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突变
第六十三章突变
“沙沙-----”
粮食从粮袋里流了出来。
是谷子。
随即士卒用钎子,又坚持了好几个。并没有问题。
“杨指挥,你也看了。是不是该让我们进去了?”宋阿重说道。
老杨心中还有一些不安。但实在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一挥手说道:“放行。”
随即实木寨门缓缓打开。
宋阿重脸上带笑,指挥
“咔-----”的一声,一辆粮车坏了。
木制车轮远远的滚了出来,一两百斤粮食砸在地面上。
“对不住,对不住,这几十里山路不好走。”
老杨脸色都变了。“立即给我搬走。”
“是。”宋阿重立即答应一声。照顾他带来的人来搬粮食。
一群人簇拥上来,挤在一起,人是很多。但是效率一点也不快。
老杨手按刀上,心中依然大寒。
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老杨大声说道:“所有人都离开门口。”随即抽刀在手。
宋阿重本来还想拖延时间。
但是执行这种任务,人的精神都崩得很紧,老杨的动作立即引起的连锁反应。
有人同样拔刀。
见此情形,老杨立即确定,有问题。非常有问题。根本不用多说了,剩下的用刀来说话。
此时此刻,宁杀错,不放过。
“杀------”
一瞬间,寨门口,长刀喋血。
宋阿重也不装了,拔刀在手,后面立即有人将讲烟花点燃,在天空中炸开。
“你投了鞑子-----”老杨悔恨之极,长刀指向宋阿重。
宋阿重脸色在火把照射下,一片红一片黑狰狞之极,说道:“呸,什么叫我投靠鞑子,宋隆济敢投靠你们,凭什么要老子也投靠你们。”
虞醒在贵州的统治根基太过浅薄。
这个时候显露出来了。
宋阿重投靠鞑子,只有利益上的得失考量。从来没有道德上的负担。
因为他对云南压根就没有一点归属感。
“好。”老杨脸色铁青,不在多言。
现在说话有什么用,有用的是清理这群人。有脚趾头想,鞑子正在迅速赶过来,一旦等鞑子大军上了寨子,就大势已去了。
老杨为首的将士,奋勇杀敌。不过一会功夫,就将宋阿重人挤在粮车后面。宋阿重带来的人,死的死,伤的伤,眼看就不能再战了。
这个时候,地面微微颤动。
老杨一愣,说道:“骑兵?他们居然敢在夜里山道跑马?”
老杨非常确信,这一支车队后面一两里内是没有人的。
也就是说,鞑子骑兵在极快的速度纵马飞奔数里而来。
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这是在山里。
夜里山道情况复杂,有一点问题,就会连人带马摔了。坠马对于骑兵来说,本身就是伤亡很大的事情,更不要说在山上,那更是九死一生。不要说山道狭窄。一个弄不好,就引起连锁反应。
不仅仅摔一个人。而是摔一群人。
最少云南骑兵,决计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鞑子的骑兵敢。
老杨目光所及,黑暗之中,几匹战马,就好像从地狱中一跃而出,为首一人已经拉弓搭箭。
“咻------”
长箭飞来,正在老杨胸前。
老杨身着盔甲,也被射得几乎翻倒在地,向后面连退几步。口中鲜血涌出。
伤势不轻。
老杨知道他此刻下去养伤,或许还能活。
但是而今的局面,他又恨又悔。
战事已经很难挽回了。
鞑子处心积虑,才获抓住这个机会,怎么可能放手。
深夜骑马,鞑子摔在山道上的骑兵,估计就比战死的多。
而老杨也决计不可投降的。
他的儿子,他的家小,都在昆明。他麾下将士中,也有很多从其他部队调过来,有四川人。有夷人。但是这个时候都有一个名字,云南汉军。他们大多都有授田,即便没有,也与鞑子有血海深仇。
“杀。”老杨猛地折了自己身上的箭矢。大吼冲了上去。
“将鞑子赶下山。”
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只是此刻阿里海牙为这一战派出的是他老本钱,纵然最精锐的南宋军队,也被他们生生打崩过。
老杨最后的努力也仅仅是努力。
山路最难走。
李佛奴走了一个白天,其实也没有走多远。夜里安营扎寨。
正酣睡的时候,忽然被人推醒:“指挥出事了。”
李佛奴出来一看。
却见东边有一处火光,越烧越大。相隔十余里,都看得分明。
“清水寨。”
“是清水寨。”
立即有人喊道。
“指挥,我们要不要去支援?”
几十名中下层军官看着李佛奴。
对于云南汉军来说,上层的派系或许有,但是越往下层这个派系感就越淡。
原因很简单,就是枢密院统一训练。
虞醒建军以来,大规模练兵有三次。第一次七星关万人,第二次曲靖四万众,再有就是这一战前,大规模补充调整军队。
这导致上层将来各有各的来历,而佼者。虽然一次训练数千数万人。但是实际上,能爬上来的人,都在当时练兵的时候都有名声。
大家都知道谁是谁?
甚至还有过过节。
毕竟,血性男儿关在一起训练,在训练之余,难免有一些友谊赛。
比如打群架。
随着他们分配到各军中,有些人交情更深厚,有的人关系疏远了。但不妨碍,他们很多人之间关系都很密切。
就好像李佛奴与老杨一样。
李佛奴抓住手中的包裹。正是老杨给他的。
捏着里面散碎的金银。
“不行。”李佛奴说道:“已经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