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长安一片月
姚宝瑛虽会听,却不精通弹,只道:“我还没你弹得好,哪里就用得上请教,自有教琴的李娘子等着你请教。刚从厨司那出来,路过你这,顺便来看看罢了。”
“那是来给我送好吃的了?”宝珍贴在姚宝瑛身上伸手讨要。姚宝瑛合掌打她手心,“一口水还没吃上,就问我要起东西吃,好刻薄的主人家。”
学红这时端碗盏进门,行走间带了只花色斑斓的滚地锦进来。这猫是姚令圻好不容易搜罗来的,带在自己身边玩了两天,外出钓鱼就一无所获,遂认定是猫有问题,宝珍再开口讨要,就顺理成章领到秋月轩养了。
那猫已叫养的油光水滑,光鲜得不亚于舒韫那头猞猁了。一进门便往宝珍身上扑,缩在宝珍怀里撒娇。姚宝瑛呷一口盛在琉璃盏里的雪白酪浆,看她们玩闹。
她是再不愿意招惹这些畜生的。
宝珍揉了一会儿猫肚皮,打发学红出去守门。而后自己抱着猫在书柜里伸一只胳膊翻翻找找,半响掏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来,献宝似地递给姚宝瑛。
“我近来新得的好本子,大姊看看解闷。”
姚宝瑛看那册子上还有虫眼,心知绝非是今年出的坊间话本,拿来翻了两页,也不是这几年流行的神灵志怪,粗略一看,似是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名叫《燕儿传》。顿时大觉无趣,说道:“你一贯书读得好,怎么也看这个呢。”
姚宝瑛又翻两页,忽愣住了,唯恐自己看错了,凑到窗边又仔细瞧。
宝珍抱着猫凑过去,好奇道:“大姊看什么呢?”
“你这书到底哪里来的?”
“学红胞兄在外头书坊做事,据说五六年前这个话本风靡长安,抄本几乎人手一个,我就花重金讨来了原本,大姊也看看,光是这笔好字就够我学几年的。且文笔实在是好,看着就亲切,既不晦涩,也不粗俗,怪道风靡呢。”
姚宝瑛把书册合上,心道可不是你觉得亲切,这就是你阿爷姚令圻写的。
宝珍没在祖母濮氏膝下抚养过,而未等其知事时濮氏仙逝,她自然也不知道濮氏名讳单是一个“禊”字。
为避母亲名讳,姚令圻日常行文,一向缺笔少写一点。
适才姚宝瑛随手翻到一页,上写“修禊事”一词中,正是熟悉的缺笔。
至于字体,姚令圻本人的字就极好,常写行书,如流水云烟一般美观流畅,姚宝瑛等儿女受其影响也多习行书。可在此之外他作公文的正楷也是有口皆碑的整齐清俊,这全文清秀的簪花小楷,虽仿着小娘子的笔迹写的,可其中一两个字写重了,自然就显露出执笔者是郎君。
姚宝瑛内心无语至极。感情这就是姚令圻说的编书注释、清贵自在?
宝珍把狸猫搂在怀里竟给哄睡了,见姚宝瑛愣神,便问她:“大姊,有什么不妥吗?”
“没事,挺贵的是吗?花了多少钱?手里钱够使吗?回头我叫梧桐给你送点。”
姐妹二人玩到天色渐晚,姚令圻打发乘舟来找姚宝瑛,说是:“郎君说即将开宴,叫大娘去看一眼,敬杯水酒。”
按常理,郎君在家中摆宴,操持宴席的主母总要出面敬酒以示开席。
不过姚家情况特殊一点,明氏存在感不高,常年在慧光堂里礼佛,外面交际也少,甚至姚宝瑛在外头玩都是明娥领着。以前濮氏在的时候当家理事,姚令圻常年外放在州郡,偶尔在长安宴请,也没有母亲出面招待儿子朋友的道理。濮氏亡故后,姚宝瑛继而管家,十来岁的小姑娘,一向也不往前院去,就只安排宴席饮乐。
宝珍放下猫,从妆台上捧出一副金累丝牡丹嵌红宝石的花簪来,道:“大姊头上钗环素了点,戴我这个吧。”
姚宝瑛头上只有两支挽头发的玉笄,身上所穿,也不过是家常的皂杏二色的间色襦裙。
“乘舟,你去席上回禀阿爷,说我今日妆容不整齐,不敢见外客。”
乘舟在门外应声离去。
“我不去。他们一群郎君坐席,又早安排了乐伎,什么规矩,叫未出阁的娘子去见。阿爷没开席就醉了吗?”
而后伸手把宝珍花簪外的木匣合盖,道:“相看郎君也不是这么个看法。今天阿爷宴饮,恐怕管不到姚穆身上,咱们饭后去看看姚穆的书背的怎么样了。”
秋月轩的饭刚摆上来,梧桐急匆匆凑到姚宝瑛身边,耳语两句后又退下。
“怎么了?”
姚宝瑛挤出一点笑,“前头郎君们一点小事,咱们安心吃饭。”
梧桐说的是,除了家养的乐妓之外,姚令圻叫了顾姨娘去待客。
顾姨娘本就是姚令圻前几年在外参宴时的赠妾,她所生的幼子周岁而夭,可她依然是姚令圻姬妾中最年轻貌美,最拿得出手的。
莫说是顾姨娘,宝珍的生母俞姨娘,宝珊的生母张姨娘,颜色好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被姚令这样使用过。
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姚宝瑛这顿饭味同嚼蜡,饭后带着宝珍去姚穆屋子狠狠抽查了一通功课,拧着耳朵冲他说了许多君子正身的道理。
晚上姚宝瑛回到翠华轩刚坐下,梧桐引着李娘子来访,道是:
“林七郎席上相中了梨花院弹琵琶的秋娘,当场赋诗一首,文辞清雅,郎君极为开怀,当场将秋娘相赠,连同妆奁一并奉上,此时人已经叫林七郎牵走了,奴婢特来禀报大娘。”
姚宝瑛言道:“知道了,娘子辛苦,吃口茶再走吧。”又一摆手,梧桐见状便带人退下。
说是禀报,无非是叫姚宝瑛把剩下的事情做了,身契收拾好送到林七郎的夫人手里,再叫人把秋娘的东西收拾好,姚家再陪点嫁妆。这样的事姚宝瑛也不是第一回做,可偏偏这一回,姚宝瑛心里又闷闷的不畅快。
注:鯶子:即鲩鱼,也就是现在说的草鱼。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传统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