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找村书记商量租地的事
很快,一夜过去。
等周晓冰醒来的时候,高卫东已经出门。
他准备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
倒腾农资,需要很大的地方作为仓库。
如果地方太小的话,根本没戏。
不过,现在市里基本上没有这么大的地方。
高卫东思来想去,最终来到了村委书记赵大庆的家里。
“卫东,你咋来了?快进来!”赵大庆看清来人,连忙招呼。
要知道,高卫东现在可是村里的能人,再加上副市长都过来参观高家的蔬菜大棚,他哪敢怠慢。
“赵书记,我过来找你,是有事相求。”高卫东在炕上坐了下来。
“瞧你说的。你能过来找我,是看得起我。啥事?”赵大庆饶有兴趣的问道。
“我想租村里的一块地。”高卫东回答。
“租地?这个恐怕不行吧?现在好像还没有这个政策。”赵大庆顿时面露难色。
“赵书记,既然我来找你,那么肯定是有这个政策。当然,因为这个政策颁布的时间不长,所以你不知道也很正常。”高卫东笑道。
“真的有这个政策?”赵大庆有些半信半疑。
“当然!赵书记,我租地是用来做实事的,如果没有这个政策的话,我的投资不是打水漂了嘛。”高卫东回答。
“这倒也是。”赵大庆点了点头,问:“你准备租多少?”
“二十亩。”高卫东报了一个数。
“租金的话,怎么算?我还是第一次办这个事,完全没有头绪。”赵大庆接着问。
“现在土地不值钱。一亩地的话,我可以给五十块钱的租金。二十亩的话,一年就是一千块。”高卫东回应。
“一千块?”赵大庆顿时眼前一亮。
要知道,现在哪怕就是种粮食,一亩地的粮食也就是几十块钱。
而且还要投入人力和物力,赚不了几个钱。
如果出租给高卫东的话,那么还真是划算。
“卫东,这个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等我将村里的干部喊过来,大家开个会,再给你答复,行不行?”赵大庆跟对方商量。
虽然他是村委书记,但是也做不到一言堂。
“行!没问题!等你们研究好,你给我回个信。”高卫东非常痛快的答应下来。
接着,高卫东跟对方道别,离开了这里。
赵大庆马上将村里的干部全部召集过来。
“赵书记,你将大家伙急匆匆的喊过来,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村支书张宝国开口询问。
“刚才高卫东过来找我,想租我们村里二十亩的土地。我将你们喊过来,就是商量这件事。”赵大庆回答。
“他租地做什么?该不会是想建造更多的蔬菜大棚吧?”张宝国猜测。
“有这个可能。毕竟,他是我们滨江市第一个种植蔬菜大棚的,而且已经被市里竖成了典型。”
“既然如此,我们肯定得租给他。要不然,市里追究下来的话,恐怕我们承担不起。”
“他准备出多少租金?总不能空手套白狼吧?”
“租金方面,卫东一点儿都不含糊,他的意思是一亩地五十块钱。他想租二十亩地,也就是一千块钱。”赵大庆回答。
“这是一年的租金吧?”
“对!”赵大庆点了点头。
“他准备租多少年?”
“这个还没商量。如果他真的是建造蔬菜大棚,那么肯定不能租一年,至少也得十年八年。”
“一年一千块钱的租金,对我们村来说,肯定是好事。不过,这笔钱如何分配是个问题。”
“我们村一共有117户,439人。按照人头去分的话,一人可以分两块多钱。”赵大庆说道。
“两块多钱,还不够麻烦的。赵书记,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跟卫东商量一下,让他交五年的。这样的话,我们给村民分钱,看起来也多一些。”
“五年?他能同意吗?”赵大庆面露难色。
“你去跟他商量嘛!实在不行,可以少收一点,必须说年租金可以从一千块钱变成九百五十块。这么算的话,他也不怎么亏。”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吗?”赵大庆环视着众人,问道。
“同意!”大家纷纷表态。
“既然如此,我去找高卫东,跟他商量一下。”赵大庆迅速的做出决定。
很快,他来到了高卫东的家里。
“晓冰,你家卫东呢?”赵大庆问道。
“他出去还没回来。”周晓冰回答。
“等他回来,你跟他说一声,让他去找我。”赵大庆说道。
“赵书记,你找卫东做什么?”周晓冰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他之前过去找我,想租村里的地,我准备跟他商量一下价格。”赵大庆回答。
“租地?他这是准备做什么?”周晓冰感到有些纳闷。
“你跟他是两口子,你不知道吗?”赵大庆有些纳闷。
“他没跟我说,可能是担心谈不拢,跟我说了也没用。”周晓冰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我觉得他租地应该是建造更多的蔬菜大棚。”赵大庆猜测。
“蔬菜大棚?难道他真的听从我的劝告?”周晓冰喃喃自语。
“行了!我不跟你说了!等卫东回来,你让他过去找我!”赵大庆离开了这里。
周晓冰倒是也没有在家待着,而是急匆匆的去了娘家。
“晓冰,你怎么回来了?”李海燕正在院子里洗衣服,见到她回来,起身相迎。
“妈,刚才赵书记去了我家。”周晓冰回答。
“他去你家做什么?”李海燕接着问。
“他说卫东想租村里的地。”
“租地?高卫东这是又准备搞什么幺蛾子。”李海燕感到十分纳闷。
“赵书记觉得他应该是用来建造更多的蔬菜大棚。”
“他不是准备开倒腾农资的公司吗?难不成他改变了主意?”
“有这个可能。昨天我在他爸妈那边的时候,跟他爸妈一起劝过他,不过当时他是死活都不同意,可能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他接纳了我们的建议。”
“