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今安在
第九十八章今安在
大多数受伤的人都倒在地面上,大声呻吟,伸出手来,想要身边的袍泽拉一把。
有人去拉了。但将自己暴露在箭雨之下。随即与这个受伤的人一样,倒在地面上。
其余人就不敢拉了。
只能个人顾个人。
于是一个个倒地呻吟的伤员,在箭雨中变成沉默起来。
而更多将士踏着一路的鲜血,也变成沉默起来。
阿里海牙带着骑兵纵马而过,速度很快,死伤并不多。但是看着一路染满鲜血的道路,就知道。
军心散尽。
阿里海牙大军通过此地不足十二个时辰。
杨承泽就到了。
宋隆济从山坡上坠了下来,说明情况。
杨承泽眼睛发亮,细细观察着一路人尸,马尸。
杨承泽指着身边几骑,说道:“你们留在这里,告诉殿下。我带着人冲一下,如果我死了,就说明鞑子,还能战。就告诉殿下,要小心鞑子。”
“如果我没有死。就说明鞑子这个果子熟了。”
“可以吃了。”
看到这样的场景,杨承泽自然能判断出鞑子士气已经低落到一定程度了。
但是鞑子毕竟是鞑子。
杨承泽不敢有一丝小瞧,自然要试探一下,看看情况。
这一战大战关键就在于如何全歼鞑子。
鞑子从来不好对付,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反咬一口。
只要确定鞑子士气低落到一定程度,几乎不可能组织像样的反击。那就是大军出击的最佳时机。
杨承泽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杨家将之后,反正天下自称杨家之后有很多,比如播州杨氏,就是杨邦宪,他们也自称是杨家之后。
但是今天杨承泽觉得,只要做成今日之事,纵然战死沙场,今后青史上,也不逊色于杨再兴。
虽死无憾。
杨承泽安排好后,对身边骑兵说道:“兄弟们,敢不敢与我走一遭。”
“愿随将军赴死。”
杨承泽二话不说,一马当先,扬鞭而去。
千余骑兵立即奔驰而东。
宋隆济都没有来得及多说几句话。
一时间有些怅然,那种感觉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宋隆济投奔云南,相信虞醒能保全云南,鼎立西南。但是而今,他忽然发现,似乎他可以有更大的野望了。
“这一战,如果阿里海牙匹马不得归,那么------”
宋隆济心中激动起来。
忽必烈老了。虞醒还很年轻。
年轻就是资本。
宋隆济不敢相信,虞醒如果能活到六十多岁,那时候忽必烈即便活一百岁,也死了几十年了。元朝还能挡得住了汉军。
“我宋家从此就不是水东宋家,而是贵国公宋家了。”
现在云南的国公其实不值钱的。虞醒为了拉拢人,到处乱送帽子。但是将来如果大汉定鼎天下,那就值钱了。
“只是要保全宋家的地位,现在做的还不够。”
“报。家主,有敌人从后面来了,为首的是宋阿重。”
宋隆济听了宋阿重的名字,又是愤怒,又是兴奋。
愤怒的是,宋阿重让宋家蒙羞。
兴奋的是,此刻有了手刃叛徒的可能。
“我真想立下一些功劳,宋阿重这个叛徒,就送上门来了。”宋隆济心中暗道。
他立即去找张信郎与洪安商议。
在宋隆济的鼓动之下,两人心动了。
打鞑子,他们是不敢的。但是打这些杂兵。他们其实是愿意试试。当然了,也有刚刚场景给他们的震撼。
鞑子居然宁可硬挨箭雨,也不反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鞑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士气从来是此消彼长的。
鞑子士气低落,张信郎,洪安的麾下的士气就稍稍涨了一点,还不敢打鞑子。但是打二鞑子,却不是问题。
毕竟,这二鞑子,又不是没有当过,谁不知道是什么货色。
等数个时辰后。
虞醒带着大队人马来到这里的时候,宋阿重死不瞑目的人头,就已经送到虞醒面前。
虞醒只是看了一眼,就让赵文记账。等最后论功行赏。
宋阿重在这一场大战中,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插曲了。
虞醒根本不关注这个问题。
“杨承泽,已经追上去,准备冲一下?”
“回禀殿下,是的。”
虞醒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担心。
杨承泽是虞醒旧部之中,成长最快的一个。
多年鏖战之下,已经慢慢打磨出来。
之前追击阿里海牙,慎重无比。而今却勇敢的近乎莽撞。并不是人换了。而是杨承泽慢慢明白战争的规律,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之前阿里海牙撤退,明显退而不乱。是以要慎重,而今明显士气出了问题。是以可以猛追猛打。
“只是还是老毛病,不将自己的命当回事。”
“一打起仗,就不要命了。”
杨承泽分析是到位了,换成虞醒在这里,也会做出同样的判断,问题是,杨承泽试探方式却不行,太莽撞的了。
虞醒是很希望自己身边的老人走出几个大将之才的。
他身边的人已经走了这么多个,他不希望杨承泽再折在这里。
只是此刻,说什么也都晚了。
只能求上天保佑,杨承泽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不,
不求全须全尾了。即便缺胳膊断腿也行。只求能活着回来。
月藏星天外,山在有无中。
月光隐去,星光若有若无。放眼看去,白天所见之群山,都遮了一层黑衣,看不真切。
唯有元军营地,零零碎碎遍布数里的篝火,却是比天上的星星都亮,成为黑夜中最醒目的光源,这些光源更勾勒出狭长的谷地。
杨承泽牵着马,小心翼翼的靠近靠近鞑子营地。
火光月来越近。
三里,二里,一里!
杨承泽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是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