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三方乱战
青州,北海国,营丘一代。
高墙大寨后便,是曹操清扫青州的十万大军。
营寨对面五里之处,则是袁绍军大营。
青、并两地,乃是袁绍及麾下一众谋士早早谋划的两州之地,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赠予曹操。
袁绍得知消息之后,当即采纳了谋士田丰所言,割一郡之地,与公孙瓒罢兵言和,并承诺向朝廷上书,表公孙瓒
为幽州牧。
相比于幽州公孙瓒,袁绍更加忌惮那个和他从小玩到大的曹孟德。
开春之际,正是匈奴作乱的高峰期,公孙瓒碍于北方的压力,又有一郡之地白拿,果然罢兵。
这也就罢了。
更离谱的是刘备以‘与北海孔融有旧’为由,从公孙瓒那里借来了赵云,莫名其妙的跑来青州助拳。
当时赵云初出茅庐,不过是公孙瓒麾下一偏将,并不受重视,公孙瓒也未曾多想,便随口应下,并点给刘备三千
人马。
袁绍本就兵多将广,得了刘备助拳更是如虎添翼,曹操不查之下,被打得节节败退,退兵至营丘。
营丘深处青州腹地,归途被阻,此刻即便曹操想要撤军都做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荀彧的书信传不进来的缘故。
城头前,尘土飞扬,张飞照例前来搦战。
“曹操,莫要学那缩头乌龟,速速出来与你张爷爷一战。”
城头上,曹老板的脸色,黑的好似锅底一般。
青州与冀州接壤,卧榻之侧岂容旁人酣睡,袁绍出兵尚且算是情有可原,他刘备不过一个小小的平原县令,跑来
助拳的原因,无非是诸侯讨董时,袁绍承诺表他为豫州牧。
“主公,待我许褚去会会他。”
眼下归途被阻,避战不出绝非长远之计,曹操只能点头。
“黑汉,可识得我谯郡许褚否!”
阵前斗将,张飞从来就未怕过,岂会畏惧许褚气势。
二人当即打作一团,叮叮当当百余合,不分胜负,只等天色渐暗,才各自罢兵归营。
是夜,中军帅帐内,烛火跳动,曹操不能安睡,披了一件长袍于帐中静坐,门外轻微响动后,郭嘉掀开帐篷走了
进来。
曹操抬眼:“奉孝,时至子时,还不曾睡?”
“主公,郭嘉有一策,可破袁绍大军。”
“哦?奉孝有计,不妨直说。”
“主公尚有飞熊精骑两万二,青州之地多平原,但凡骑兵冲杀起来无人可挡,主公所虑者,不过是袁绍将勇,若
李傕身死,飞熊桀骜之下军中无人可统。既然如此,何不谴一猛将,绕开敌营,换回汝南那边的张子谦。”
曹操一愣,他确实不敢令飞熊出战,两万二的骑卒眼下就跟个摆设似的,袁绍那边有刘备助拳,麾下猛将关羽、
张飞、颜良、文丑,还有一不知姓名的白衣小将也是勇武异常,李傕欺负欺负黄巾乱军还行,真要对上这几人,基
本上就是九死一生。
而他麾下夏侯惇倒是能统帅骑兵,可凉兵桀骜,夏侯惇从未在飞熊军中任职,不一定能服众啊。
“奉孝此言倒是中肯,只是怕汝南那边战事焦灼,若是换回子谦,恐一番谋划功亏一篑啊。”
“我观徐公明素有大将之风,以他换子谦,汝南那边应该无碍,况且我们这边粮草只能支撑月余,若不破局,我
军必然溃散。”
郭嘉所言,曹操心中都明白,终究是有些贪心了,既想全占豫州,又不想放弃青州,可眼下形势比人强,由不得
他不低头。
“罢了,唤徐晃进来。”
是夜,徐晃领二百甲士出营,许褚典韦开道。
袁绍大营中,颜良文丑列队出迎,双方血拼一场,各自抛下几百具尸首后收军归营。
文颜却并未发现,和典韦许褚一同出营的徐晃并不曾归。
许昌街头。
张武一身儒生打扮,着长袍,挂长剑,走马观花似的在各处走走停停。
兖州彻底安定下来之后,他也难得的能闲置一段时间了。
路过蔡府,寻个旁人不曾察觉的角落一跃而入。
张武来时已经打听清楚了,蔡邕今日进宫修书。
难得未来老丈人不在家中,他着实是有些思念自己那未过门的娇妻了。
貂蝉胆大,还能时常溜出蔡府与他相会,可蔡琰那边却是紧守理法,不曾踏出过府门一步。
算算时日,两人竟约莫小半年未见了。
独门小院中,琴声千回百转,似是在诉说对情郎的思念。
古琴后,佳人安坐,一拨一挑间,张武竟看得有些痴了。
“小姐,你弹得这声,可真好听。”夏竹寻个蔡琰空闲的时候,递上一杯凉茶,眼瞅着就要入夏了,许昌的天气
热的紧。
蔡琰幽幽长叹一声:“可惜他却听不着。”
“嘻嘻,等您过了门呐,可以天天弹给冠军侯听嘛,听老爷说,你们的婚期订在九月,眼下已是六月将近,算算
时间也快了呢。”
蔡琰娇嗔一眼:“你这丫头竟敢拿我寻开心,看我不挠你。”
说罢,蔡琰捉住夏竹腰间一顿挠痒,夏竹笑的眼泪都出来了,连连求饶。
张武从不知晓,原来蔡琰也有这般活泼的时候,出神之间竟一个不小心从扒着墙头上坠了下去。
府中家丁听到小姐的小院前有响动,那还得了,顿时抄着扁担锄头、锅碗瓢盆蜂拥而至。
张武想着翻自家老婆的墙头未免太过唐突,也就任由家丁们将其团团围住。
众人一瞧之下才发现原来是许昌内,大名鼎鼎的骠骑将军。想笑不敢笑。
领头的福伯却不在此列,登时笑的老脸上全是褶子,开口打趣张武道:“姑爷是何时入府的,怎么也不寻人通传一声。”
“满府皆是老顽固,我若寻人通传,岂能见着昭姬,别笑,说的就是你,还有我那未来丈人。”
福伯一吹胡子一瞪眼:“老爷是通情达理之人,将军战阵得胜思念未婚妻子,只要当面言明,他岂会不允?”
蔡邕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