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都是老熟人!
“杨东,你去开阳县,怎么查?”
苏沐芸和杨东坐在一排,两人聊起工作问题。
杨东注意到了,在两个人这一排座位周围是没人坐的,都是真空地带,至少前后左右两排无人。
不过虽然注意到了,但是也没有去管。
省纪委很少有人不知道苏沐芸的真实身份,所以对苏沐芸谨慎和拘谨,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辆大巴车里面坐了三位二级组织,他和苏沐芸,以及驻庆和县的巡视组的组长。
但是庆和县的巡视组组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纪委干部,潘大江。
潘大江此刻他坐在大巴车副驾驶,距离杨东和苏沐芸很远。
为什么要坐这么远,他可不是给两人创造什么谈话机会,而是他心里不满。
两个三十岁都不到的年轻干部,就能够跟他一样,成为二级组的组长,跟他一样巡视各县,他心里自然不舒服。
他今年都四十多岁了,才是副处级干部。
也就是说他花费了小二十年才做到副处级,而杨东和苏沐芸只不过个把年就做到了。
试问,他心里怎么可能舒服?
哪怕苏沐芸是省纪委书记的女儿又如何?还是不满。
但他对苏沐芸不满归不满,可也不敢惹。
然而对于杨东这个农家子弟出身的小子,他就没什么顾忌。
“车里面也是公共场合,杨东同志说话声音能不能小点?打扰大家休息时间可不好。”
潘大江毫不客气的转过头来,朝着杨东出声提醒。
车里面本来闭目养神的大家全都睁开眼睛,极为惊讶的看向潘大江,又看向杨东,以及看到了杨东身旁的苏沐芸。
杨东极为惊讶诧异的看向副驾驶的潘大江,知道后者是驻庆和县的巡视组组长。
“潘组长,我和苏组长探讨工作思路,声音的确大了点,不好意思,和同志们道个歉。”
杨东谦虚的接受潘大江的提醒,并且朝着周围同志们道歉。
本来就是一件小事,提醒一下就可以。
但是潘大江见杨东这么说,又说了一句:“呵呵,到底是年轻人,精力旺盛。”
“这次可是巡视工作,而不是旅游玩乐。”
“你这个组长,心里可得有数。”
潘大江一副领导的态度语气,批评和警告杨东。
这就让杨东有些不满了,每一个二级组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没有谁领导谁一说。
纵然你潘大江在体制内资历老,经验丰富,可和杨东一样,都是副处级巡视专员。
所以潘大江根本就没有资格用这种倚老卖老的资格来教训批评其他组的组长。
但杨东秉承着团结的态度,继续忍了潘大江一次。
“潘组长说得对,大家都得汲取经验和教训,把巡视组工作搞好。”
杨东点头,但没了笑容。
本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但是潘大江似乎很乐衷于这种‘教训’。
“你能听进去最好,巡视组不同其他,你不能仗着权力任性妄为。”
潘大江继续倚老卖老。
杨东这回可就不惯着他了。
已经忍让两次,完全是因为潘大江的资历老,但他无限制的用这种态度对自己,那就不行。
“潘大江同志,你负责巡视庆和县,是吧?”
杨东对他的称谓改了,其次直问潘大江。
潘大江眉头一挑,不知道杨东问这话啥意思。
“对,我这次负责巡视庆和县,怎么?小杨有什么事情?”
潘大江坐在副驾驶上,目光拙劣的盯着杨东问。
杨东摇头开口:“那倒没有,就是希望潘大江同志好好搞明白庆和县事情,我们开阳县这一组,就不劳你操心。”
“我知道潘大江同志参加过很多次巡视组工作,做了好几年巡视组的组长,经验丰富。”
“但每个组都是独立存在的,办案也是如此。”
“我们驻开阳县的这一组,有什么不懂得,自然会问郑组长,和其他几位组长。”
“时间还早,你们到庆和县至少还有四个小时,潘大江同志可以闭目养神休息一会。”
杨东这几句话,就把潘大江弄的老脸通红,又气又羞。
周围的同志们都面色复杂的盯着杨东和潘大江,他们都听出杨东这几句话的含义。
你潘大江管好你庆和县的事,哪来的资格管我开阳县巡视组?
知道你潘大江参加过很多次巡视组工作,也做过好几届巡视组的二级组长,可你好几年了都还是个副处级,跟我们一样,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们?
每个巡视组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没有从属关系,也不需要你潘大江多管闲事。
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自然会和巡视组的领导们沟通,有你潘大江什么事?
你比郑广成和其他几位副组长,经验还丰富吗?
几位组长都没说我杨东,你哪来的资格在这里指指点点?
话的意思都一样,但是说出来感觉不一样。
这就是体制内的干部,为什么说话总要绕弯子。
毕竟骂人不吐脏字,才是最高级的骂人。
杨东本来就没想招惹潘大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管你的庆和县,我巡查我的开阳县。
可你非要多嘴,非要仗着资历老,倚老卖老。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我也就忍你了。
可你三次四次还想这么做,我可不惯着你。
我要是惯着你,我们驻开阳县这一组的同志们该怎么想?我们组长是个怂货,面对你潘大江都不敢反驳?
组长被骂了都不敢反驳,试问组长是什么想法?
所以这种事情,绝对不能惯着。
苏沐芸也是眉头皱起,看了眼这个潘大江。
她知道潘大江,一个任劳任怨的纪委老同志了,在省纪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工作多年,经验丰富。
而且他年轻时候也是庆和县的纪委干部,让他去巡视庆和县,也是有优势的。
但是没想到,这个潘大江在大巴车上面发神经,还有闲心管别的组长?
你要是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