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5
贾母看着宝玉是满脸慈爱:“客人还没见呢,就换了衣裳,还不来见过你的妹妹。”
而宝玉早就看见多了一个姐妹,便猜到是林姑妈的女儿了,忙跟黛玉作揖,
然后坐了下来,细细看着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六七岁的小孩,比那比干心眼子还多,真是的成精了)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以前见过。”
贾母笑他:“你又胡说了,你怎么能够见过她呢?”
宝玉也跟着笑道:“就算没见过,但我看着眼熟,想必是心里面觉得是旧相识了,今日再见,就算是远别重逢。”
贾母笑道:“这样就更好了,大家相处得也和睦。”
宝玉更是直接到黛玉身边坐了下来,又细细地打量了一番。
(死活盯着人看,不觉得没礼貌吗?)
问:“妹妹读过书吗?”
(林黛玉心里肯定在想刚刚我问姐妹们读的什么书,外祖母可是说了没读什么书,只是认几个字而已,
如果我再如实回答我开始读四书了,会不会不好)
黛玉道:“没有读什么书,只上了一年学,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的名字是哪两个字?”
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她表字,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那我给妹妹取一个,就叫‘颦颦’,最合适不过了。”
探春听了便问这两字有什么出处,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且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两个字,是不是很贴切?”
探春取笑宝玉道:“这恐怕是你自己瞎编的吧?”
宝玉不是很在意,也笑道:“除了四书之外,瞎编的书多了,又不是只有我瞎编。”
宝玉又接着问黛玉:“你出生的时候嘴里叼着玉没有?”
黛玉被问得一脸懵,众人也不明白宝玉这话什么意思。
黛玉心想,这是他自己嘴里叼着玉出生,就故意问我有没有吗?是为了彰显自己独特吗,第一天做客,就要搞我?那我必须没有。
于是回道:“我没有,想来那是件宝贝,不是人人都有的。”
宝玉一听,瞬间发狂,从脖子上扯下那玉,狠狠地摔到地上,骂道:“什么宝贝,连人的高低贵贱都分不出来,还说‘通灵’呢,我也不要这玩意。”
这可把众人吓坏了,赶紧帮着把玉捡了回来,
贾母急得搂着宝玉:“你这个孽障,你生气就生气,要打人骂人也随你,何苦要摔这命根子”
宝玉这会也满面泪痕:“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这东西,就我有,我说无趣得很,现在来了这么一个仙女似的妹妹也没有,这能是什么好东西。”
贾母只好哄他:“你这个妹妹本来也是有的,但是你姑妈去世了,舍不得你妹妹,就带着那玉一起下葬了,
一是用你妹妹的东西一起殉葬,算是全是妹妹的孝心,二来是你姑妈带着玉走了,在天有灵,看着玉就当看着女儿了。
妹妹说没有是不想张扬,
还不戴上。当心让你娘知道了。”
说完,贾母便从丫鬟的手上把玉接了过来,亲自给贾宝玉戴上。
宝玉听到贾母(奶奶)这么一说,仔细想想,也有道理,也就不生气了。
……
吃了饭,聊了这么会,天也晚了,当下,黛玉的奶娘来问黛玉住哪?
贾母:“今天宝玉,先搬我这边的侧房,你林妹妹暂时安置在你屋里,等过了这冬天,收拾收拾房屋,再另作安排。”
宝玉道:“好奶奶,我就在隔扇门外的摆张床就可以了,何必还要闹您,让您不能好好休息呢?”
贾母想了想:“也可以吧”
于是安排,一人一个奶娘和丫头照看着,其他的在外间,听使唤。
而王熙凤,早就命人送来了一顶藕合色的蚊帐,还有几套锦被缎褥。
(意思是宝玉和黛玉睡在一个屋里,只是用隔扇门隔开两张床。完全不能理解,这么富贵的家里,连个客房都没有吗?
而且不是早早就让人去接的林黛玉要她长住吗?这么多天,都收拾不出一间屋子吗?
那些说,原著贾母从头到尾都是真心疼爱黛玉的,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
还是人都到了才临时做安排,还是人家的奶妈问了,才做安排的,
真是无语了,哪怕是个客人来了,都应该在人家问之前收拾个客房出来吧。
这就是所谓的贾母对林黛玉的偏爱?
把人忽视得这么明显,是看不见吗?
贾母睁眼说瞎话可以理解,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嘛。
那为什么研究原著的红学家也睁眼说瞎话呢?)
……
黛玉这次来京城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小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只有十岁的小丫头,也是自小就跟在黛玉身边的,叫雪雁。
贾母觉得雪雁太小了,还是个孩子,伺候不好人,而王嬷嬷又太老了,黛玉肯定用着不顺心,
于是就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叫鹦哥的,给了黛玉,其他也按府里的姑娘一样,每个人除了自己的奶娘外,
还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管首饰漱洗的两个丫鬟外,还有五六个打扫房间等杂事的小丫鬟。
……
这会王嬷嬷和鹦哥正陪着黛玉在隔扇门内。
而宝玉的奶娘李嬷嬷,还有一个叫袭人的大丫鬟,刚刚在外面的大床伺候宝玉。
……
这袭人原来也贾母的婢女,本名叫珍珠,贾母溺爱宝玉,生怕宝玉身边的丫鬟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服侍他,
而贾母又觉得袭人心地纯良,尽职尽责,就把她给了宝玉。
宝玉因袭人本姓花,他自己在书上看到一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于是跟贾母说,改了个名,叫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