳蛇瞥了一眼猪躯,坏笑道:“可惜了,如此好刀,祭刀之物却不是人。”
“但愿阁下今后有机会拿匈奴人祭刀。”
在嬴长生的示意下,试刀仪式开始了。
巳蛇第一个先来,他走到半截猪躯前,嬴长生还来得及看他出刀,只见一道弧形的刀光快速闪过,猪躯就被他拦腰斩断。
做法像极了岛国武士,一出刀就是致命一击。
然后就见他收刀入鞘,一脸兴奋地端详着试刀结果。
“啧啧啧…牲畜尚且如此,若是换成人,那还不得拦腰斩断?果然是把绝世神兵!”
只见被吊在竹架上的半截猪躯,切口相当平整,就像是被高速的锯轮切过一样。
接下来,李信上场,他没有像巳蛇那样,走到靶子前面才出鞘。
而是直接抽出横刀,在一阵助跑下,跳起来挥刀斜斩。
一截猪躯掉在地上,切口照样很平整。
他这种斩法的难度更高,须知半截猪躯上面都是排骨,斜斩的话,就意味着要连着骨头一起斩断。
李信看到试刀结果之后,立马向嬴长生抱拳道:“殿下可否将此刀赐予在下?”
好家伙!此人倒是够直率,直接开口讨要。
“这是首批横刀,或许还不是最优良的。孤建议李将军,好是等后面的横刀出产。”
李信道:“在下即刻想练刀,请殿下恩准。”
“也罢!那便赐予李将军吧。”
“谢过殿下。”
子鼠和巳蛇对视一眼,他们也想立刻找嬴长生讨要一把。
于是,子鼠便试探性问道:“呵呵,殿下,若是老夫将靶子纵向斩成两半,可否赐刀?”
嬴长生闻言错愕,心说这老家伙还想挑战更高难度的切法?
他这把老骨头能比得上年轻人吗?
见嬴长生犹豫,明显是质疑,子鼠颇有不服输地说道:“殿下莫要觉得老夫狂言,且看老夫说到做到。”
“罢了,锻造一把横刀相当不易,便赐于掌台使。不过,这最后一把,还需给孤留下。”
巳蛇闻言面露惋惜,怪自己不先开口讨要。
现在嬴长生都这么说了,当然要给人家留一把当作参照物。
子鼠老头子跟其他两人不同,他走到靶子前面,把横刀举得高高的,接着丹田运气、眼神凌厉。
嬴长生还来得及看清楚怎么回事,猪躯就一分为二。
“掌台使好武功。”
李信解释道:“殿下,掌台使练了几十年运气,非我等后辈可企及。”
“噢!何以见得?“
“当年嫪毐叛乱,率三千死士欲攻入望夷宫,掌台使当时正值壮年,一人一剑守在宫门,硬是让杀得三人死士不敢近身。”
“掌台使竟有此神通!”
“千真万确,若非有此等身手,也执掌不了黑冰台。”
子鼠试完刀之后,回来向嬴长生作揖:“哈哈哈…老夫谢过殿下赐刀。”
一旁的巳蛇翻了翻白眼,还在为自己的“慢半拍”感到耿耿于怀。
嬴长生把最后一把横刀交给了杨甝,嘱咐他好生保管。
子鼠一边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横刀,一边赞叹道:“倘若我大秦铁骑,全都持此刀策马冲杀,六国、匈奴何足惧哉?”
巳蛇不怀好意看了李信一眼,遂向嬴长生问道:“敢问殿下,此刀造价几何?”
“就算是用煤炭冶炼,估价也得五百金。”
巳蛇惊讶道:“要是木炭冶炼,造价岂不是要千金?”
子鼠和李信听后感到一丝羞愧,这一把刀的造价,可相当于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