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这就是印度 > 第95章 印度土邦

第95章 印度土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年至1949年期间存在,最终于1949年并入印度联邦。

但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归属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当时克什米尔的大君和王室们都是印度教徒,倾向国大党,而70-80%的居民却信仰伊斯兰教,拥护穆斯林联盟;更麻烦的是,克什米尔不同区域的居民因为信仰的问题长期仇视,谁都不服谁,在英国人撤出前后,爆发了多次动乱。巴基斯坦提出要用“公投”的形式,让“当地人民”来决定它的归属(显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穆斯林肯定倾向巴基斯坦);而印度方面却坚持认为,因为印巴分治的时候,克什米尔统治者是印度教徒,由土邦地方政府牵头加入印度,是顺理成章的,无需再去搞“公投”。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会让克什米尔独立,可关于具体归属又谈不拢,争议很大。双方通过战争瓜分了这里,但谁也不甘心,始终想完全吞并,所以直到现在克什米尔仍然是火药桶之一,成为印、巴两国发生争端的一大根源。

1950年1月,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全国划分为28个省,从法律上取消了土邦;1956年又按照语言原则重新组建邦,消除了在行政区划上的土邦残留形式;1965年,清查了王公们的财产,对他们征收巨额财产税和遗产税,搞得一些经营不起的王室,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财产。1971年,印度政府更是决绝地取消了各邦王公的某些特权和年金,废除了他们的大君称号。自此,印度的土邦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三、印度土邦王公的现状

印度土邦王公是印度历史上的封建领主,他们在英国殖民时期和独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权力和地位。特别是从1858年开始一直到1947年,这将近一百年的与英国关系最好的时间里,土邦的王公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除了需要保证对英国的忠诚之外,再没有任何人和势力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活。这个时期的土邦王公在其领地内拥有广泛的政治权力,包括行政、司法和财政控制。同时,土邦王公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的地位通常通过鸣放礼炮的数目来确定,这是一种分级制度,反映了他们在英国殖民体系中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土邦王公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初期,许多土邦王公试图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但最终未能如愿。尽管如此,仍有少数土邦王公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地位因此也有所不同。一些王公通过与政府合作或参与地方事务来维持自己的影响力,而另一些则逐渐被边缘化。

其实,印度独立初期,印政府为了降低王公们的抵触情绪,一开始答应会保留王公们的各项特权,还每年都给这些王公们发年金,可到了1971年,印度政府就翻脸不认人,不但把答应的年金取消了,还废除了王公们的所有特权,至此,所谓王公贵族的时代在印度就结束了。从这些王公就与普通的印度公民一样,都得自己靠双手吃饭。

现在还有人在用印度“大君”(土邦王公)、“王子”,“公主”的头衔,虽然真是祖上传下来的,但并不被印度官方承认,更没有任何法律效应,也就是家族内部自娱自乐,或者去外国王室圈子里出出风头罢了。但至今,一些印度“王室”们高配的婚姻和奢华的生活八卦新闻,仍然时不时的曝光抢个镜头。比如——印度南部土邦王室举行土豪婚礼,超模与印度王子拉希姆阿迦汗王子结婚,婚后获“公主”头衔。还有,或者印度最年轻的“君主”辛格,坐拥8亿美金财产,其私人宫殿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一些本身有产业,又善于经营的王公大君,依旧能过的有权有势,富可敌国,其后代多跻身于当代印度的土豪阶层,在地方上也很有威信。比如,焦代普尔王室格甲辛格大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

还有一些本身非常已经富可敌国的大君后代,除了经营家族产业,也会选择利用家族威望竞选议员,去从政,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作为“管理者”来“呼风唤雨”。比如,迈索尔邦被称为南亚“檀木圣地”。迈索尔“大君”的家族,世代垄断着檀香和紫檀生意,而且他们家还素有从政传统,虽然人丁不够兴旺,但家族的后裔们,都能在政商和学术界做的非常有名堂。

然而,并非所有土邦王公都如此幸运。有些王公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甚至需要政府的接济,还有一些王公在历史变迁中逐渐失去了权力,但仍然保留着王室的头衔和部分领土。比如,奥迪沙邦的末代大君比尔巴辛格·马哈帕特,因为早前过的太奢华,又没有像样的产业积蓄,只能靠着约130英镑的政府年金度日,后来蜗居在乡村土屋里,一天只吃一顿饭,靠村民救济生活。

目前,许多土邦王公的原先的宫殿和文化遗产成为了印度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