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被屠城文武死难
第574章 被屠城文武死难
只是由于清军的突然袭击,明军被清军登上城墙的不止是西面,还有东面和南面。
清将特特斋和武兴格虽然没有赵佳那样悍勇,但是也都是三层重铠,十分嚣张,明军士兵被打的节节败退。
很快东门率先失守,接着便是南门被清军打开,清军各部人马开始陆续从南门进城,冲入宁海州城。
由于宁海州城的坚决抵抗,使得清军损失了赵佳这个勇将,英额尔岱气愤之下,下令了屠城的军令。
这样的军令让蒙、汉军将士欢喜极了,所有人都像疯了一般,冲入宁海城,然后分路进行突击,一路抢一路杀,宁海州城顿时成了人间地狱,城内顿时大乱。
由于董国柱还在牢牢控制着西城,明军的各路将领,纷纷选择退向西城,向董国柱所部靠拢。
董国柱实在想不到东门和南门会这么快陷落,情急之下,便命令自己的战友王倓前往收复南门,王倓急忙带着部下在城墙上从西杀向南边,但是南门此时已经被清军牢牢地控制,数百名精锐满洲步兵,在汉军将领佟图赖的率领下,冲向了王倓,王倓寡不敌众,被乱军所杀死。
佟图赖杀死王倓后,命令部下开始沿着城墙进攻西城的董国柱所部,董国柱因此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压根抽不出部队进行反击,清兵一拥而上,董国柱最后不敌而死。
至此城内的主要正规军的战将全部就义。
由于清军已经下达了屠城令,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明军将士更加不愿意投降,围绕在宁海州知州汪逢渊的身边,坚持奋战。
抢劫、强奸一旦被人为合法化,那么结果就很难再收拾了。
一部分清军将士在主要将领石廷柱的带领下,开始向选择巷战的明军将士发动进攻,而更多的清军将士则是等不及将城内的明军将士肃清,就开始了抢劫盛宴,在宁海州城内,进行肆无忌惮的大屠杀。
而负有剿灭最后的明军将士任务的石廷柱,一开始的进攻是非常不顺利的,因为走到哪里,总会有人从四面八方进行袭击,直到石廷柱派人运来了火炮和火铳队,推进速度开始加快,明军的阵地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失去。
明军镇守东门的宫应蛟和宫若峘迎在最前方,最先被清军的火铳打中,父子二人双双殒命;
接着就是镇守南门的贺绳前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贺永令和贺元令相继战死,他的三子贺广令身受重伤,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
镇守北门的曲洪澜带着张缙和傅大亨二人则紧跟着贺家父子,与清军展开了近战格斗,面对汹涌而来的清兵,张缙当即大吼道:
“师父,请带着大亨去帮知州汪大人,这里有我来殿后。”
张缙说罢,便带着自家族人,上前与逼近的清军骁将武兴格进行格斗,可惜张缙虽然勇敢,但是作战技巧完全不是武兴格的对手,张缙和他族人数十人,很快便被武兴格带人给砍死。
曲洪澜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前方战死,大哭着拉着另一位学生傅大亨就向着州衙方向而去。
此时的宁海州衙集中了宁海州最后的抵抗力量:知州汪逢渊、同知李士标和吏目魏世达等两百余名州城官吏全部集中于此。
汪逢渊知道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他不愿意被清军俘虏,示意身边的仆人把柴火布满自己的卧室,而他的妻子已经抢先一步带着丫鬟在卧室上吊自杀了。
汪逢渊泪眼婆娑的环视了一周,卧室里面分明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板凳和上吊所用的绳索,汪逢渊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对着卧室外面的一众同僚作揖后说道:
“诸君但请自便,汪某就此别过。”
“愿从汪公于地下。”
“愿从汪公于地下。”
宁海州的官吏们,代之于掷地有声的回答,让汪逢渊非常感动:
“汪某无能啊,耽误了诸君,汪某心中有愧啊,就先行一步了,为诸君提前跟阎王打个招呼。”
汪逢渊颤颤巍巍地独自走进了卧室内,然后缓缓地把卧室门关上了。
宁海州同知李士标亲自拿着火把在卧室门口守着,按照与汪逢渊的约定,待汪逢渊自尽后,李士标就开始放火自焚。
很快衙门口传来了激烈的拼杀声,汪逢渊在卧室内蹬倒了板凳的声音已经算是静不可闻,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汪逢渊已经先走了。
“罢了,死就死吧,临死前拉个垫背的。”
吏目魏世达大叫一声,手提着大刀就冲出去,走在衙门的甬道里遇见了撤回来的曲洪澜和魏大亨,魏世达告知了汪逢渊的死讯。
曲洪澜直接瘫坐在了地上,口中喃喃自语道:
“完了,没希望了。”
其实即使汪逢渊没有自杀,毅然带着众人拼搏到底,也不会改变最后的结局,无非世稍微延缓一些时间而已。
“曲老爷、傅公子,振作一些,随我杀出去。”
吏目魏世达说道,然后带着稍微振作起来的曲洪澜和傅大亨,就要离开衙门二进各房,往前冲去,但是不成想一颗从天而降的火炮,砸中了衙门房屋的屋顶,正巧打断了房屋的一根承重梁,掉落在魏世达、曲洪澜等人的旁边,当场把几人震晕了,紧接着大量掉落的砖瓦又从屋顶上掉下来,几乎把魏世达、曲洪澜等人半掩埋起来。
身处后庭的李士标听到清军的火炮声后,惨笑着把手里的火把扔进了柴火堆,眼看着大火开始蔓延,李士标的夫人沈氏带着丫鬟投入大火之中自尽,李士标刚想步自己夫人的后尘闯入,突然一颗火炮炮弹在附近砸下,掀起的气浪让李士标的身体就像一片树叶一般,轻轻地飘起来,然后重重地砸在了地上……
二月十二日未时许,石廷柱向英额尔岱报告道:
清军已经完全占领宁海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