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勇气和决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明年的瓦剌部族能够繁衍生息,继续壮大。
而原本在他们手中成为筹码的太上皇,此时也因为一系列的问题变得有用。
至少现在大明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容易被别人蹂躏的人。
他们就是想要利用大明的太上皇来搞事情,怕是不太能行。
所以他们只能把太上皇当成一种筹码,至于它的价值究竟是几何,就得看接下来的谈判。
京城之内,群臣恭集。
朱祁钰稳坐龙椅,声音高宣:
"诸卿如有奏章,无他事即散!"
曹正淳尖锐地出声提醒。
这时,礼部尚书胡濙走上前,沉声道:
"禀告吾王,国泰民安之下,朝纲空缺需填补,选拔英才,以佐君主圣政!臣以为,当重启科举选贤!"
重振科举!
此举实乃明智。
然胡濙并未止步,再次深深一拜,言及深意:
"古有南北卷之制,望吾王洞察天下才俊,变革科考法则,使南方学子与北方才子一视同仁。此等公正,盼吾王予以允准。"
朝堂之内顿时激起波澜,众臣纷纷争论不休。
"安静!"
曹正淳再度厉喝,制止喧哗。
南北卷制乃明代因应地区差异所制定的选拔制度,实则类似现代按地域分组考试。
因北方学识底蕴相较于南方稍显逊色,各地学子录取标准需有所差别,以免压制了北方士人的表现。
此提议引发争论,无论是支持合并或维持现状,均有其拥护者和反对声音。
"合卷论简直胡言,难道北人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若不分南北,怎能有公平,怎能让南方人优于北人在文采之上却剥夺他们的功名?"
瞬间,双方陷入激烈的辩论。
朱祁钰并未表态,只轻扣桌面,似乎对此种争论视如寻常之事。
科举乃封建社会选拔才俊的基石。
无数寒微士庶借此阶梯晋升朝廷。
然而,它并非完全公正开放,弊端颇多,仅调整小环节无法拯救全局。
海域之上,海盗舰队如狼似虎逼近沿海,肆意侵犯。
"未见大明海军!"
各战船船长呼唤,带着失望的意味。
领头海盗嗤笑着:“让那些废物轻易过关,无法感受我等倭寇多年精心筹备的实力。”
首领舔着嘴唇,得意的笑容扭曲:
"呵呵呵——"
一众海盗纵声大笑,笑声在舰队回荡,充斥满他们的疯狂期待。
财富与权利 ,大明的一切都令他们垂涎。
这次攻伐,正是自正统以来倭寇最具野心的大规模袭击。
对大明水军毫无畏惧。
这支舰队无论吨位与数量都强大无比,海上强权不容忽视,他们的炮火可瞬间摧毁大型战船。
一阵齐射轻易轰毁数十艘战舰,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那些疲软不堪的明朝海军只有百来条低级船只,怎么可能对抗得过倭奴们的舰队?那些急于求战的倭寇们早已摩拳擦掌,想要与大明的海军碰撞一下了!
然而在此刻。
倭奴们的航海人员突然睁大双眼,难以置信地问道:“那是什么?”他们怀疑的眼神中透出不解。
海面上,巨大的船影像是巍峨的山峦一般突现!所有倭奴舰队的人全都震惊得无法言语。他们的船只虽看上去声势不小,但在眼前这片可怕的巨舰前,瞬间就显得如蚁般微不足道。
一艘庞然巨影浮现在水天交汇之处,那宏大的舰队轮廓终于暴露在倭奴的视线之下!
“快…快转弯、逃离!”一名倭奴惊恐地大声呼喊。
别笑,那可是能抵抗的人类船队吗?犹如移动着的山峦!就连神明级的旗舰,只怕也抵挡不了!倭奴船队瞬间陷入混乱,船只转向四逃,有的扬帆疾驰不知往哪里去,有的船长拼命转动方向,慌不择路。
头目感觉事态危急,一旦让手下这群临时聚合的力量崩溃,他之前精心组建的强力舰队便土崩瓦解!一旦船只散落,他们还如何重新集结那些浪迹天涯的贼匪?
倭奴头领在紧急关头,猛地抽出手铳,一枪击毙一个大声呼救的引导员。接连数枪精准打爆身旁船只的导航人员,他们的随之坠海,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倭奴们顿时聚精会神起来!“别紧张,那样的巨舰绝非战斗艇,肯定是为了运货而生。以我炮之利,完全能应对!”头领咆哮道。
“世界没有那种大战舰的需要,除非遇到与它等量级的敌人!”他的论断掷地有声。“只要有这样的大小,只需一艘船就能统治四大海域!所以绝非战舰,而是满载财富的运载船,只要打开甲板,那就是我们的囊中物!”
“有什么好害怕的,冒险就能获得荣华!大明的水师也不过如此!”头目的话充满说服力,同伴们对望一眼后,立刻相信他的判断。
大型运输船?装载多少粮草财宝、物资呢?所有倭奴都燃起贪婪欲望。
若是运输船,因其行动速度受限以及结构单薄,并无法装备强击火炮。这样的船只无异于活生生的目标!
这支倭贼舰队再次统一号令下行动:上千个士兵依照命令调整队形。
“喂啊!”
“装填!”
随着一声令下,沉闷的炮弹被送入,一个个火炮锁定渐渐逼近的大军!
郑和舰队。
一名侦察兵发现不妥:“启禀大人,我发现敌人似乎有意向我们发难!”
“什么?”
余谦猛然一惊。
这份惊讶可不是小问题。
即便站在远处遥望郑和舰队,也足以令人屏息。
这支军队的庞大体积和惊人吃水量,世间罕有人能比拟。
超过一千吨的巨型战舰就有上百艘,
旗舰的排水量更是超过了两千吨!
到底是什么样的强敌,见到这支郑和舰队竟还敢主动发起进攻?
难道说,在这些年郑和舰队沉寂的日子里,七大洋又涌现出能够挑战大明海上霸权的对手吗?
余谦心中不禁掠过一丝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