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家伙是站在你这边的
杜再德在拖拉机的旁边激情演讲,用各种词汇描述自己拿下这辆的不容易。
“我知道大家对现在这个季节购买拖拉机会有疑惑,眼看就要12月份了,这天啊,也越来越冷了,指不定哪天就要下雪了,冬天寒冷,各家各户都需要烤火的不是,万一谁家的柴火不够了,还可以去山上砍一些树枝回来用用。”
这倒也是个方法,往年的时候,大家都会自发性的,去后山找点柴火,就是防止冬天家中准备的柴不够,要是天气好还说,若是天气不好,山上就算有落下来的树枝,都是潮湿的,就算捡回来也是不能用的。
“有了这拖拉机呀,咱们大家伙一起去山上捡捡,再用拖拉机一并拉回来,大家伙再分分带回去,总比一个个的去山上背下来,累死累活的腰好啊。”
该说不说,这话说进了许多人的心坎里,不少人支持。
“村长真是考虑周到啊,这都给咱们大家伙想着,我家那口子啊,腰不好,光靠我自己,去山上一下子可带不回来多少柴火的。”
“是啊是啊,前两天还在发愁,害怕家里的柴火不够呢,村长这就给拖拉机买回来了,听他说,还是找了熟人,打了折买的,剩下来的钱,留在下次用。”
这下,站在杜再德这边的人也就更多了,距离沈知竹近的人,也没忍住夸奖了两句。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有些尴尬对的看着沈知竹,带有歉意的开口。
“小竹啊,我们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吧……村长他这次做的确实挺不错的,不过你放心啊,要是你俩有什么冲突,大家伙还是站在你这边的吧,是吧?”
另一个人连忙跟着一起保证。
“对啊小竹,我们还是站在你这边的,你可别不高兴啊。”
沈知竹有些不理解,这些人和自己解释什么啊,难道自己的脸很臭吗,她好像也没有说不让大家原谅杜再德啊。
再说了,花了钱的,有什么不能用的。
“怎么会呢,村长做的是为了大家好的事情,我又怎么可能因为个人恩怨不让你们用呢,而且,大家伙都是除了钱的,用,当然要用了,这大冬天的,还是家中柴火多些,心里才踏实不是?”
沈知竹并不在意杜再德怎么做,也不在意村子里的大家会因为杜再德买拖拉机而原谅对方,这本身就是她自己与杜再德家里的恩怨,和村民们无关。
只是乡亲们觉得沈知竹与杜再德之间有过节,自己又受了沈知竹的好,心理上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但沈知竹如此劝说,他们是没想到的,有些不敢确定的问到。
“真的吗?小竹你不生气吗?”
沈知竹摆摆手。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杜再德身为村长,本就应该为村子里做出一番贡献,对大家好的事,我没必要拦着不是。”
这可给大家伙高兴坏了,觉得沈知竹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一个劲的夸着。
杜再德之前还在乐呵呵的听着下面的人对自己的夸奖,觉得自己真聪明,用之前一直拖着不买的拖拉机,换来了自己的口碑。
本来想着,大家伙站在他这边后,再慢慢的带领着孤立沈知竹,没想到在这种场合,沈知竹也能成为人群中的中心。
他不得不想,沈知竹是故意给自己的难看吧。
“咳咳,小竹啊,你们来的正好,这拖拉机啊,是全村的人一起出的钱买的,刚好就你和浩男两个人没有出钱,这拖拉机……”
杜再德一脸为难的看着沈知竹和徐浩男,可是沈知竹看的真切,那眼睛里分明写着看热闹三个字。
他们站的比较远,所以杜再德都是用吼的。
村中许多人都知道,沈知竹和徐浩男在考试前夕,家中遭到火灾,存储的柴火,几乎都烧去了大半。
正是积急需找大量柴火的时候。
沈知竹和徐浩男两人对视一眼,徐浩男觉得小竹肯定懒得搭理对方,而自己声音又洪亮。
“村长放心,我们家里的柴火,在从我们考完试回来后,就每天都有上山去带些回来,虽然比不上大火前的存量,但赶在下雪前,还是能够攒够的。”
况且,家里有钱,完全可以去买些暖和的工具,辅助着过去这个冬天,他们粗粗算过,是足够的。
他们觉得够,可身边的乡亲却觉得他们太苦了,有些人心肠软的,甚至都落泪了。
“可怜的孩子啊,家中没有个亲戚长辈帮衬着,看看俩孩子过的多辛苦,那火来的也真是蹊跷,怎么的就烧着了了呢,哎,要不然,就浩男那种勤快劲,家中存放的柴火,就是烧两个冬天都有剩余呢。”
“谁说不是呢,亲戚是有了,但也不如没有呢,一天天的净给人家添麻烦。”
乡亲们都是热心肠的人,纷纷出主意。
“哎?要不然这么着,咱们去后山拾柴火,回来后每家每户分点给小竹他们不就得了,每家分一点,加起来就不少了,这样,他们也不用担心冬天不好过了。”
此话一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觉得可以这么做,是个非常好的主意。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直接让他们小夫妻俩跟咱们一起上山,然后再一起运下来,他们找的还算他们的,最后每家每户分他们点,这样应该也不算作弊吧。”
沈知竹汗颜,要不要听听你们在说些什么,这还不算作弊,那啥算,都差点把拖拉机怼他们脸上了。
“不用大家这么劳心费神的,我们夫妻俩算过的,每天去后山上稍微带点下来就成了,家中就我们两个,也用不到那许多,若是后面真的不够了,我们再向大家伙买一些也成。”
“咱们就别瞎操心了,人家小夫妻俩日子过得明白着呢,有滋有味的,那需要咱们这群人担心,再说了,等过阵子,录取通知书一出来,人家可是要去大城市的人,怎么会在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过一辈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