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林静的压力
成大小均匀的块状备用。别看猪蹄这么大一块,张若青却处理得非常仔细,因为猪蹄富含胶原蛋白,炖煮后会变得十分软糯,口感滑嫩,比普通的肉类要更加丰富一些。
猪蹄的做法多种多样,可以红烧、炖汤、卤煮等等,甚至有些人喜欢把它当作火锅底料来使用。而张若青则选择了最经典的红烧做法,他先把切好的猪蹄放进锅里,加入冷水,烧开后撇去浮沫,捞出猪蹄沥干水分。接着,他在热锅里倒入适量的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再加入猪蹄翻炒至表面微黄,随后加入酱油、料酒、冰糖等调味料,继续翻炒均匀。最后,他往锅里加入足够的水,没过猪蹄,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一个小时左右,直到猪蹄软烂入味。
张若青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厨房里弥漫起一股诱人的香味。他知道,这道菜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就在这个时候,张若青听到一阵脚步声,紧接着门被推开,林小琪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手里还捧着一个大大的保温盒。
"张哥哥,我妈妈做了红烧狮子头,特别好吃,让我带给你尝尝!" 林小琪兴奋地说道。
张若青连忙接过保温盒,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一个个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狮子头。他忍不住赞叹道:"哇,看起来真不错啊!替我谢谢你妈妈哦。"
林小琪开心地点点头,她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张若青,"这是我妈妈写给你的,她说希望你能喜欢吃。"
张若青接过纸条,上面写着一行清秀的字:"若青,祝你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他心里感到无比温暖,笑着对林小琪说:"帮我跟你妈妈说声谢谢,我一定会好好品尝这份心意的。"
张若青把红烧狮子头端到餐桌上,然后邀请林小琪一起坐下吃饭。他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愉快地聊天,享受着这一刻的温馨时光。“这是什么啊?”林小琪好奇地看着锅里的东西。
“红烧猪蹄。”
“是鸡爪吗?”
“不是,是猪蹄。”
“啥子啊?”
“猪蹄!这里的猪蹄!”张若青点了点林小琪的额头。
“烤小猪蹄啊!”林小琪惊讶地喊道。
“我真是服了你。”张若青无奈地摇头。
可是好香啊,林小琪心想,张哥哥不可能是妖怪,不然早就把她吃了。所以这应该是别的什么好吃的。
“要不要尝一点?”张若青撒了点味精和葱花,挖了一些放在小碗里。
林小琪使劲摇头,警惕地盯着碗里的东西。
张若青也不管她,自己吃自己的。不一会儿,林小琪忍不住了,这一定不是怪东西,尝一小口好了!
第一口没尝出味道,再试试!
有点味道了,再多尝几口!
……
林小琪舔着碗,觉得不过瘾,可惜没有三碗可以吃。
吃完猪蹄,接着吃红烧狮子头,冬天吃这种温暖的食物感觉很舒适“哇,这个漂亮的阿姨是谁呀?”林小琪开心地吃着着狮子头,她可是吃东西的小能手呢,边吃边盯着张若青亮起的手机屏幕。
“叫阿姨可不能看外表哦,这位得叫姐姐!”张若青笑着纠正林小琪,还轻轻地敲了敲她的小脑袋。
“她会不会把我的脑子吃掉啊?”林小琪揉了揉脑门,忧心忡忡地问。
“放心啦,她才不会吃你的脑子呢。”
“我有脑子的好不好!”
“笨小孩就是因为脑子被吃掉了。”
“那我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
“我哪知道啊?”吃完狮子头后,林小琪就占据了张若青的躺椅,张若青则在一旁听着广播,顺便把刚刚吃饭时弄脏的手清洗干净,随后拿出手机给林令仪回消息。
张若青和林令仪聊天的时候,林令仪总会让张若青猜自己正在做什么,或者询问张若青此刻在忙些什么。张若青每次都会如实回答,但偶尔也会故意猜错来逗一逗林令仪。两人就这样一直聊到深夜。
等到林小琪回去睡觉之后,张若青和林令仪还在继续聊天。不过,林令仪发送信息和回复信息的速度却突然慢了下来。张若青感到有些奇怪,于是询问林令仪发生了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儿,林令仪才告诉他,原来是李冰洁来找她一起睡觉了。张若青听完后笑了笑,告诉林令仪好好休息,并道了一声晚安。
张若青抬头看着城市另一边的夜空,心里不禁想到,如果古代的人也拥有像现在这样便捷的通讯手段,或许那些流传千古的离别诗句便不会存在了吧。毕竟,他们可以随时联系对方,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正是因为古人无法及时传递自己的情感,才使得这些离别诗成为了千古名篇。张若青看着手机屏幕,上面显示着林令仪发来的信息,都是一些日常琐事和闲聊。他不禁想到,如果古代的李清照也有一部手机,她的词作也许会变成这个样子:
消息已发,回音不至,这没良心的家伙,真让我心凉。手指轻轻一划,一个人静静等待。抬头看信号,满格却没消息。终于叮当一声,一条信息到,手机的光亮,照亮了我的帅脸和小床。或许不至于如此糟糕,无论如何,决然不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般的韵味了。
"你为何不点赞我的微博?我适才已经看过了。"
这种用质问开头的方式,往往是女孩子在放弃矜持后,展现出内心犹豫不决的常用手段。
张若青闲着没事,正好看到另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发来的消息,似乎她的脾气已经消了不少。如此才好,众人相谈甚欢,交谈许久,只因一言不合便要冷战,委实过分。
交谈之际,张若青一面思考着手机带来的便利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一面思考着它对文学的作用,心中暗自琢磨着现代古典诗歌的衰落,究竟是否与手机相关,亦或是审美品位随着时代变迁而更迭。
也许还得等上一两百年,再看看那时人们对这些文学现象的定论吧。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新事物涌现出来。而我们自己,也被这些信息所包围,无法真正地看清它们。或许只有当时间过去,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这些文学现象。
张若青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作为一名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让读者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想到这里,张若青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经历。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