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滴血重生之力,仙灵界乱不乱,我说了也不算
沈炼没脸没皮的收回了自己的神念,他也不是有意的,两位女道友同在一个洞府内,万一有什么危险,他也好提前知晓进行守护。
主要是好心,偷窥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云莘的话根本就是说给他听的。
这句话要是换做其他人来听,可能会迷糊,可沈炼是谁,他早就摸清楚了问题所在了。
从云霄到仙灵,世界孕育万灵,可以说亿万兆生灵每一天都在消耗着界域的底蕴。
若界域可以维持自我平衡,那自然是没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若是界内资源入不敷出,那就出现问题了。
任何一个修士都是饕餮,自己吃的饱饱的,然后挖矿采灵药,收入自己的囊中,可谓是连吃带拿,对一个个都是贼。
就拿五、六阶矿脉来说,想要孕育而成的话,没有個几百上千万年积累天地精华,都不可能成势。
可对修士来说,若是想要涸泽而渔的话,用不了年,一条矿脉就会被挖空。
孕育的速度远差挖掘的速度。
仙灵界万族生灵是什么秉性,还需要沈炼自己来说吗?
还不是有啥就往自己兜子里面揣啥。
回馈界域?
你是来搞笑的吗?
不从界域挖我们吃什么,回馈界域关我一个小修士什么事情?
让真仙去啊。
……
这点相关的事情,打沈炼在云霄界的时候就清楚了。
道理很简单,凡俗界的老农都知道,种的田地日子久了需要上农家肥,蕴养地力。
修仙对于灵气和资源攫取的过程,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的种田。
要说不同的话,人家老农五谷轮回后还可以肥田一边吃一边拉,勉强算是有了点循环往复的意思。
而修仙者连五谷轮回都没了,每天就想着往自己兜子里揣资源灵气,一泡屎尿都不舍不得回馈大地。
咳咳……颇有点粗鲁了。
可话糙理不糙,这样搞下去,仙灵界底子再怎么厚实,也经不过这么漫长岁月的祸祸。
从这次前往时间长河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来,作为仙灵界自留地的时空相关之处,属于仙灵秩序的卧榻之侧,岂容别人踏足。
按道理来说,沈炼不要说进去混了两万年,就算是想想也得被弄死。
可结果呢,也就得了一点警告而已。
由此可见,仙灵界的底线也和他一样,颇为灵活了。
很多事情可以谈!
一切的谈判都是底气不足,不信哪个可以横推天地的真仙,会跟你订立契约。
比如这次沈炼一口气送出八十一座灵晶山,直接又返回给天地了。
虽说这些都是仙灵界自己不知道花费多少岁月孕育出来了,可被修士们堆在库房中,就算是拿出来也是给自己修炼了,根本不会在返还给仙灵界。
要评选仙灵界十大好人的话,沈炼觉得他就算是评不上榜首,怎么也能弄个前三甲。
“或许真仙和仙灵界属于互相依存的关系。”
这一刻,沈炼脑洞大开。
仙灵界很久没有诞生真仙了,可并不代表以前的真仙都死了。
真仙寿元无尽,已经摆脱了命轮的桎梏,可以前晋升的真仙都去哪里了呢?
其实在沈炼看来,借助仙灵界的资源提升自己,甚至于进阶真仙,到了真仙之后稍微回馈一下仙灵界也属于是正常的事情。
这叫可持续发展。
一座界域只有源源不断注入新的资源,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要是大家都不在意界域的发展,早晚界域要被生灵薅死,还诞生真仙?
说不定哪一天,就只能诞生筑基大修士了,直接来一场末法时代。
就像是当初的云霄,扒拉五行仙宫的仙土一样。
云霄有五行仙宫这个资源地,那仙灵界外未必没有类似资源的地方。
这些都是和云莘交流之后,沈炼心中没由来冒出的想法,云莘怎么也算是真灵转世,曾经在仙灵界的笼罩下,对于仙灵界的体味比他更强。
这个提点还是要谨记的,说不定日后某一天就用上了。
……
压下心中的胡乱猜想,沈炼重新盘坐了下来。
煌煌两万年岁月的闭关,一下子让他成为了一位年龄四万多岁的老家伙,可以说相当于拿出了堪比前半辈子一样的寿元,来了一场超级大修行。
这么久的岁月,自然不仅仅只是埋头苦修境界了。
提升到七转十二楼境只是其中之一。
在凝练法力的过程中,他一心二用,还参悟了规则、法术等。
对于混沌规则和其他规则之间的转化,也愈发的得心应手。
首推的空间规则,距离九转也只差一步之遥。
魂道规则在境界不断晋升,神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也一步步提升到了八转之境,可以说后来居上。
五行、阴阳等等规则,和混沌规则交相辉映,皆达到了六转。
另外,除了丹田之外,体内被法力冲开的穴窍数量达到了六百多个,遍布四肢五脏血肉之间。
只不过穴窍内积蓄的法力,还如一个小水洼一样,并不算多。
……
转瞬间,三十余年过去。
沉寂在洞府中的沈炼转醒。
体表之下,混沌法力游走,勾连丹田和穴窍,渗透的五脏六腑,血肉末梢之间。
环绕周身之外,虚空微微扭曲,有一种承受不住他肉身蹲坐的趋势。
“道体法之间的区分快要彻底消失了。”
愣了愣神后,沈炼轻吟一声。
按照推衍出来的混元功法来修行,又根据自己体内穴窍被开辟出来,沈炼有了一种进一步的猜测。
那就是随着修炼的更加深入,或许他的丹田将彻底同化在肉身上。
不仅法力将融贯全身,连神念海也在虚化中,魂力也开始在体内各处衍生融合。
身体、神魂、法力、规则正在逐步融为一体。
或许某一天,他的身体便是储存法力的丹田,是神魂寄托的神念海。
“滴血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