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越州记者,勇闯非普病房
【萧遥】 自从2月11日,广南省卫生厅和越州市政府同日举办非普新闻发布会之后,当地传媒报道此传染病的口子被打开一点点。从而,全省媒体踊跃出动采访,尤其华国媒体重镇的越州市城内各家传媒集团展开龙争虎斗的新闻竞争。卫生医疗线记者个个都力争给老百姓传递关于非普疾病的最新、最全面的报道,让广大民众放心预防与治疗非普病。 11日当天傍晚,《越州晚报》封面刊载新闻发布会报道《疫情已控制,公众毋恐慌》。《南国都城报》发表了两篇文章《广南省专家辟谣:非普恐慌,完全不必要》和《广南省府,请民众放心》,对平息群众恐慌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日,《越州晚报》在首版《□□,高度关注广南省非普病情》和第二版《非普传染情况,没有想象的严重》的大标题下,大范围发表了医院、药店、物价等方面的19篇相关报道,公布了6个城市的病例,进一步稳定人心。《南国都城报》发表了《越州前日已无新病例》,配备了案例。 13日《越州晚报》,头版头条《放心!广南省备有百日盐半年粮》送给老百姓一颗定心丸,平息了第二波抢购醋狂潮。《南国都城报》发表了《非普应对危机,带来三点思考》,提出了反思非普传染病的话题。 14日,《越州晚报》街头谈心专栏发表《两大事件的启迪》署名文章,第一次提出“谣言止于智者”,引发反思话题。 从15日开始,《越州晚报》连续多天发布“反思两大事件”的传播话题、心理学话题、商业伦理话题、机制话题、媒体话题。 2月13——20日,《南国都城报》每天发表评论,分析谣言产生的原因,反思市场经济的道德性,评论政府机制。 2月14——21日,《越州晚报》联合子报《新速报》推出22个反思主题,引导全社会通过理性思考,将经验教训转化为社会的宝贵财富。 从中,全省居民得以了解本省医疗界治疗非普病人的些许概况,试图明白非普传染病的起源与发展路径。 (1)最早无意识地接诊非普病人的医院,是华洋医院。江源市医院转诊过来王幸浩,他是广南省首个上报省疾控中心的非普病人。 (2)实际上,广南省第一个感染非普的病人舒立豪,来自禅山市南水区,在禅山市医院治疗。 (3)越州市医务人员被感染最严重的医院,是广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南二院是华国第一家西医院,这家百年老院,成为越州市较早与非普搏斗的前线。1月中旬,急诊科接收第一例非普病人;从2月4日开始,院领导的电话不停响起:参加抢救的护士昨日有3人发热,今天又有5人倒下,几位教授级医生病倒了,运送危重病人的司机和实习生也受到感染……“毒王”周左分,在不知觉中感染了几十名医院职工。全院告急! (4)越州市感染病科瘫痪的医院,是广南三院。接收二院转来的“毒王”周左分,令感染病科数名医生病倒,有关负责人最严重,整个科室瘫痪没法行医。 (5)越州市最早成为专治非普病人的医院,是市传染病医院,即市八医院。 (6)越州市收治非普病人最多的医院,是越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7)专门收治感染非普医护人员的医院,是越州市第一医院。 (8)除了重灾区省会越州市,广南省非普发病的地方包括深海市、禅山市、江源市、香山市等地市。 ...... 在世界医学史上,医务人员被大面积感染的情况实属罕见。当时,华国医疗界不明白非普病因,则没有成熟的治疗方案,于是成批的非普患者肺部病变严重,持续发高烧,生命危在旦夕。 华国非普传染病,到底将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疗与防疫界,能不能找到病原体,并对诊下药?起初,这些疑问都没有答案,都是茫然的未知数。 虽然华国医疗防疫业一线还没揪出非普病魔元凶,但媒体不能袖手旁观。毕竟,传媒公开透明报道非普病况,对人们预防至少能够起到安慰恐慌心理的作用,是医疗治病的好帮手。 所以,越州市媒体界不满足于只是刊发两级政府部门的新闻通稿,决定深入非普病房瞧个究竟,为人见人怕而举止无措的全省人民释疑解惑。然而,广南省医疗防疫界在没摸清非普传染病秉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记者采访不必要受感染,密令各家医院一律严禁记者进入高风险的非普隔离病房。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风霜雪雨搏激流,危难时刻显身手。从而,总有勇毅的记者发力冲上非普“战场”,打量战况。峥嵘岁月,何惧危险? 2月16日一早,《越州日报》旗下的子报《资讯商报》记者蔡国敏下决心入越州城内收治非普病人最重的越医大一院,采访非普病房,掀开神秘、恐惧而鲜活的面纱。他的用意,在于既让民众既感知一线医护救治病患危险而动情的实情,亦令民众理解广南省医务工作者是白衣战士而非孬种!迅速地,他打手机向部门领导请示,得到同意。 领导关切地问:“当前,社会上传言非普传染性超强,而且有病人死亡。人们谈非色变,好像会接到死神的催命符。你,难道不怕感染?” “说不怕,肯定假的。不过,作为非普重灾区的卫生医疗线记者,我有责任区探视非普病房,报道来自一线的真实救治情况,来纾解民众闻非经惊恐的脆弱心态。”蔡国敏记者实话实说,“如果我严格防护采访,仍然不幸被感染非普,那就怨不得人。老天有命,只能承担一切后果。” 紧跟着,他道出了上“战场”的心声,质朴平实,没有豪言壮语:“俗话说,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最后,我假如殉职了,病故在工作中,既能为其他同行采访趟出一条血路,亦为国民了解非普传染病而倒下的先行者之一。” 即刻,领导在手机另一头打断他,“呸呸呸!兄弟,别想得太糟,你不会那么容易染病死亡。你这一说,我怎么感到一股悲壮之气吹过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吉人自有天相,你不会轻易中招。” 蔡国敏记者还是把话说完,给上司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