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拜师
第252章 拜师
何瑞雪开门见山,“三哥,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工作机会,就看你愿不愿意干了。”
何秋生倏地扭过头,含着喜意的眼眸急急望向她,“我就知道还是咱亲妹子靠谱,什么工作?”
“厨师学徒,三年左右能转正,考几级厨师就别想了,转正前都按照帮厨的工资算,27块5。”
其实厂里的学徒工资很低,头一年18,再一次20,最后一年22。
但朱海辉作为食堂的定海神针,管着厨房里的一亩三分地。
作为他的徒弟,享受点超规格的待遇也没什么,他只要向上面说一声,后勤处主任自然会给他一个面子。
王桃枝首先就表示了肯定,“冬宝,你可真能耐,这工作不错。”
炊事员好啊,都说荒年饿不死厨子,不说带剩饭剩菜回来,好歹能把自个的肚子糊弄饱。
还能学到一门手艺,往后去给人做大席也能挣个一两块,拿点肉条鱼尾回来。
她不停在心里盘算着,“上次赵家请人做席,好像是给了厨子两块钱,等你出师了周末多接点活,一个月能多挣十块钱呢。”
何秋生听着更加高兴,半点没有嫌弃工资低的意思,“够了,我家里人少,花不了多少钱,不过你们单位学徒能不能转户口啊,粮食怎么办?”
“你能转成城市户口,学徒不比临时工,是有粮食供应的,不过晓华的粮食供应都跟着三嫂,你还要想个办法给她找个工作。”
“啊,还有这个规定啊,不如我现在的工作就给舒玉吧。”
赵梅丫原本听得正起劲,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来,“她当厨子?别说笑话,人家厨师和你无冤无仇的,你非要把他气死才满意啊?”
何秋生维护媳妇,“妈,舒玉就是磨蹭了一点,做出来的饭味道还行。”
“是,连几口人的饭她都做不好,等她去做大锅饭,那他们单位估计从中午等到下班都不一定能吃上。饿到别人是小事,饿到咱冬宝怎么办?”
赵梅丫越想越觉得不行,拉着何瑞雪的手说,“冬宝,你能不能给你三哥换个单位,他那个手艺,就算学出来能好到哪去,往后委屈的可是你。”
何秋生急了,生怕这件事告吹,“妈,我保证会好好学的,你别总是拿老眼光看人。”
“我是老人,不拿老眼光,去抠年轻人的眼睛安上啊!
你平时做饭就爱糊弄,切的土豆丝比我指头还粗,在锅里晃荡几下也不弄熟,我可担心冬宝吃坏肚子。”
“要是我厨艺没学到家,师父能不让我出师啊,冬宝,别管妈,你继续说。”
何瑞雪笑了笑,说,“至于转正后,按照八级厨师的标准,每个月三十五块五,看你手艺如何,要是味道好的的话会更高一点。”
取消职业等级考核后,各个工厂又试行新的工资评定标准,比如新二级和新三级。
新三级的工资有四五十块,比不上传说中八级工的天价,但也是对天赋好的年轻技工的优待。
普通工人进厂后的工资普遍是32块,相当于城市收入的及格线。
只要能达到这个数目,养一两个孩子的话都能过得很不错了。
别看何春生家里的收入动不动就是四五十,这在旁人看来可是绝对的高收入。
他家职工多,孩子也多,买什么都要票,所以日子才要过得抠搜些。
攒个一年,也能添个大件。
“供应粮食怎么算?”
“厨子不算重体力工作者,每个月的定量三十二斤,粗粮和细粮的比例是七比三,不满十岁的孩子是20斤。”
这个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规定不一样,县里的定量只有三十斤。
赵梅丫问,“冬宝,那你呢?”
“我属于机关或团体工作人员,定粮是二十九斤,反正足够吃了。”
“那你领到的细粮一个月也就八斤多一点,乖乖,你到底买了多少粮食啊。”
“妈,都说我的粮食不花钱,您不信就算了。
三哥,你要是想好了,我带你去见一见你未来的师父,记得给人提两瓶酒过去。”
王桃枝点头,“对,还有鸡蛋和肉,家里的鸡下蛋可勤,你提半篮子过去。”
何春生补充,“我那还有几包好烟,你进门留意着点,要是他家里要是灯泡有问题,我让何晓团上门去修。”
何秋生略带亢奋,一一把他们的叮嘱答应下来。
看向何瑞雪,热切道,“冬宝,谢谢你惦记着哥哥,等我学到手艺,你天天来我家吃饭都行。”
赵梅丫表示嫌弃,“别,你家都吃的什么东西,能和冬宝平时吃的比吗?
反正你下班比她早,给自家做饭的时候别忘了跑一趟隔壁厨房,顺手帮她把饭做好,方便冬宝一回来就能吃到。”
“行,等到周末,我一天三顿给她做。”
拉倒吧,等三哥出师,江衍序早就搬过来了,她家里难道就缺人做饭?
不过她也没有扫兴,表示了相当的期待,又鼓励了他一番。
见他仍有些忐忑,何瑞雪主动和他说起朱海辉家里的事,提醒他别随便说话惹犯人家的忌讳。
关于朱海辉媳妇许小花的事迹,连赵梅丫这种在极品堆里打滚的人听了都不免叹为观止,并且十分惋惜这人为什么不是自己儿媳妇。
多好的冤大头啊!
要是她嫁到何家,往后冬宝又多了个全心全意为她打算的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能过得多舒坦。
何秋生全程都在认真听,仔细记。
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十分重要,要是在临门一脚出了差错,妈能活生生抽死他。
事实上,有何瑞雪的提前招呼,加上何秋生能说会道,又比较聪明,虽然年纪大了点,朱海辉依旧喝了他奉上的拜师茶,收下第三位徒弟。
他的徒弟不多,其中一个便是他比较有天赋的大儿子,被他收做关门弟子,打算把一生所学全部传承下去。
至于何秋生和另一个花钱学手艺的学徒,大概就是所谓的记名弟子。
会教,但只教一点。
回来之后,何秋生仍在兴头上,不住口地夸朱师父为人有多随和,对待弟子有多耐心,一点都没嫌弃他在做饭方面悟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