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竟然这么客气
苏棠梨听着,也只是轻笑,再瞧着屋子里的红灯笼,和福贴,再是红绸绣画,笑着看向白屹洵。
这可是他们在一起过的第一个新年。
虽然不是和白家人一起过的,但是和白屹洵一起过的就好。
而且,今年还多了老侯爷和傅休辞,他们也是一家人。
本来嘛,过年就要和家人在一起的。
苏棠梨很是高兴,再看着墙面上挂着的赤兔。
大周祥瑞,白狼,赤兔为上瑞,苍鸟,赤雁为中瑞。
再者就是嘉瑞,麒麟,凤凰,龟,龙,白虎。
所以大周过年,物品中皆是这些代表祥瑞之物。
她的绣画,不是赤兔,白狼,就是麒麟,凤凰,白虎这些,但不会有龙。
龙唯有天子才可用,但凤凰却是可以,只要不是穿戴之物有凤凰,像寻常人画绣凤凰,用作观赏,就不会犯忌讳。
不过,她没有绣凤凰,因为傅家乃勋贵世家,若是有凤凰,要被有心人做文章了。
"这些小红灯笼绣着麒麟,还有这些白虎,赤兔绣画,可就是被祥瑞包围了。"
老侯爷瞧着屋子上的装饰,很是喜欢,笑着看向苏棠梨,夸赞道,"先前听阿辞说,棠梨的刺绣很出色,今日瞧着,果然是。"
"嗯,我还有
更厉害的,都没有展示呢。"
苏棠梨笑眯眯的,就和老侯爷说了大年初三去太守府做客的事情,她估计得在太守府住个四五天了。
虽然老侯爷觉得大过年就住在外面,不太好,却也没有阻止,就笑着点头,同意了。
瞧着天黑下来,就让人准备膳食,傅家的其他人也陆陆续续都到了。
苏棠梨也只是礼貌地打了招呼,和她们维持着客气的笑容,便是看向傅老夫人,也只是敬重地行礼,却不亲近。
即便瞧着傅老夫人眼中的失望,苏棠梨虽然心有触动,却不敢付出真心。
傅老夫人可以在不了解她的前提下,就疏远她,焉能不会再有第二次。
到底,她对于傅老夫人而言,也只是突如其来的孙女,比不得自幼在傅老夫人身边长大的孙女。
只要没有太多真心,往后她也不会被这份亲情所伤。
因为前世,她有疼爱她的祖母,这一世,也有白老太太的疼爱,她不缺长辈的喜欢。
便也不想勉强自己,和傅老夫人多相处。
傅老侯爷见傅老夫人给苏棠梨夹的菜,苏棠梨都吃了,再是轻笑,应了几句话,便安安静静吃喝酒吃饭。
知晓她对傅老夫人只有礼貌,却无亲近,虽然惋惜,
却也能明白。
便也不去管她们,就和傅家的几位长辈,喝酒,说着家常话。
傅华容和傅嘉吟是挨着傅大夫人坐的,上座就是傅老夫人,一旁就是苏棠梨。
若是之前,这个位置是傅华容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有老侯爷撑腰,苏棠梨又是第一次和她们过年,她们长房自然会把这个位置留给苏棠梨。
不过,见苏棠梨并没有和傅老夫人熟络地聊天,反而只是安安静静地吃饭。
傅大夫人她们母女三人,皆有些惊讶,原本以为她会像讨好老侯爷那样,去讨好老夫人。
可这个苏棠梨,难道真如第一次上门那样,不愿意认老夫人?
诧异的也有三房的人,她们也很是惊讶苏棠梨对傅老夫人的态度,原以为会看到祖孙情深的一幕。
谁知道,竟然这么客客气气的,这可不像苏棠梨和老侯爷在一起的样子。
不过苏棠梨既然不愿意讨好老夫人,这对于她们而言,可是好事情。
但今天,二房是不是有些奇怪,换做之前,早就趁机巴结傅老夫人,贬低苏棠梨了。
但现在,傅三太太竟然默不作声?
难道二房在憋着什么大招?
傅大夫人她们也是察觉到二房的不对劲,皆是不解傅三太太
还有这么安静的时候。
莫非还真是在藏着什么大招?
而傅三太太却是没甚胃口地吃着佳肴,目光时不时瞥向身边坐着的两个女儿,见她们就自顾自地吃饭,一言不发,更是没有了胃口。
这一顿饭,几人吃得真是心不在焉,也就苏棠梨还能美美地享受着美食。
等吃饭了,就和白屹洵坐在一起,开始守夜。
最上座的就是傅老爷和傅老夫人,再是几位傅家的长辈,随即再是长房,二房,三房,顺着辈分身份来的。
苏棠梨是长房的小姐,是坐在长房这一块,前面是傅夫人,再是傅休辞,便是她们夫妻,一旁就是傅华容姐妹。
但傅华容不想挨着她坐,所以身边就是傅嘉吟。
和傅华容的爱答不理不同,傅嘉吟还会和她寒暄几句,苏棠梨也就客气地回了几句。
"棠梨妹妹的竹园,人可还用得习惯?"
"她们都很规矩,把竹园打理得挺好的,多谢堂姐关心。"
"明天就是新年,邯城的达官贵人,皆会来府上拜年,我们是长房的人,可要招待她们的女眷,棠梨妹妹记得早起,穿得鲜艳一些。"
"好。"
"初一初二,我们要在家里守着拜年客,等初三,我们要去外祖家拜
年,棠梨妹妹不如跟着我们一起去?"
"池家?可池家不是在我们望城?"
"并非池家,而是二婶婶的娘家舅舅,就在邯城,和我们长房多有往来,棠梨妹妹也是长房的人,也该跟着一起去。"
"那,我能不去吗?"
"自然是能的。"
"哦,那我不去。"
"可以。"
"初四还有其他的亲戚要拜访,棠梨妹妹也不去吗?"
"如果可以不去,那我就不去。"
"可以。"
寂静了一会儿,知晓傅嘉吟没有话了,苏棠梨便端着茶喝了几口,靠在椅子上,见白屹洵和傅休辞在说话,就凑过去。
听了几句,就问,"大伯父在京城,不回来的吗?"
"嗯,父亲和二叔一家过年,就不回邯城。",傅休辞点头,见苏棠梨好奇,就多解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