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秦王破阵乐
然而,被尊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并没有停下他的征途。
反而一路高歌,开启了他外挂般的传奇一生。
贞观五年,高句丽王遣使者向大唐献上封域图称臣。
此时,32岁的李世民,派人前往高句丽,摧毁所立的隋军京观并埋葬骸骨。
高句丽王内心恐惧,修长城以抵挡大唐。
【网友:倒反天罡!】
贞观9年,36岁的李世民派李靖踏平吐谷浑。
贞观12年,吐蕃在四川被唐军大败,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谢罪,并请求联姻。
画面一转来到,贞观13年:
高昌王与裕谷设使者会面。
高昌王疑惑道:“焉耆和高昌都向大唐称臣,如果高昌打焉耆,天可汗怪罪下来,如何开脱呀?”
裕谷设使者解释道:“你高昌和焉耆又不是没打过仗,再多打一仗,又有何妨啊!”
高昌王委屈道:“过去的事情,天可汗已经原谅了,而现在,在打,怎么解释嘛?”
裕谷设使者恼怒,愤怒道:“天可汗,天可汗,你口口声声天可汗,难道我们的可汗就不是可汗?”
“你的胆子太小了点吧!”
高昌王:“我们向天可汗称臣,那可不是一句空话呀,天可汗如果怪罪下来,会发兵,讨伐我们的。”
裕谷设使者:“从现在起,一个人都不许去东方,就是连只麻雀,也不许飞过去。”
“如果你不愿意做的话,也没关系,我们亲自来做。”
最终二人商定,高昌带着侥幸的心理愿意出兵帮助裕谷设攻打焉耆。
另一边大唐,朝堂上,焉耆使者哭诉着会见李世民,言说:“高昌已经攻下了,他们五座城池。”
李世民脸色一变,对着一旁的太监说道:“召,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魏征,到两仪殿。”
房玄龄:“焉耆也是大唐的属国,高昌攻打焉耆视为叛乱,陛下为天可汗,绝不能容忍如此的叛乱!”
侯君集:“封闭贡道,势同宣战,就应该出兵惩罚。”
房玄龄:“如果朝廷坐视不管,他今天敢逼迫高昌,明天就敢动我大唐。”
李世民:“侯君集,这次出兵我们打的是高昌,但是我们心里明白,是裕谷设。”
良久,李世民又开口道:“征发之前,让高昌的麴文泰,亲自来见朕!”
画面转到高昌宫内,麴文泰:“让我去长安,我才不去长安!”
麾下大臣:“不如派使者前往和天可汗诉说我们的苦衷!”
画面回到两仪殿,太监高呼:“高昌使者觐见天可汗!”
李世民霸气道:“朕要见的是阿史那矩,不是你,发兵!”
另一边裕谷设王慌了,对着手下说道:“十几万的军队,哪是来打什么高昌的,分明是冲我来的。”
随后裕谷设退兵撤退,大唐设立安西都护府,听闻此消息的高昌王麴文泰,被吓死在病床上。
同年,麴文泰之子麴之盛前往大唐请降。
两仪殿上,李世民对着下方跪着的麴之盛霸气道:“高昌,今天不是归附大唐,高昌,就是大唐!”
麴之盛磕头道:“谢陛下!”
【网友:说到高昌,这就不得不提玄奘,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发现高昌成自家国土。】
【网友2: 满朝文武全是主战派啊[捂脸]】
【裕谷设:什么?大唐冲我来了!】
【侯君集:真晦气,大老远的跑过来,手都没热,还让不让人立功了。】
天幕画面还在继续:
贞观17年,45岁的李世民击败西突厥汗国。
贞观19年,玄奘返祗长安,出游外达17年,行程13800余里,完成《大唐西域记》全书记述高昌以西玄奘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
【网友:通关文牒:要么让他(玄奘)过去,要么让我过去。——唐·李世民】
贞观20年,48岁的李世民灭薛延陀汗国。
贞观21年,49岁的李世民派水陆两军,扫荡高句丽,高句丽王派儿子求见天可汗请求谢罪。
贞观22年,50岁的李世民,灭中天竺,龟兹王国。
贞观23年,51岁的李世民,灭北突厥,建立瑶池都督府。
同年李世民去世。
天幕发出悲鸣的声音,为天可汗送行。
画面中,一个番将跪倒在新帝李治面前,痛苦道:“请陛下允许我殉葬,我要随先帝而去!”
后世记载:太宗驾崩,四夷之人人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赘面、割耳,流血洒地。
突厥族将领(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请求殉葬。
当天幕外的众人还在为之感伤之时,漆黑的天幕逐渐亮起来,显示出一排文字:
你以为太宗的影响到此结束了吗?
画面中,时间来到,公元880年,大唐经历安史之乱的摧残已是强弩之末,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帝国的衰落已成定局。
然而在这绝望的深渊中,太宗的福泽再一次庇佑了大唐。
酒宴上,前来招降的黄巢特使,觉得宴会太过冷清,郑畋叫出乐队进行演奏。
旋律响起,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诉说帝国昔日的辉煌,每一段旋律都在唤起将士们的热血。
激昂的旋律中,一道悲愤的声音响起:
“臣有愧!诸位,太宗在上,破阵乐下,吾等怎忍舍太宗之基业,与贼寇为伍?”
话落,泪水在众人的面颊上滑落,那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他们斩杀了黄巢的使者,用行动宣告了他们的决心。
那一夜,星光暗淡,但在郑畋的军营中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凭借着这一股信念,大败黄巢军队,为大唐再续30年国运。
————
有诗云:
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
回望戎马,岁月大唐,开国何茫然
旌旗催冷甲,我衣未解,与子无言
狼烟灭
我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