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士农工商的跨越
农户虽然紧随其后,但是在这个朝代里面,百分之九十九的,估计都是比较贫穷的小农人家。
一户农家能有亩田地,都算是不错的了。
但其实亩田地,也堪堪只够一家人的嚼用,勉强把肚子混个温饱罢了。
若说能把日子过得有多好,那也不可能。
如果想要把日子过好一点,那就得买多多的田地,争取当个小地主什么的。
可是普通农户若是要买田地的话,钱从何来,就又是一个折磨人的大问题。
比如亩田地,一年的产出就是那么一点,这是一个定数。
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产出只会少,不会增。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每一年是不是都风调雨顺。
如果碰到了大风大雨大灾,那这一年估计都没盼头了,只能勒紧裤腰带,吃野菜啃树皮了。
如果运气好一点,这一年能够正常收割田里的产出。
首先,要交一定的赋税。
交完田税之后,剩下的粮食才能够归农户自己所有。但是这些粮食,也只够他们吃喝。
其次,如果想要换身新衣裳呀,让子孙去上私塾呀,以后是家里人不幸生了场病……
那么家里的银子
肯定就不够用。
就得舍下脸面,去向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借银子。
这么一来,一个本来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弱的小农家庭,立刻就背上外债了。
欠了别人这么多银子,还哪里有闲钱去购置田地,充实自己的家产?
所以说,从小农家庭变成小地主的规模,这中间是很难的。
普通农家干一辈子,说不定都没法为自己多购置上十来亩田地。
以霍舒耘这个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她觉得无论哪个朝代,日子过的最差的阶层,应该都是农户。
因为农民老老实实,跟一头老黄牛一样,就知道哼哧哼哧的种田。
每天在田地里挥洒汗水,身上的汗都流干了,就为了换秋收时的那一点米。
这日子过的是真惨。
所以霍舒耘穿越过来以后,从来没有想过要用银子,为自己置办几亩田地,因为她根本就不想去耕种,下地真的是太累了。
小农家庭有时候,连温饱都不一定能保证。就更没有余钱,供自己的子孙后代去念书上私塾了。
如果子孙后代目不识丁的话,那他们的下一代,就依然只能做一个农户。
祖祖辈辈皆是如此,没有办法打破阶级的壁垒。
仕与农之间的阶级,不是那么好跨越的。
但是,如果农户过不下去的话,大概率就会送自己的子孙去当工匠。
学一门手艺,比如说做木匠,铁匠之类的。
在世人眼里,最底层的阶级,估计就是商人了。
但其实当商人的话,赚的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种商人,就特指那种有铺子,有门店,生意比较稳定的商人。
因为铺子门店本身,就算是他们的资产之一了,而不是像贺燃这种走街串巷,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
像贺燃这种货郎,基本上干的就是苦力活,每天都在十里八村跑。
有时候,一天赚的银子,说不定还没有跑一天的路,脚底板上被磨出来的水泡多。
他去十里八村卖货,村子里面的那些人,大多数也不是很有钱,有时候多是以物换物。
要么就是买货的人,拼命的跟贺燃砍价。
所以这么算下来,贺燃赚的银子根本就不多。
他赚来的那些银子,自己省吃省喝的话,一个人倒也能过得下去。
但是绝对负担不起一个家庭。
贺燃之前的日子,要是过的好的话,他就不可能在霍舒耘家里吃饭的时候,这么馋肉了。
贺燃也没有想到,霍舒耘竟然会跟他说这么正经的话题,一时之间有些愣住了。
问他以后想干什么,其实贺燃自己也不知道。
要是问他对以后有期望吗,那他肯定是希望自己以后的日子过得好一点,银子多一点,家人们都幸福安康。
这就是贺燃最朴实的愿望。
可是要是问的再具体一点,比如怎么样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那贺燃就不知道了。
所以贺燃迷茫的对霍舒耘说道:
“大嫂,我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呀,就这样走一步看一步呗!
我以后卖货的时候,多跑几个地方,多赚一点银子,把钱攒着给我的妻儿花。”
听到这个回答,霍舒耘摇了摇头。
她觉得贺燃这样的,就是典型的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
没有读过书,没有见识过外面广阔的天地,不知道人的一生,还可以怎样活。
就像是乡下的小民,没有见识过京城的繁华,根本无法想象,京城那些富贵人家过的,都是什么样的日子。
如果问他们,觉得富贵人家每顿饭都吃什么?
他们能够想象到的,估计就是顿顿把红烧肉吃到撑,白米饭一碗接着一碗,再喝上二两小酒,那日子可
就太美了。
小农人家根本就想象不到,其实真正的天潢贵胄富贵人家,是不吃红烧肉的。
他们的吃食有多么精细,是普通农家想象不到的,比如开水白菜、佛跳墙等等。
而贺燃就是典型的,不知道外面的生活怎么样。
他脑子里对这些东西没有概念,所以不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还能怎么过。
单纯的把卖货,作为自己以后维持生计的唯一方法,日子单调的好像一眼就能看得到头。
比如成亲之前做货郎,等成了亲之后,做货郎做的更卖力了。
紧接着过去十来年,儿子也长大了,就让儿子接过自己的衣铂,也去做过货郎……
但是要让霍舒耘来说,贺燃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完全可以活得更精彩,过得更丰富。
“你有没有想过,把卖货这个伙计暂且放下,先去读书认字。”
霍舒耘开口问道。
霍舒耘这一番话,在贺燃听来,简直就如同石破天惊一般,大大的在他脑海上空劈了一道惊雷。
把他震的浑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