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人的心思
听了这话,嬷嬷明显的愣了一下,片刻之后对着面前的陈太后说道。
“太后娘娘还是别看了,都是一些贱民的庸人自扰,何必惹了太后娘娘不高兴呢?”
那嬷嬷虽然跟着陈太后多年,但是总归还是个人也,算是有良心,之前那胡辉让她看万民书的时候,她就不敢,所以故意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
离开那大理寺的时候,嬷嬷认真的看了一眼,这一看便让自己心惊肉跳,上面的一字一句字字珠玑,每一句话代表着一条恶行,每一个字都在诉说。
陈隶该死!
“少废话,让你拿上来就拿上来!”
陈太后看着嬷嬷这副样子,立刻露出了一副不满的表情,嬷嬷也不敢有任何的耽搁,不由得直接将自己手上的万民书递了上去。
“太后娘娘莫要生气,不过就是一群庸碌之人的自白罢了,和陈大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说这话的时候,那嬷嬷的心中多少有些不忍,毕竟这上面的每一条罪证都让她心惊肉跳。
然而那陈太后根本没有任何理会的意思,接过了这万民书之后,便仔细的看了起来,片刻之后,陈太后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一把将这万民书扔到了一旁。
“太后娘娘莫要生气!”
那嬷嬷以为陈太后也为自己弟弟的事情而感到愤怒,不由得紧接着宽慰道。
“那些贱民,不值得太后娘娘生气!”
然而下一秒那陈太后嘴里的话却让嬷嬷感到震惊。
“我不是因为那些贱民,而是因为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
此话一出,嬷嬷明显愣在了原地,显然根本就不明白陈太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陈大人也是一时糊涂,太后娘娘墨瑶和陈大人生气,毕竟姐弟之间什么事情说不过去?”
看着那嬷嬷这副样子,陈太后则直接说道。
“你说的也对,只是这件事情不得不提防,竟然做的越来越放肆了,做完恶事的时候,甚至连屁股都不知道擦!”
此话一出,嬷嬷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本以为陈太后还残存着一些做人的良心,然而却是因为那陈隶没有作事斩掉尾巴。
看着那嬷嬷不回答自己的话,陈太后不由得冷哼了一声,对着那嬷嬷说道。
“怎么?你对哀家的话不满吗?”
“奴婢不敢!”
陈太后见状,不屑的摇了摇头,显然多年以来,自己早就能够一眼看透俯视自己的这个奴婢了。
“怕是嘴上不敢,心里也布满了许多遍了吧!”
此话一出,那嬷嬷不敢再多说话了,只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陈太后倒也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直接冷哼着说道。
“心里有什么哀家不管,把你该办的事情办好就行了!”
嬷嬷听了这话,这才松了一口气,显然心里清楚,这陈太后话里的意思就是不再追究下去了。
“多谢太后娘娘宽恕,奴婢一定”
话刚说到一半,陈太后便不满的摆了摆手,紧接着说道。
“行了行了,哪来的这么多的废话,万民书的事情除了你我之外还有别人知道吗?”
“知道的人倒是挺多的,但是据奴婢所知,这万民书现在只有我们手中所有!”
此话一出陈太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那嬷嬷笑着说道。
“去拿个火盆来!”
嬷嬷听了这话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将这殿外取暖的火盆拿了进来,而那陈太后直接捡起了地上的万民书,扔进了火盆之中。
浸满了鲜血的万民书,在那火盆之中燃烧,产生了不小的火焰,片刻之后又消失殆尽,只剩下那火盆上零星飘着的几个火星。
嬷嬷痴痴的望着那火星,似乎觉得自己本应该也是那火星之中的一个,然而机缘巧合之下,自己却成了灭火之人。
“还愣着干什么呢,这么大的烟熏着哀家了!”
陈太后的话音刚落,那嬷嬷瞬间反应了过来,不敢有丝毫的犹豫,对着那陈太后说道。
“太后娘娘,奴婢是想等着这万民书烧尽,之后再拿出去的!”
不声不响的忠心,最是能够令人信服,陈太后听了这话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罢了罢了,哀家又不说怪你什么!”
“烧完了之后拿出去,这天也黑了,哀家也该休息了!”
眼见着那陈太后离开,嬷嬷这才端着火盆放到了原来的位置之上,离开之前刻意回头看了一眼,但离开的背影却是如此的决绝。
御书房中。
“回禀万岁爷,陈太后宫里的嬷嬷回宫了!”
听了这话,楚渊不由得睁开了自己的眼睛,黑夜之中那双眼睛无比的透亮,许公公看着楚渊这副样子,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万岁爷,我们要不派人去敲打一下?”
楚渊直接摇头拒绝,对着那许公公笑着说道。
“不必如此,朕明日就要看那胡大人的自我抉择了,毕竟这也算得上是个可用之才!”
此话一出,一旁的许公公点了点头,显然心里清楚,楚渊这也算得上是远程设套了。
翌日天启。
胡辉整理了一夜,将那万民书上的每一个字事无巨细的记下来了,不仅是记在那书本之上,更是刻进了自己的脑海里。
“胡大人,该上朝了!”
侍卫走到了胡辉的面前,而那胡辉淡淡的点了点头,对着侍卫说道。
“这一次本大人可不是什么上朝,没准是上刑场呢!”
说这话的时候,胡辉的语气之中带着几分调侃,而那侍卫显然也明白了他的抉择,不由得直接对着胡辉说道。
“大人莫要如此说法,陛下是个明理之人,不可能任由着大人孤军奋战!”
听了这话,胡辉只是淡淡的摇了摇头,上了马车之后,对着那门口站岗的侍卫说道。
“我要是上了刑场,别忘了给我送上一碗壮行的酒,也不枉本大人培养了你们这么多年!”
朝堂殿外,官员一如既往,显然觉得昨天的朝堂和今天的没什么不同,今天的和未来的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然而只有胡辉一人,揣着自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