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生母裴氏
“孽种!你能不能懂点事,别为难你妹妹!”
徐菀:“??”
我还一个字没说呢我,怎么就为难她了?
谁知,徐作柔又自顾自说了起来,“爹爹,您别怪罪菀姐姐。姐姐也是因为等久了才火气这么大。”
“是啊。今日是菀菀回门,老爷您就别跟菀菀置气了。”祁氏亦假惺惺地附喝。
随后便转过头,拉起徐菀的手亲昵地笑着,“十几年不见,菀菀已出落的如此亭亭玉立了。听闻你还嫁给了永嘉侯,成了侯府夫人,真是好啊。”
紧接着,祁氏话锋一转,“只不过今日回门侯爷没陪你同来吗?”
徐菀抽出手,冷冷道:“铺子里事务繁忙,侯爷抽不开身,我便自己来了。况且我也不是来看你们的。”
话毕,徐菀一甩衣袖,从祁氏身侧绕了过去,径直朝徐府内走去。
“大胆孽种!怎么跟你娘说话的,一点规矩都没有!怪不得能做出改嫁公公这种遭人耻笑之事!
你知不知道你那么做,外头人骂的不是你,骂的是我徐府教女无方啊”
徐晃在后头骂着,徐菀充耳未闻,带着东珠与陈嬷嬷自顾自往里走。
想到他们一家人方才演戏似的一幕,徐菀便想笑。
祁氏和徐作柔,分明是那假仁假义之人。说出的话乍听上去是向着她,可句句都是绵里藏针,想置她于死地。
而徐晃则是那不辨菽麦之人,愚蠢至极,被祁氏母女卖了还帮她们数钱的那种。
听东珠私下跟她提起,当初侯府的聘礼送到徐府,祁氏原是想让徐作柔嫁过去做世子夫人的。
若不是徐菀祖父和老侯爷留了一手,在婚约书中写道,联姻之人需是裴氏嫡女。这婚约还真落不到徐菀身上。
想必是祁氏和徐作柔的如意算盘打了水漂,对徐菀怀恨在心。
恰好这时竟听闻侯府世子弃婚,徐菀转身嫁给了公公,让徐府和侯府丢尽颜面。
且那永嘉侯从小患有疯症,只要接近女子就会发疯打人。徐菀嫁给他,今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祁氏母女幸灾乐祸,再借着徐菀今日回门没有侯爷陪同,便给她个下马威将她晾在府外一个时辰,又将她嘲讽一番。
她们以为这样徐菀就会掩面羞愧奔逃?
大错特错!
徐菀不仅不会逃,还要拿回她和她生母的一切!
更何况,在见到祁氏那一双儿女的第一眼徐菀便知,他那蠢爹是喜当爹了。
将来得知真相时,还不知要哭成什么样。
如此想着,徐莞已走到了徐府内院门口。
“陈嬷嬷,我娘的院子在哪边?”徐莞问。
“裴夫人的院子在这边,夫人请随我来。”
徐莞跟随陈嬷嬷在徐府内院中穿行,见一个个院落都好似翻新过,装饰华美,洁净如新。
直到来到裴氏的院落外,徐莞停下脚步抬头一看,门上的匾额已破败掉漆,院里的杂草杂树,竟已越过墙头探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股黑气盘绕在院落上方。
徐莞微微蹙眉,有种不好的预感。
但她也管不了那么多,拾阶而上抬手一推。
门上的大锁已年久腐朽,徐莞一推,那锁便断了。
大门打开,一股泥土与木制腐败的气味瞬时钻进鼻端。
陈嬷嬷与东珠都下意识地蹙起了眉,东珠甚至略略捂了捂鼻子。
徐菀却恍若未闻,抬脚走了进去,映入眼帘的画面,却让她更为心痛。
只见整个院落杂草丛生,房屋年久失修,到处都是掉落的墙皮与红漆,一看便是十几年来从无人打理,甚至从未进来过一次。
踩着过膝的杂草,徐菀走向院落主屋,轻轻推开门。
伴着吱呀一声,灰尘与蛛网在阳光下腾起飞散。
徐菀抬手挥散灰尘走了进去,屋里空荡荡的的,只剩下些破旧的桌椅茶碗等不值钱的玩意儿。
这就是她出生时所住的地方。
可徐菀两岁就被送去清凉山,对徐府与裴氏已无多少印象。
她唯一记得的,便是幼时的孤独与无助。
罢了,为生母上一炷香,是自己的心愿,感谢娘亲将她带来人世间。
至于徐府今后如何,跟她徐菀再无关系。
不过
这院子里的黑气,她需探查清楚。
===
与此同时,徐晃与祁氏等人追着徐菀来到内院,见她进了裴氏生前的院落,立马顿住脚步。
“老爷别去!那里面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到处都是污秽之物。我们还是在这里等菀菀出来吧。”祁氏拉住徐晃道。
徐晃顿了顿,末了重重一甩衣袖啐道:“哼!孽种,真是孽种。”
徐作明从旁安慰道:“爹爹您莫气,等她出来我们就将她赶出府,再也不让她回来。”
就在此时,一名小丫鬟匆忙来报,“老爷夫人,永嘉侯侯爷来了!”
“什么!”
“永嘉侯?他他怎么会来?”
徐晃与一双儿女霎时变了脸色,如大军压境般乱了阵脚。
谁能想到富可敌国的永嘉侯,竟亲自来了徐府。
“快!快请侯爷入府!”祁氏回过神来忙向丫鬟吩咐。
而后向徐晃等人道:“老爷,我们也快去前院迎侯爷吧。”
“对还是夫人明智。我们快去。”
几人快步来到前院,恰好碰上刚入府的慕怀瑾,徐晃忙迎了上去,面上堆着趋炎附势的笑,向慕怀瑾行礼。
“见过侯”
徐晃的话还未说完,祁氏悄悄在后面掐了他一把,徐晃连忙改口,“贤婿呵呵,听闻菀菀说贤婿近来铺子里事务繁多,今日怎的有空过来?”
慕怀瑾唇角紧绷,眼含愠色,一言不发望着徐晃。
周身萦绕着的冷冽之气,如钝刀般一下下划在他们身上,膈应得他们苦涩难忍。
半晌,慕怀瑾才道:“难道徐大人忘了,今日是我和菀菀三朝回门的日子吗?”
慕怀瑾今日天还未亮,便起身去处理昨日遗留之事,就是为了能早些回府,陪徐菀回门。
回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