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饿肚子了
出逃的时候,蜀军带了不少粮草。
但无论多少粮草,终究都是不够的。
所以诸葛瞻星除了尽量携带粮草之外,还做了一些沿途补给的打算。
毕竟这么多人,每天消耗的食物和草料都是以数千斤为底线的。
也就是说,每天都能吃空十几辆大车的装载量。
所以补给是必须的。
青城山脚下的狩猎行宫就是其中一个补给点。
狩猎行宫所在的位置险要,而且储存了不少粮食和财物。
朱悦耀看了半天地图,他对诸葛瞻星不放心,所以把亲信太监吉利叫来,询问狩猎行宫那边的情况。
吉利跪在朱悦耀面前说道:“陛下,内侍监的王公公已经先去狩猎行宫了,咱们明天午时以前,便能赶到狩猎行宫歇息。”
朱悦耀疲倦的点点头,重新拿起地图陷入了沉默。
车厢内装着两盏琉璃灯。
灯光的照耀下,王妃看到朱悦耀面颊消瘦,脸上满是细细的皱纹,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车辆和马匹偶尔会发出各种声音,但朱悦耀隐约听到很多人的哭喊声。
因为诸葛瞻星突然派人烧掉了桥梁,有许多宫女、太监、平民、伤兵无法过河,被无情的丢在了河水的东岸。
现在天气寒冷,冒险泅水渡河无异于自杀,所以被遗弃的人在河边嚎哭震天。
朱悦耀烦躁的捂住耳朵。
虽然觉得诸葛瞻星太心狠手辣,但朱悦耀知道,落在后面的,要么受伤,要么体弱。
把这些人甩掉,其实可以节省一部分粮食。
而且抛掉那些拖累,车队的行进速度比先前还是快了些。
这种快,也是相对的。
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座骑的,车辆也不可能跑得太快,所以人们跟着马车,在黑暗中亦步亦趋的前进。
躲在人群中的四皇子朱悦燇看着长长的车队,不禁摇头苦笑。
前后延绵十里的散乱队伍,像死蛇一般蜿蜒在原野上。
若是遇到明军轻骑,顷刻间就要杀得土崩瓦解。
幸好,桥断了,明军也没有刻意追赶,所以一直没有敌人追赶过来。
朱悦耀的车驾在黑暗中走了一整夜,在天亮后又走了两个时辰,才抵达了狩猎行宫。
所有人都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不断有人掉队,或者不管不顾的躺在路边休息。
为了让大家鼓起勇气,朱悦耀和诸葛瞻星等等大臣鼓励手下的人,说狩猎行宫有吃有喝有房子,到了那里可以好好休息半天了。
可是来到狩猎行宫,朱悦耀和车队里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尽管内侍宦官王公公已经提前到狩猎行宫去准备,但是负责守卫狩猎行宫的太监、士兵早已逃之夭夭。
狩猎行宫大门敞开,宫内的各种摆设一片混乱,仓库那边还在冒着浓烟。
在车队到来之前,这座青城山脚下的狩猎行宫已经被劫掠,根本无法提供各种物资。
甚至连休息的房子都没有……
愤怒的朱悦耀气得剧烈咳嗽起来,不多时,手帕上沾了血迹。
诸葛瞻星连忙叫来太医,给脸色苍白如纸的朱悦耀把脉。
看着朱悦耀灰败沮丧的脸色,诸葛瞻星知道,这位刚刚登基数日的年轻皇帝,怕是已经要彻底垮了。
但诸葛瞻星无所谓。
朱悦耀死了,还可以把四皇子朱悦烯抬出来当傀儡。
朱悦烯年纪更小,比好高骛远的朱悦耀更好控制。
想到这里,诸葛瞻星的心中多了几分计较。
诸葛瞻星让人去征召食物、车马、粮草,同时让士兵拿着弓箭去青城山脚下狩猎一些鸟兽。
虽然物资紧张,诸葛瞻星偷偷给给四皇子送去了一些宝贵的物资。
四皇子朱悦烯受宠若惊,特地派了个贴身太监过来道谢。
当然了,这些小事诸葛瞻星也是顾不上了。
车队匆忙离开成都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诸葛家那样注重粮食。
车队里的很多车辆装着后宫嫔妃、朝廷官员,一些自私自利、贪财吝啬的人,在车上装了各种金银财物和锦衣绸缎。
对于粮食米麦这种粗笨的东西,很多人都没有大量携带。
这些人本着一个理念:朝廷会给车队供应粮草辎重。
但却没人想到,所谓的蜀汉小朝廷,已经彻底完蛋了。
出了成都之后,食物、清水、干草……全都是越来越少。
诸葛瞻星派出户部官员领着士兵去征集粮草,朱悦耀这边也派了太监和侍卫去“借”粮。
所谓的征集,无非就是去民间抢劫罢了。
士兵们忙了两个时辰,从上午一直忙到下午,都没有弄到多少粮食。
就连那些去征召粮草的人,也趁机逃掉了数十人。
这凄凉的遭遇,让坐在狩猎行宫里的朱悦耀潸然泪下。
朱悦耀哭了,后宫嫔妃也跟着哭,太监宫女也是哭声震天。
这呜呜咽咽的哭声,如同行宫挥之不去的鬼魂,让人心中倍感凄凉。
到了傍晚的时候,朱悦耀听到诸葛瞻星异常喜悦的喊声:“陛下,陛下,有粮食了!”
在青城山脚下狩猎的士兵们,收获还算不错。
除了各种猎物之外,士兵们还抓了些鱼,足够大家晚上好好吃一顿了。
太监宫女早就准备好了柴火,一时间,狩猎行宫附近到处是篝火和炊烟。
说来好笑的是,这狩猎行宫,还真的就有点狩猎的味道了。
在狩猎行宫更远的地方,负责断后的神武军,给沿途的太监宫女送去了食物。
神武军本身没有粮食,在两千人的神武军组建之后,诸葛瞻星父子刻意关照下,给了他们一些口粮。
神武军每人背负四到五左右的干粮豆麦,一些健壮的士兵还背了马匹专用的干草和豆料。
狩猎行宫那边吃上烧烤了,可是很多掉队的太监宫女还饿着肚子呢。
神武军士兵看不过眼,便将粮食分给他们一些,免得太监宫女活活饿死。
三皇子朱悦燇躲在人群中用餐,一个校尉过来禀告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