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懂事的张洋
看到爷爷笑得如此灿烂,张洋的心也被这份纯粹的喜悦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感到内心由衷的高兴。
正当祖孙俩手持通知书,笑容满面地相视而笑时。恰好望向门外,只见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张成踏进了家门。
爷爷一脸自豪地宣布:“看,洋洋这次考得特别好,全县第八名呢!”
张成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玩笑道:“第八名?我还以为是倒数第八,那也算进步不小嘛。”
爷爷一听,连忙摆手,声音里满是喜悦与坚定:“不是不是,是正数第八,全县那么多孩子里,她排第八!”
张成愣了愣,显然没想到这个成绩,他之前对洋洋的学业成绩有所误解。
毕竟从四年级起,张洋便未曾主动提及成绩,也从未在家人面前展示过通知书。
父亲以为是我考得太差,不好意思把通知书拿给他看,也没有多问。还怀揣着让女儿初中毕业便外出务工的念头。
张成内心虽存疑虑,但见老爷子满面春风,那份喜悦不似作伪。爷爷察觉到张成的不信,便主动将手中的通知书递了过去。
张成半信半疑地接过,瞬间双眼圆睁,惊呼出声:“我的天,分数竟然这么高!”
他又仔细地审视了各科分数,只见卷面上几乎全是九十七八分,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门赫然写着100+10!!!
“这满分不是一百吗,怎么还多出了十分?”张成满脸疑惑地问道。
“这…我确实不清楚。”爷爷转头看向我,眼中满是询问。
“哦,那是因为那道题是附加题,答对了就能额外加十分。”张洋连忙解“什么是附加题?”张成又问。
“满分一百后的额外题目,比较难,一般做对的人不多。”她平静地回答。
“!!!!!”张成满脸震惊。
他惊奇的看着张洋,“你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接着“我怎么都不知道!!”
“……”回应他的是张洋的沉默,你从来都不关注她,家长会都没去过一次,又怎么知道她的事情。
“洋洋从四年级就很刻苦,一直努力学习。”爷爷解释道。
“四年级?这么说,你保持这个成绩两年了!?”张成再次被震惊了。
“没有这次最好。”
张成心里酸酸的,老爷子都知道,就他和周不知道,要是她知道女儿已经这么优秀,会不会就不跑了。
这个答案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爷爷看出父亲的心思“你不知道很正常,把心思都放在老大老三身上,洋洋跟透明人一样。”
“…我…”
“行了你也别怪洋洋,考这么好,以后肯定能上好大学。”爷爷自信的模样,让她哭笑不得。
张洋突然想起吴老师的话:“爸,吴老师今天告诉我,一中已经给学校打来了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去他们学校上初中。”
爷爷和爸爸听后,同时惊讶地看着张洋,仿佛在说:“难道还有这种操作?”
接着她又继续说道:“吴老师说,让我们商量一下,最好明天答复“好,去!”
“学费多少?”
爷爷和爸爸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爷爷随即意识到也需询问这一关键问题,连忙补充:“哦对对对,学费多少?”
“吴老师没有明确告知具体数目,只说第一年可以免费就读,后续两年的费用则视学生的成绩而定。”
说完,张洋看了看父亲的脸色,便知道,学费太多,大概率是不会让我去了。
张成想立马打电话给吴老师,询问学费有关的事,又想到已经晚上八点多了,会不会不方便。
想等到明天白天再问,但事情放在心里,他也忐忑不定,八点多也是不是特别晚,咬了咬牙,还是打了出去。
他打电话之前把张洋叫到一起,询问了电话号码以后,忐忑的拨通电话。
“喂,你好。”
“老师好,这么晚了打扰你,真是不好意思,我是张洋父亲,她回来了去一中的事情,我有些问题想问一问。”
“哦哦,你好你好,我一猜今天晚上就会打电话,孩子出息。”
“我是想让她去,就是这个学费……”
“学费第一年免费,后面两年,前三名全免,前十名百分之八十,前十五名百分之六十。”
“那具体是多少呢,我心里好有个底。”
“学杂费不贵的,只是住宿和生活费,可能一个月最低要七八百。”
张成听到这个数字,沉默了,想了想“吴老师,这个一中,我们不去了。”
“在考虑考虑吧,张洋平时成绩很稳定,不会掉出前十的,一中的教育资源比全县的都要好很多。”
“不用了,家里有三个孩子,我们这生活费那些负担不起。”
“那好吧”吴老师听到这话,虽然可惜,倒也没有多劝,因为她也教过张洋哥哥,那也是个聪明孩子。
听到父亲与吴老师的对话,张洋心中虽早有预感。但当父亲明确拒绝让她前往县里求学的那一刻,内心并未泛起太大波澜。
“洋洋,并非爸爸不愿成全你,让你去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心里也盼着你能去,只是爸爸能力有限,家里的情况实在难以支撑。”
父亲的话语中满是自责,字字句句敲打着张洋的心。
她轻声回应:“爸,我没事,从没想过要怪您。而且,我也没打算现在就去。”
父亲似乎松了口气,但又立刻紧锁眉头:“你真的不怪我?你不想走出这个小地方,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吗?”
张洋坚定地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不怪您,我当然想。只是……”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想等自己长大了,有能力了,再亲自去看。”
这件事并未在张洋心中激起波澜,因为她从未有过离开这所学校的念头。
一中,虽为全县中考生的向往之地,亦曾是她的梦想所在。
然而,深思熟虑后,张洋意识到,即便踏入那片殿堂,孤身一人的她将在陌生的环境中挣扎。
社恐的性格让张洋难以与城里的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友谊,更遑论自如交流。再者,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