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这就是印度 > 第2章 古印度哲学

第2章 古印度哲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古印度哲学——古印度文明系列介绍之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联,这个问题反映出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在其漫长的古代文明演化历程中,创造并且传承下来了许多辉煌灿烂、令人惊叹不已的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理念。

然而,与其他各种文明大相径庭的地方在于,古印度的哲学体系主要源自于宗教哲学,并与宗教自身的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回顾往昔,可以发现古印度哲学的成长轨迹主要由三个极具标志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代表所构成。

一、以《奥义书》为代表的原始哲学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个时间段里,伴随着婆罗门教——也就是现代印度教的鼻祖——的蓬勃发展,其信众们不仅在个人修炼和心灵净化方面愈发精进,还逐步将这种修行中的感悟升华为古印度最初的哲学思想体系。

而在众多哲学着作当中,尤以《奥义书》最为出众且极具代表性。这部作品运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深入探讨了诸如世界起源、人类本性、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人生终极归宿之类的深刻哲学议题,并从理论层面系统地阐释了婆罗门教对于宇宙观及人生观所持有的观点。

《奥义书》作为印度古代宗教经典之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智慧,它所提出的众多崭新学说与理论更是引人深思。在这些学说之中,以“梵我合一”、“业报轮回”以及“智慧瑜伽”三者的影响最为深远。

首先来谈谈“梵我合一”这一学说。根据该理论,“梵”被视为宇宙间至高无上的本体,世间万物皆源自于梵,且都是由梵演化而来,并依存于梵而得以存世。这种观念与中国老子哲学里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同样被看作天地自然运行的法则和根源。

至于“我”,则被诠释为梵的一种具象化表现形式,它寄生于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内部。从某种特定角度审视,可以说《奥义书》中的“梵我合一”以及“业报轮回”等理念充分展现出了早期唯心主义哲学思潮的特征。不仅如此,其中诸多核心概念也相继被后世的哲学流派所汲取并融入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

二、诸派哲学

公元前500年前后,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哲学迈入了它辉煌灿烂的古典时代。在这段漫长岁月里,婆罗门教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历经风雨洗礼后茁壮成长,并孕育出众多哲学流派。

这些流派犹如繁星般璀璨夺目,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以及吠檀多派。它们以古老的吠陀经典为信仰基石,彼此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而深邃的哲学体系,世人称之为\"婆罗门正统派\"或\"六派哲学\"。

在\"六派哲学\"的世界里,\"梵\"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成为其理论基石之一。哲学家们坚信通过对\"梵\"的深入理解与领悟,可以实现\"梵我合一\"的境界——即个体灵魂与至高无上的\"梵\"融为一体。

这种对\"梵\"的崇拜以及对\"梵我合一\"的追求,无疑反映出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它强调精神层面的探索与超越,将物质世界视为虚幻不实之物。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人们试图摆脱世俗纷扰困扰,寻求内心宁静与解脱。

与此同时,在古老的印度土地上,哲学的火花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般璀璨夺目。然而,正是在这片充满智慧光芒的领域里,诞生了一些对婆罗门教六派哲学提出批判甚至反对声音的思潮。这些勇敢的思考者们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世界,并创立出一系列具有怀疑主义和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众多哲学流派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遮卢波迦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理论被后世称为“顺世论派”,其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根据顺世论派的学说,世界并非由神秘莫测的精神力量所构建,而是纯粹由物质构成的实体。具体而言,地、水、风、火这四种基本元素共同构筑起了整个宇宙的基石,成为世间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所在。

不仅如此,顺世论派对生命本质的解读亦颇具新意。他们坚信,人类的肉体与意识紧密相连,宛如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换句话说,人的意识源自于物质本身,而非某种超越尘世的空灵之物。当个体走向死亡之际,意识也将随之消散殆尽,不再存续。这种观念无疑是对婆罗门教所倡导的意识独立存在以及轮回转世等唯心主义理念的直接挑战和否定。

遮卢波迦的唯物主义哲学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照亮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之路。它激发了无数后来者的思考,推动着哲学的发展不断向前迈进。在这场思想的交锋中,顺世论派以其坚定的立场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印度哲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三、佛教和耆那教哲学

(一)佛教哲学

公元前5世纪,在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土地上,伟大的智者释迦摩尼洞悉了世间万物的真相,毅然踏上了寻求解脱之道的征程。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修行与思索,他终于领悟到一种全新的教义——佛教。

佛教哲学作为佛教思想的核心,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心灵深处的黑暗角落。释迦牟尼深知众生皆苦,无论是贫穷富贵、贵贱尊卑,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磨难。而这些苦难往往源于人们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迷茫。

于是乎,佛教哲学应运而生,它深入剖析人生百态,试图解开困扰世人已久的谜题:我们究竟为何而活?人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这不仅是对个体存在意义的追问,更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

在佛教哲学的引领下,信徒们逐渐明白,人生并非一场漫无目的的漂泊,而是一次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觉悟的旅程。通过修习佛法,人们可以放下执念,摆脱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束缚,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同时,佛教哲学也教导人们要以慈悲心对待他人及一切生灵。因为只有心怀善念,才能真正体悟到生命的真谛,并最终实现涅盘境界——超脱生死轮回之苦,抵达永恒的彼岸。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核心理念在于寻求解脱,并致力于终结人类及其他生灵所面临的痛苦与烦恼。在佛教教义中,实现灵魂的彻底解放有两个关键路径:其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