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杀心渐起
“怎么回事?难道凌王妃和晋王殿下还曾有过过往?”
“你没听见晋王殿下说吗?当年和凌王妃在一起的人是他,就连孩子都是他的……”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晋王怎么敢说这种话?”
“完了完了,这下可算是完了……凌王妃如今是王妃之位,却又和晋王扯上关系,这下兄弟两人怕是要打得头破血流了。”
“害,这不是已经打得头破血流了吗?不信你看看晋王……”
众人低声议论着,神色八卦,心底却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凌王府这边的侍卫闻言站了起来,下意识地看向宇文诀。
只要宇文诀一声令下,他们就立刻上前,暴打晋王一顿。
可宇文诀没有说话,他大手紧紧地攥在一起,浑身都散发着凌厉的怒火。
“宇文晋,你真是好样的,事情还未明朗,就敢如此大放厥词,看来你是铁了心地要和本王抢王妃了。”
晋王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眼神得意又倨傲,冷声说道:“老四,姜宁本就是本王的人,多谢你替本王养了她和小宝这么多日。等回京之后,本王必定给你再送一份大礼!”
自从他得到皇上要立宇文诀为太子的消息之后,他就变得疯狂起来。
凭什么宇文诀能够如此顺心顺水?他偏偏要给宇文诀添堵!
把他和姜宁的事当众公布出来,必然能重击宇文诀!
他也要让宇文诀尝尝,这段日子他的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
“你还敢撒谎?”
宇文诀浑身怒火燃起,抬步朝着晋王走了过去。
眼看两人又要打在一起,众人赶紧上前把两人拉开。
“晋王殿下,凌王殿下,有什么事咱们好好说,动手可不是上策啊。”
“没错,殿下,此事最主要的还是要问问王妃……”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姜宁身上。
姜宁心中厌烦不已。
可在这种场合之下,她也不知究竟该说什么。
她沉默片刻,捏紧了手指,沉声说道:“当年我遭人陷害,并不知道那人是谁,可此事是我的私事,事情还没明朗还请大家不要太过关注。”
“至于那人究竟是谁,晋王有没有说谎,等我查出之后必然会给大家一个结论。”
众官兵纷纷应是。
“凌王妃都这么说了,咱们也别上纲上线……”
“没错,此事虽事关重大,可相信王爷王妃会处理好的。”
姜宁有宇文诀护着,如今还是凌王妃。
在宇文诀没有和她闹崩之前,他们也不敢太过造次。
晋王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一脸笃定,道:“姜宁,当年之人就是本王,即便你不愿意接受,事实也是如此!等你回京查明真相,你就会发现本王没有骗你。”
说罢,他又挑衅地看向宇文诀。
“到时候本王就迎娶你做我的王妃,把你和小宝都接进府,咱们一家三口也好团聚。”
无边怒火从心头冒起,宇文诀甩开众人,再次扑过去打了晋王一顿。
他没有收手,拳头重重地落在晋王脸上,鲜血直流。
晋王被打得奄奄一息,却依然猖狂地笑着。
姜宁怕闹出人命,上前用力拉开了宇文诀,亲自重重地给了晋王一巴掌。
“晋王,这一巴掌是教训你胡说八道,若是你再敢多嘴多舌,信不信我直接毒哑了你,让你永远开不了口?”
看着姜宁眼底浓浓的杀气,晋王吓了一跳。
他紧张地咽了口水,移开了眼神。
“姜宁,本王说的都是实话,如果你不喜欢,我不说了就是。”
宇文诀不敢杀了他,可姜宁用毒出神入化,如果真的对他动了杀心,怕是他防都难防。
姜宁把宇文诀拉到了一边,晋王府的侍卫也飞快地把晋王扶了起来,给他止血上药。
拉着宇文诀到了僻静处,姜宁眉头紧锁。
她冷冷地看向他,问道:“宇文诀,你到底想干什么?”
宇文诀心中气闷,如同堆了一块大石。
他不愿看姜宁,也不愿意说话。
他想要什么,姜宁其实心里是知道的,只是她一直不肯正视两人之间的感情。
如今晋王有意插足,蓄意挑拨,可真相又不明朗…… 他能说什么呢?
宇文诀闷声不语,姜宁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她沉声说道:“宇文诀,无论晋王说的是实话或是捏造,你我和离都势在必行,你不必为了我去教训晋王,更不必为了我去影响自己的前途。”
顿了顿,她又道:“此事我会处理,从今以后你不要再插手了。”
说完,姜宁转身离去。
望着她绝情的背影,宇文诀心底钝痛。
他语气晦涩地开口,叫住了她。
“姜宁,你当真要如此绝情?”
姜宁脚步顿了顿,声音冰冷地开口:“你我之间本就是一场误会,你初次回京之时也是要与我和离的,不如就让一切走上正轨吧。”
姜宁眼底浮上雾气,眼圈红红的,不动声色地上了马车。
这边,官兵们不舍地看向凌王府马车的方向,八卦之心冉冉升起。
晋王脸色铁青,躺回马车上歇息,心底怨气难平。
他脸色沉了沉,叫来了那负责传递消息的侍卫。
“京城那边可有告诉你,这一路上母后是否有什么准备?”
如今,他恨不得杀了宇文诀。
一想到宇文诀回京之后会成为太子,他心底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把宇文诀碎尸万段!
那侍卫面色复杂,恭敬地道:“晋王殿下,属下确定没有其他消息,皇后娘娘只让人送来了那一条。”
晋王烦躁地翻了个身,怒道:“罢了,没有就没有吧,本王自己想办法动手。”
宇文诀让他颜面尽失,他心中痛恨不已。
张之鸣也被凌王府的人控制了起来,提前送回京城,至今他都不知张之鸣人在何处。
等回京之后,张之鸣若扛不过明帝的审问,必然会把他贪污赈灾银之事交代个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