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天上谪仙,人间圣贤
【后世评价谪仙人李白之“仙”!】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饮酒前,李白是唐朝的;饮酒后,唐朝是李白的。”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是诗仙李白的诗,更是人间谪仙人。”
“何谓李白?是美酒,是潇洒,是轻狂,是大醉伶仃;是玉剑,是侠义,是逍遥,是豪情壮志;是纸卷,是长安,是月夜,是墨笔生花……
是不羁,是狂醉,是谪仙,是意气风发!是半个锦绣盛唐,更是我们心中未曾老去纤尘不染的翩翩少年!
墨写清白毫窈窕,春风玉剑纵马狂。觥筹酣畅自归去,且插青莲醉洛阳!”
“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绣口一吐,半个盛唐!
诗仙李白,千古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
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墨笔一挥,整个大唐便诗香卷卷!”
……】
天幕前。
一曲终了,无数人沉醉在来自后世的这首“谪仙”乐曲。
华夏后世歌手独特的嗓音和这顶级的填词作曲,再搭配上婉转动听的吉他之音,如何能让人不陶醉呢?
战国,楚国。
“这就是后世之人对李白的赞扬与歌颂吗?谪仙人,真不似来自人间红尘凡俗!”
屈原一口小酒下肚,看着天幕上那用词优美,却有评价极高的一行行文字,心中更加有了想要结识李白的想法……
汉武年间。
“七分月光,三分剑气,半个盛唐!
李白之诗,便是盛唐之音!
老夫此生,能见此谪仙,也算是朝闻道而夕死可矣了!”
年迈的司马相如不由得感叹道。他这一生文赋大多皆是在歌颂强汉之风,盛世华章!
不知他的文章在后世能否代表“汉武盛世”的强盛之景呢?
玄宗天宝三年。
“贵妃,这名为吉他的乐器,你可曾听闻?
初听其音有些像古筝,又仿若琵琶,细听之后,仿佛两者兼有,这莫非是后世创造出的乐器吗?”
唐玄宗李隆基沉醉在后世的音乐中,看向了自己曾经的儿媳,现在的宠妃——“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
“妾身,不知……”
……
政务机器的嬴政,只爱美色的刘彻,大老粗一个的朱元璋,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忽必列,赵匡胤,朱棣,皇太极等人,听这音乐自然无感。
然而一向喜欢音乐的李二,“伤感情歌鼻祖的”李煜,“无愁天子”,自弹自唱的高纬等一众喜欢音乐的皇帝则是听得如痴如醉。
恨不得立马来一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春白雪》,《平沙落雁》,《汉宫秋月》……
【李白的奖励随后发放,接下来盘点评定“诗圣”杜甫!】
【世人都说,天上有诗仙,人间有诗圣。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蹙,又补全半个乱世!
诗仙诗圣这两座享誉后世,影响深远,为千秋万代传颂的两座丰碑,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李白曾享有天子降辇相迎,即便不得重用,也是一生富裕,游山玩水,很是快哉!(毕竟有两个好妻子。)
而杜甫却穷困潦倒半生,杜甫是少年天才,“七龄思即撞,开口咏凤凰。”
在他年少之时,也是意气风发,也曾当过游侠,游山玩水。
便是23岁那年,科举进士落第,依旧壮志在胸,写下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然而在他33岁与李白在山东最后一次见面之后,那个意气风发的望岳少年逐渐消失不见,开始命运多舛,再无转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诗圣”杜甫悲惨凄苦的一生……】
【缘起——少年天才思不凡,七岁诗咏凤凰!】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名为七岁,实则六岁。因唐时常用虚岁代指年龄,故杜甫自言“七岁咏凤凰”。
这一年,六岁的杜甫观看开元盛世,大唐第一舞女——公孙大娘的绝世舞姿,做出了一首短诗,名为《咏凤凰》!】
天幕画面上的主角也从李白转为了杜甫,镜头也来到了长安城内的舞坊外……
长安城,舞坊外。
名动京师的公孙大娘正在台上公益演出她最擅长的剑舞——《西河剑器》,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
公孙大娘的舞姿放眼古今,那也是首屈一指,被誉为大唐第一舞女。
她的舞蹈风格独特,以善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的舞姿惊动天下,不仅在民间献艺时人山人海,观者如云,应邀到宫廷表演时也是艳压群芳,技惊四座。
“父亲,她的舞姿好好看呀,就像古书里画的凤凰一样,我想作一首诗。”
六岁的小杜甫瞪大眼睛,看着台上正在舞剑的公孙大娘,也是看入迷了。
好一会儿,小杜甫又看向牵着自己小手的父亲,眨巴着懵懂无知的大眼,眼神中尽是跃跃欲试。
“好啊,你且试试,给为父露一手。”
杜闲看着小小的杜甫,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被誉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
自己的儿子会比自己的老爹还有才吗?
想到这里,杜闲的眼中也浮现出期待之色……
“好,凤凰出东方,翱翔于四溟。凤鸣如箫声,凤舞天下平!
耶耶,我写得怎么样?”
小杜甫看着自己老爹,脆生生地说道。(耶耶是唐朝时儿子对父亲的亲切称呼。)
“哈哈,好,好啊!我儿七岁作诗,实乃天纵之才,以后成就必在为父之上!”
实任城尉之职的杜闲看着儿子做的事也是满脸欣慰之色,此诗虽比不得什么大文豪诗作,但从一个七岁孩童口中作出,也属实是惊为天人!
但你还别说,杜闲的官职,一直做到了朝议大夫兖州司马,而杜甫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检校工部员外郎”,确实超越了自己的父亲。(因而杜甫也被世称为“杜工部”)
“谢谢父亲,作诗好像要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