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
做什么?”
黄月英犹豫了一下又理直气壮的:“我是想问,咱们这找到了矿,是不是得小心不让人知道啊,黄家是不是守不住啊?”
黄承彦:“······”
行,原来是过来质疑她亲爹的根基的,问题是,他确实很憋屈地回道:
“先不要让城里的杨、宋、史几家知道,且看一下张、陈二人下场如何再说。”
走不走关系的,也得看看县令是谁啊,如今襄阳有个什么县令!
“哦。”
黄月英平平淡淡的一句,噎了黄承彦半天,他这心高气傲的性情,自己在这气得郁卒。
最后黄月英要出去盯进度的时候还上赶着补上一句:“其实,阿父你要是能找到老师傅就更好了,我不怕人……”
“出去!”
“好嘞~”
脾气好差的!
黄月英腹诽着走掉,不知道的是,她前脚刚走,她这位亲爱的老父亲就以一种“上辈子恶贯满盈这辈子生女月英”“这都是他纵情教女应得的的报应”这样的心情写信找人去了。
黄月英刚走出门外,张仲景就在门口等着她,她赶紧收起不正经的样子,端端正正地问:“张大师怎么了?”
张仲景每次听到“大师”两个字都惭愧,但黄家小主坚持,他几次推脱,黄家主都不愿改,他也只好就这么受了,如今竟然也习惯了。
张仲景找黄家主,还是一半是为他现在照顾的流民,一半是为前次提到的所谓“医院”。
如今这批流民身上并没有受太重的伤,只是一路颠簸,吃住既简陋又脏污,于是生了些许黄家主提到的“感染”类的病症,这类病,药物并不好用,最好的方法还是吃住都精细些,靠自身慢慢调养。
黄家主既收拢了他们,又每日自费伙食让他们建房,听说新建的房屋一大半还是为了收拢接下来不断南下的流民,乃真正的为国为民仁心慈肠。
但个别的一些病患,其难处又和组建作为“医院”合到了同一处。
因为——
“药材不够?”
张仲景点头道:“黄家······月英不知,我等行医总是四处游历,即不是为了奇货可居让人不好寻到,也并非全是为了集百家所长精进自身……”
说到这里张仲景不免叹气:“实在是各地的药材都只在各地产出,有时便是有对症的方子,找不到药也是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
“便是本地的药,也不是时时都有的,要看有没有山民进山采回来,药材短缺,不若我们自己上山去采药了。”
“采药?”
黄月英愣了一下:“所以张大师,你们的药都是野生的?”
张仲景奇怪于月英的问题:“自然是,这······”
不上山采药,哪里来的药材?
张仲景直言:“这个所谓‘医院’恐不好建成也是难在此处,月英你想法是好的······”
黄月英懂了,哦,对哦,中国古代是不是医药不分家的?
看病的钱都是算在药材里,实际为医术付的诊金大部分都在药材费上,毕竟开了方子没有药也没有用啊,后世的医疗体制改革好像也是在将这两者进行分离的。
所以,黄月英疑惑道:“那不能试试产业化养殖吗?”
“野生的药材,不好得是一方面,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有效的药物含量也可能千差万别吧,这样的话,固定的方子不就很难对症了吗?”
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好医难得,真正能够根据药材气味、形状、年份估计其药效从而调整药方的医者,那得是多少年的积累求证啊。
但是……
“产业化养殖……”张仲景疑惑地喃喃出声,突然觉得醍醐灌顶!
黄月英:“用同样的土壤、日照、温湿度条件培育出一批量的药材,药效上总不会差太多了吧。”
至于生长条件——
黄月英摸着下巴脑洞大开:“可能需要大棚,襄阳的日照条件还可以,温湿度找山的南北面控制一下,多建几个养殖基地?”
塑料暂时没有,可以用纸先试试?
菖蒲他们好像研制出更薄的纸了,第一次看见这东西的时候,黄月英就跟第一次在博物馆看到汉代薄如蝉翼的纱衣一样惊讶。
很难相信,他们是怎么用这种科技水平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