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镇远之变
第九十四章镇远之变
听了张万的想法,田景仁脸色微微抽动,杨邦宪也有不舍之心。只是细细思索而今的局面。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张万之计,却也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了。
田景仁说道:“末将听令。”
田景仁都这样说了。杨邦宪还能说什么。只能微微一叹:“末将听令。”
张万说道:“两位深明大义,我一定在殿
商议一定。张万立即放飞了十几笼信鸽。
让信鸽将消息带回贵州。
信鸽传递消息是有局限性的。只能利用信鸽回巢的本能,也就是一只信鸽只能对应一个地点。行军之中,不可能用信鸽的。
而且信鸽的培养,也是需要专业人士的。
虞醒新定云南,各方面人才缺少,养鸽子的人也缺少。
信鸽的数量更少。
只能用在这个关键时刻。
元军大营。
阿里海牙脸色如铁,面对回来报信的士卒,从嘴中喷出三个字:“田景仁。”
阿里海牙纵横天下半辈子,万万没有想到,被一个乡下土老帽给算计了。
田景仁在西南也算是一方之豪,但是在阿里海牙眼中,可不就是乡下土老帽。阿里海牙一辈子击败的敌人,加起来比田家所有壮丁都多,田家本部实力,阿里海牙也不是没有见识过。
只要给他万余精锐,足够横扫田家。
而今却阴沟里翻船了。
阿里海牙只觉得五内俱焚,恨不得将报信的人给撕成碎片。
“拖出去,斩了。”
阿里海牙一挥手说道。
“冤枉,冤枉,大帅冤枉-----”
“冤枉什么?你一路走过来,路过多少营地,而今镇远的消息,已经传遍军中。这不是你的问题?泄露军情,扰动军心。不斩何为?”
左右立即将这个士卒拉下去。
阿里海牙其实也知道,田景仁一定会让这个消息传遍大军的,只是这个士卒却用自己的行动佐证了这个消息。以至于现在连封锁压制都不行。
军心依然动摇了。
影响力已经无法挽回了。
阿里海牙看着诸将,虽然他们强壮镇定,但是阿里海牙看出来他的心虚。
第一次断粮道,也就罢了。
还有第二次,不要说
一瞬间,阿里海牙也有一点恍惚。
自己是不是不会打仗了?
范文虎驻守河南大营,手握数倍于敌军大军,粮草物资充足。他安排的不可谓不充分,结果这个废物,连两天都坚持不了。
阿里海牙承认自己识人不明。谁知道,当初也是统率大军对抗大元的将领,连这一点点最基本的军事素养都没有了。
但是这一次?
阿里海牙对镇远城也是非常重视的。
阿里海牙看似对镇远城安排人手不多,但实际上?在阿里海牙看来,镇远城是大元腹地。有多腹地?北面思州,南边龙家,都是臣服于大元的土司。距离镇远城最近的敌人,也在两三百里外,在贵州这样的山区,两三百里山路,是要走好几天的。
不管出什么样的事情,都足够反应过来。
结果冒出来一个田景仁。
一杆子将他打进危机中。
生死一线。
“传令,撤军。”阿里海牙一挥手说道。
军中还有一些粮食。但是因为河南大营焚毁,粮食已经处于警戒线上了。满打满算,只能支持十天半个月。
这十几天看似不少,但是大军在山区行动,速度非常慢。
前文说过,贵州的道路通行能力是很差的。
十几万大军挤在路上,几百里山路,走上十几天都是很正常。更不要说,有一些惊慌,与混乱。
那时候,不要说撤退了。能维持军中不乱。都很困难。
军心士气被镇远的消息动摇。大军上下都有退却之心。
之前攻贵州城夺炮之战。虽然阿里海牙成功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也消耗了将士们对他的信任。
阿里海牙为什么威信卓著,是因为阿里海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以有所小败,上上下下都觉得,这都是偶然情况,接下来,一定会赢的。
但是,阿里海牙一路来打了好几场败仗。下层士卒已经对阿里海牙有了怀疑。
而攻贵州城之战,更是荒诞。
铜炮重要不重要?
重要。
但是低层士卒却不能认识到这种重要。
元军将士大多都是老卒,他们不是不能接受战死,但是为了一门炮,无端端战死这么多兄弟,在这些将士心中,该如何想?
自然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今,又有镇远的消息,士气不问可知。
阿里海牙对军心士气最为敏感,知道这个时候,不管他有什么想法,都必须立即马上撤军。
顺应军中人心。否则,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报------”一个士卒闯了进来,跪在地面上说道:“汉军动了。”
阿里海牙脸色不变。
他就知道虞醒不可能错过这个好机会。
说道:“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各部依次撤军,我断后。”
“传令,董士方,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镇远城。”
贵州城中。
虞醒站在地图之前。虎视诸将,语气斩钉截铁。
“张万已经占据镇远城,而今这一战胜负已定。阿里海牙必将退兵。”
“但让阿里海牙这样撤走,明年估计贵州还要一战。”
虞醒很清楚,阿里海牙本部损失有限,有这些老卒在,回去修修补补,明年还能拉出十万大军出击贵州。
这样的规模的战事。
对元朝来说,单单荆湖行省都足以承担。但是对云南来说,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贵州这样的胜仗,每年打一次,三年后,云南就破产。
“只有将阿里海牙留下来,荆湖行省兵力为之一空。甚至鞑子长江以南地区,兵力都会非常空虚,一两年之内,缓不过劲来。如此,我们才有更多的事情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