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时明月宋时关 > 第七百零九章 辅助之心

第七百零九章 辅助之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韩熙载、徐铉陪着苏宸喝的很高兴,都喝道半夜了,这才尽兴回房休息。

本来给二人安排了两个房间,但是这两个老友,以许久未见为由,今晚睡在一张榻上了。

此时接近凌晨,苏宸喝的不少,也回房睡觉了。

韩熙载和徐铉躺在床榻上,还没有完全睡熟,小声聊起来。

“消息太突然了,想不到以轩还活着,在这里暗自发展壮大。”韩熙载感慨。

徐铉也感叹:“是啊,世事无常,我也没有想到。”

韩熙载笑着说道:“如果吴国真的能复国,我们在这里继续为官也算迷途知返,重回老东家了。”

徐铉有些疑惑:“韩老哥,你说,以轩所说的吴越人派人去仇杀,有多大可能?”

韩熙载犹豫一下,答道:“这个不好说,我们也没有在现场看到,以轩他既然这样讲了,不论真假,我们相信它是真的就行了,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接下来,我们在这里安身立命就是了,以轩的为人和才华,我们都很清楚,这个杨吴少主,还是她的义妹,只要我们在朝廷上,形成势力,最后,谁来做这个武王,或许我们能够扶持一把。”

徐铉听到韩熙载的话中之意,吃了一惊,看向了韩熙载,轻声道:“韩兄的意思是?”

韩熙载语重心长说道:“目前的杨吴少主毕竟是女流之辈,日后如何能够真的登基为帝?如果她信得过她的兄长,加上以轩足够的优秀,文武全才,建功立业,到时候,我们也可以保苏宸,成为吴王”

徐铉恍然道:“对啊,他的才华和务实精神,带兵能力,惊艳程度甚至盖过了大宋赵匡,同样拥有雄才大略,就看接下来,他能否让许多将领和文臣心悦诚服,都拥护他了。”

韩熙载说道:“如今苏以轩握有兵权,训练有素,还掌握经济、海外贸易的经脉,一旦带兵打仗也擅长,到时候可以跟秦王李世民相媲美了。到时候,来个玄武门之变,陈桥兵变,他便可以登基!”

徐铉忍不住激动道:“如果是那样,我们就保着一个明君,大干一番事业了。当年在年轻时候许下的雄心壮志,豪言壮语,还能在年迈时候,再热血一回,去努力实现!”

“我就是这个想法,故而饮酒过后,还无法入眠,实在是个好目标。”

“若真如此,那我们就迅速写信,给许多咱们的同僚,赶紧过来投奔了。”徐铉的意思,就是写给孙党的人,全都过来发展。

“不急,目前声势不宜过大,我们先在这立足,然后分批把人接过来。”

徐铉无奈:“可是,目前还缺人手啊!”

“没关系,缺人就找以轩要,让他拨给我们几十个人,就够使用的了。”韩熙载微笑着,并不把苏宸当外人。

韩熙载这样尽心竭力,也是为了苏宸他的前途和命运。

虽然他们在酒席间也听说了,杨吴政权里,还有几个岛主,就是黑云都的部下和谋士,并非完全是苏宸和杨吴少主的人,但是,官场上,韩熙载等人都是老油条了,轻车熟路,会逐渐把握朝廷政权,倾斜靠向苏宸这一方的。

“好,那就这样定了。”徐铉点头,同意这个办法。

几日后,江涛、刘洞、夏宝松也被接到了泉州,三位士子在南唐刚做上小官,就灭亡了,成为了亡国之臣,没有着落的时候,被人秘密接过来。

当三人看到苏宸的时候,有些不敢相认了。

“你是,苏公子?”

“对,是我!”苏宸微微一笑,然后把来龙去脉,有选择的说了一些。

“竟然是吴越人如此卑鄙,派人暗杀苏公子!”

“幸亏苏公子福大命大,躲过了这场劫难。”

三人都在惊呼未定,为苏宸捏把汗。

苏宸说道:“暂时我还是用着化名陈苏,为的是不引起宋国的注意,让宋军暂时跟各地的义军抗争,我们在这里可以休养生息,否则被宋君知道,又来擒拿我了。”

“那倒是!”三人都觉得有道理。

“你们接下来,就留下帮我,擅长做县令的,安排你们上任,喜欢处理军务的,就留在军中,另外,杨吴要重新立国,也需要在朝堂做官的。”

江涛说道:“我喜欢从地方做起,就做县丞做起吧。”

刘洞这时道:“我打算在六部做官。”

夏宝松则对军务感兴趣:“夏某不才,很喜欢军伍,一直幻想像李贺那样,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加入军中。”

苏宸闻言,果然不同才子,性格各异,有不同的志向。

“好,就这样定了,明日开始,就正式上任了。”

现在杨吴的政权结构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这个需要足够博学儒雅之士才能制定成体系,苏宸觉得,韩熙载和徐铉就是最佳的搭档,可以把杨吴朝堂班子,先组建起来。

苏宸可以让杨灵儿直接起草任命,他的特权也算很大的了。

有时候,苏宸感觉自己越来越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了,杨吴大事,他能够提前许诺,然后找灵儿走个手续,目前杨灵儿对苏宸还是十分信任的。

就在漳泉之地后方在发展时候,前线也不断传来捷报,吕超群将军与吕峥将军兵马合在一起,加上俘虏之兵,已经有十万之众。

目前进入了吴越境内,开始攻城掠寨,不断向北进发。

从边关进入,与吴越军队先后三战,均是大胜,已经攻占两州十一县,声势浩大。

不得不说,吴越还是很富裕的,吴越钱氏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民本”思想。钱镠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他不仅自己不称帝,还反对强藩称帝。

钱镠谆谆地教诫子孙要恪守臣节,要“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做到“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意思是,发现事不可为,遇到雄才大略的明君,早做归附,免得使得江浙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所以,吴越并没有秣马厉兵,穷兵赎武,因此各州县的守军并不多,只有几千人,训练也一般,所以,面对十万大军狂卷过来,丢盔卸甲,溃不成军了。

这个消息,迅速传向了杭州城的吴越朝廷。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